┊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A.商周??????B.春秋战国?????C.汉代???????D.隋唐 2.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3.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 B.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C.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4.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白瓷 ②青瓷 ③彩瓷 ④珐琅彩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5.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 A、看到有粉彩瓷器 B、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 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 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 6.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7.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9.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10.美国在1893年之后出现了长达l0年的大规模企业兼并浪潮。仅1898年就有1208家公司被吞并,股票交易所市场的形成,使的工业股票可以上市交易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1900年美国制造业中雇佣人数在500—1000人之间的工厂有1063家,6000—8000人的工厂ll家。“企业兼并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股票交易市场的建立 D.跨国公司的建立 11.《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征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 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 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12.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13.《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 A.以征收实物税为主 B.推行抑商政策 C.各关口的关税税率不尽相同 D.农民的负担较重 14.《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15.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16.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18 “这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其集多功能多环节于一体的综合方略思路已臻完善,而其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更达到了颇为圆融的境界。”该段描述可能是在评述 A.翻车在江南开发中的作用 B.唐代筒车的自然原理与作用 C.因地制宜的西域坎儿井 D.都江堰的巨大功效 19.《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 “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横线“________”上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20.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材料中反映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治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土壤日益贫瘠 D.人口增长迅速 21.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也,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桑弘羊建议由国家管理盐铁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B.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C.限制土地兼并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2.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2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②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③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④集镇和夜市的兴盛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24.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表2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下列经济表2: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25.“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磅,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磅……英国议 会曾宣布杀戮和剥头盖皮是上帝和自然赋予它的手段”。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 A. 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B. 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 C. 西方殖民者在被征服地区野蛮屠杀的罪恶 D. 印第安人阻碍了美洲的进步 26.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 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27.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28.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工业革命 D.文化传播 29.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30.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记载,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它说明了 时间 法律名称 1843年 《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855年 《有害物质去除法》 1876年 《河流防污法》 1926年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1956年 《大气清洁法》 1963年 《水资源法》 1973年 《水法》 1974年 《污染控制法》 A.英国工业化导致疾病流行,危害健康 B.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C.英国城市化加剧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 D.英国改善全球环境方面率先承担主要责任 第二卷 3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2分) (2)简要评价材料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6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2分) 答案 答案:(1)是正确的。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2)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雍正帝主张重农抑商。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3)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 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