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42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6-6 21:34:42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本次考试使用网上阅卷,请同学们务必按规范要求在答题卡上填涂、填写答案。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I卷(共25题,满分50分)

1. 梭伦改革后,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是( )

A.战神山议事会 公民陪审法庭

B.长老会议 公民大会

C.公民大会 公民陪审法庭

D.公民大会 长老会议

2.梭伦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

①债务问题 ②土地问题 ③就业问题 ④海外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

4. 《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之一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6.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 ②迁都洛阳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  )

A.农田水利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青苗法

9.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10. 卡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等级思想

C.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思想

D.封建制度解体时期新兴思想出现

11.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12.史学界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次改革(  )

A.顺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     B.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

C.彻底改变了俄国政治体制     D.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13.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15.马克思所说的“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关系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期的人为手段”是针对明治政府的( )

A.“废藩置县”措施 B.“殖产兴业”措施

C.“文明开化”措施 D.“国家警察”制度

16.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17.在19世纪末,只进行了短短百日的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注定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B.康有为等维新思想家的宣传不全面

C.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不支持

D.领导者的软弱及维新思想的局限

18.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19.“譬如: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这则有关戊戌变法的材料( )

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 B.指出了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的根源

C.批评维新派脱离人民群众 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20.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

C.进行社会风俗变革,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

21. 下列哪项不是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A.认为天下之人应该是天下的主人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抨击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 D.国家应首先重“法治”

22.对洛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得到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认同与发扬 ②这一原则在当时具有其阶级性 ③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都践行了这一观念 ④对于捍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3.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述引文的基本观点是 (  )

A.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团结,保证社会安定

B.人民享有结社与言论的自由

C.君主代表公意指导社会,实行开明专制

D.每个人都应当尊重公共意志

24.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宣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25.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第II卷(共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6分)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船只……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27.(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在那个年代,资本主义的弊病已受到社会主义的挑战,孙中山将自由经济与公民权力节制配套的观念毋宁有其及时的特色。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6分)

(2)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8分)

材料三 生民之初;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活,于是公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则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任学》 (3) 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那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6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式如何得到体现的。(4分)

材料四 下面,我们要谈的是第二次政治选择……辛亥革命以后的政治精英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当做推行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当时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西方的民主政治是最先进的政治,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当时的中国是二十二个独立的省,他们各自为政,要让他们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那只能采取一省一票的方式,形成一个共和国,一个联邦国家,所以中国当时就走上了多党竞争的议会民主制度。当时的中国一下子涌出了三百多个政党,无穷无尽的党争,而各党都各自运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在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下来进行议会的争夺,最后导致了矛盾冲突不可调和……多元民主政治就失败了。

——摘自萧功秦《民国初年议会党争 民主政治失败》

(5)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后政治精英把西方发达国家的议会政治来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载体的原因。(4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辛亥革命后的民主政治实验。(6分)

2012-2013学年度棠外高2011级

高二下期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评估检测(二)

历 史



材料题

(5)人们普遍认为西方的民主政治是最先进的政治且适合于中国;独立的省份各自为政,多党竞争。(一点两分,4分)

(6)评析

原因: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受辛亥革命的激励,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民主政治激情高涨。(任答一点2分)

失败原因:于是各种政党兴起,可是党争无穷无尽且不遵守游戏规则;革命派及其领导人虽有良好的民主政治理想,但缺乏实际的政治历练,且组织涣散,领导软弱,没有基本的依靠力量和实力支撑;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条件不充足,致使民主政治实验终归失败已成必然。(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历史作用:但此次民主实验却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实践,它对中国政治民主进程起重要推动作用(2分)

相关资源: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重庆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台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统练历史试题
·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