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河北邢台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高一历史教研组 注意事项: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钢笔(作图除外)做在答题卡上,不得出框。 I卷(选择题 共60分) 1、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一切随顺自然的境界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B. 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每年都有土地兼并现象出现 D.铁犁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3、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君主土地私有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租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5、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C.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6、《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A.产品做工精美 B.质量管理严格 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 7、《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8、《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②③ ??????B. ?①②? C.①③? ??????????D.③④ 9、“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10、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B.民营手工业的技_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11、自唐代后期,中国城市开始摆脱中央政令的束缚,走向自由化发展。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诗句能够揭示这一特征的是 A.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D.纵居赓市喧文处,亦共云溪邃僻同 12、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13、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14、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会馆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哪里个时代? A.汉代 B.明清时期 C.唐代 D.宋元 15、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②政府对“草市”未实行行政管理??? ③“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 ①③④ 16、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17、下列言论体现了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是 A.若不准开工厂,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 B.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C.缙绅家之女(婚姻)唯财是计,不问非类 D.人为铜钱,游遍世间 18、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B.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D.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19、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肖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20、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材料中清朝实行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 ? B.强化了自然经济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C.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丧失了与西方商业竞争的能力 21、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2、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 掇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 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 )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C.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D.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23、《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①中国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②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③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④中国经济停止不前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4、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中国商务报》报道:“风气忽开,大为更变,商务则砖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机,从未有如此之速者。”从中可知( ) ①戊戌变法推动了经济发展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5、1900—一1920年,中国农业、手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6 %,近代工业只占14 %, 1920年,在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 84 % ,传统产业占92. 16 %。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B.近代工业发展缓慢 C.帝国主义对屮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D.中国资本主义缺乏发展空间 26、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7、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28、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1948年流行着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 )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 29、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该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A. 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B.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C. 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30、下图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华货”、“中国出品”、“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该图 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恶劣行径B.表明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 C.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3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A. 严重倒退 B. 顺利发展 C. 停滞不前 D. 曲折发展 32、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3、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是进士出身,又都办工厂。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这反映了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 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4、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3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B.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 36、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为2.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落后的状况( ) ①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施五年计划 ③发动“大跃进”运动 ④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7、“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38、“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和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C.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39、、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0、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 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 41、“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上述材料中所述“这一制度”指的是( ) A.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制度 C.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体制 D.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42、、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是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 )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43、、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经历了“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三个过程。引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政策指导方针是( ) A.一化三改 B.市场经济 C.改革开放 D.国企改革 44、、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5、1980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身份的个体户。这说明( ) A.温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D.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占主体地位 46、、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l%,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47、1992年邓小平讲:“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其背景是( ) A.“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8、、1992年初,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其“关键”的含义不包括(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 B.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要求中国融入世界 C.非公有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D.国内针对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一时期,报纸上出现大量的“推倒铁交椅”、“打碎铁饭碗”、“资产重组”、“股份制”这样的报道,请判断这样的报道与政府哪一政策有重大关联? 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申请加入世贸组织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0、、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 A.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51、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52、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C.人们的思想解放 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 53、“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 54、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①由通商口岸逐渐向内地扩展 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③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密切相关 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5、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56、“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A.铁路运输业 B.新式水运业 C.航空运输业 D.电报电话 57、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58、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近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当今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D.上述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 59、1894年7月2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此广告反映出( ) A.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C.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 D.社会物质生活风尚的变化 60、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1854年第12号的开篇说:“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 ) A.信息速递功能 B.娱乐教化价值 C.政府喉舌功能 D.商业广告价值 Ⅱ 非选择题(本卷共2题,其中61题20分,62题20分,共40分) 6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材料二:“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 材料三: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图1 战国时期的货币 图2 秦朝半两钱
图3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图4 乾隆时期发给中国商人 的海外渡航证明书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突出特点?(2分) (2):出现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根源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政治特征?这种变化有什么影响?(4分) (5):材料四中图3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在北宋还有何表现?(4分) (6):依据材料四中的图4说明清朝在对外贸易方面的经济政策及其所产生的影响。(6分) 6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六百多家,新增加的资本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问题(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有哪些?(8分) (2):出现材料二图中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出现材料三中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材料四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8分)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题干描述的小农经济的生活状态不能反映出生活富裕的画面,可以排除②。 2、“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是强调通过“人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