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21K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7-13 18:50:30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历史

命题人:徐鹤之 审题人:龚丽琴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为1-40题,共50分,第二卷为41-42题,共5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卷(本卷共计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  )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

2.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

3.唐代元稹的《织妇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对诗中所述社会现象理解准的是

A.官方保护手工业技术的沿袭 B.政府禁止男方到女方家落户

C.手工技术传男不传女陋习的形成 D.唐朝由盛转衰

4.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生产力的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5.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6.族田义庄是宗族宗法制度的产物,肇始于北宋范仲淹创建的范氏义庄,明清时各地十分盛行。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表明族田义庄

A.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B.在古代的存在有合理性

C.有利于宗族内部平等 D.是封建政府救济灾民的来源

7.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他们这种治国理念产生的后果是( ) A.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有效地阻止了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 C.使当时工商业难以出现兴盛局面 D.中断了中国与海外的贸易联系

8.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9.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0.“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磅,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磅……英国议会曾宣布杀戮和剥头盖皮是上帝和自然赋予它的手段”。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

A.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B.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

C.西方殖民者在被征服地区野蛮屠杀的罪恶 D.印第安人阻碍了美洲的进步

11.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12.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 )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 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

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

13.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14.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1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国内出现了日益扩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B.外商企业进入中国

C.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 D.部分地主、官僚和商人投资新式工业

16.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

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

17.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这一举措(  )

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

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 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的调整

18.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企业。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仅到16万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原因有(  )

①公司自身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侵夺 ③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④残酷的战争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这表明当时 (  )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 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

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 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20.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2.“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这篇评论最有可能发表在(  )

A.1905年《民报》 B.1915年《青年杂志》C.1922年《申报》 D.1946年《解放日报》

23.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激发了中国……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几代人为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艰苦奋斗。一句话,激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24.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25.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

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

26.右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27.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28.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29.下表所列内容是与中国某省份相关的一些历史信息。据此推断该省份是(  )

●明清时期以商帮名闻天下

●抗战时期新四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

●1978年自发开始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A.四川  B.安徽  C.江苏  D.山西

30.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将“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负责贸易的部门和外经贸部合并成“商务部”。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言论是(  )

A.“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B.“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D.“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功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31.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

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

32.某同学对明朝中叶以后的民营手工业进行专题研究。以下可能成为其首选素材的是

A.高转筒车 B.素纱单衣 C.秘色瓷 D.花楼机

33.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材料中反映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治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土壤日益贫瘠 D.人口增长迅速

34.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宗教因素 D.技术因素

35.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记载,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它说明了

时间

法律名称



1843年

《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855年

《有害物质去除法》



1876年

《河流防污法》



1926年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1956年

《大气清洁法》



1963年

《水资源法》



1973年

《水法》



1974年

《污染控制法》



A.英国工业化导致疾病流行,危害健康 B.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C.英国城市化加剧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 D.英国改善全球环境方面率先承担主要责任

36.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37.“‘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公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38.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性质的改变 D.民族独立的实现

39.张海鹏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下列各项中洋务派为改良派、革命派提供的最关键的基础是

A.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

C.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 D.创建近代水师,编练新军

40.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二卷(本卷共计50分)

二.非选择题:(41题22分,42题28分,共计5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三 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材料四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单位:%)

时期

国家

投资

企业

贷款

利用

外资

自筹及其他投资(集资、债券、股票、证券等)



1953—1957

88.9

11.1







1958—1962

73.2

26.8







1963—1965

85.1

0.7



14.2



1965—1976

76.4

1.1



22.5



1976—1980

57.5

4.5

3.5

34.5



1981—1985

31.5

17.5

6.0

45.0



1986—1990

16.3

23.2

8.5

52.0



1991—1995

5.9

25.9

7.3

60.9



1996—2000

7.7

24.1

4.4

63.8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1950—2000)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6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发生新变化的原因。(6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种种迹象都表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当然,封建官僚体制……都延缓了这种转变。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请回答:

(1)有人说,“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来说是推动,对欧美来说是利益,对亚非拉来说是灾难和机遇”。请概述世界市场形成过程。(8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已经形成的原因。(6分)“延缓了这种改变”的因素有哪些?(6分)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4分)分析出现材料二这一现象的原因。(4分)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A

C

B

B

A

C

B

C

B

B

D

A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D

D

A

D

D

D

D

B

C

A

C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D

D

C

B

B

D

A

A

A



第二卷(本卷共计50分)

41.(1)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6分(任答3点即可)

(2)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2分)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分)

(3)原因: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投入过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6分)

(4)原因: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使国有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②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③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资本投资国有企业;④新型投资、融资方式的引入。(6分)(任答3点即可)

42.(1)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8分)

(2)原因:全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交通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6分,任答三点即可) 因素:君主专制制度;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重农抑商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传统;(6分,任答三点即可,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进口以原材料为主,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4分)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在英国广泛确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大肆对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4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广东省惠来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安徽省宣郞广三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焦作校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