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福州八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2015.4.1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1、图一中反映的耕作方式应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 铁犁牛耕 D. 集体耕种 2、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3、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作燃料 C.宋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D.明代出现了粉彩瓷器 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处,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统一货币“半两钱” B.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C.出现纸币 “交子”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6、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7、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8、《齐民要术序》中说道:“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这段材料所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皆本 C.海禁 D.闭关锁国 9、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耕经济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维护封建统治 D.防范“外夷”入侵 10.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他是晚清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而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位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 B.张謇 C.李大钊 D.鲁迅 12、1873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13、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4、图二是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某商标图片(大明火柴公司,救国火柴),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图二 A.民族工业产生于火柴业 B.民国初期诞生了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实业救国思想 D.中国火柴工业技术水平世界第一 1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新出现的经济形态有 ①自然经济 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17、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18、“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C. 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21、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由此做出的决策是 A.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开放浦东地区 D.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2、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厦漳泉三角地区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技术开发区 23、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为此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 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香港歌星张明敏以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汀南北,歌中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前后 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辛亥革命前后 D.五四运动前后 25、近代史上西方文化不断传入,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张有才的爷爷张富贵1915年结婚,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结婚典礼上他的穿着应该是 A.对襟褂子 B.唐装 C.西装 D.长袍马褂 26、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27、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28、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29、《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有这样——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种婚礼的原因不包括 A.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B. 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C.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30.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第31题第(1)、(2)小问答在答题卡第一框内,第(3)小问答在第二框内;第32题第(1)、(2)小问答在答题卡第三框内,第(3)小问答在第四框内) 31、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8分) 32.“案例研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902年3月,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标志着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开创近代工业的开始。 ——杨旭:《荣氏兄弟》 材料二 1912年,荣氏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1916年,又投资创办了申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4个,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荣氏家族百年创业传奇》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2年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的有利条件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12年到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F2可能是哪些因素?(6分) 稿 纸 福州八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20 C B B B C B C A C B B C C C C D D A C B 21-30 B C D A C A C B C A 二、材料题 31、(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4分) (2)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分)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4分) (3)变化: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分)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4分) 32、(1)①甲午战后列强侵略加剧,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为挽救民族危机,爱国人士呼吁“实业救国”。(任答两点,6分) (2)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一些障碍;②民国建立提高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③政府发展实业法令;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⑤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华侵略。(任答四点,8分) (3)F1: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3分,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可得2分) F2: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瓦解自然经济;②政府鼓励政策;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④实业家“实业救国”思潮。(任答三点,3分) 注意:如答案没有明确区分哪些是F1因素,哪些是F2因素,最多只能给一半的分数。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