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甘肃省临夏河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58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6-30 17:13:35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座位号







出卷人: 审核人: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注:答案全部写入答题卡内,否则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来源:学&科&网Z&X&X&K]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来源:学|科|网Z|X|X|K]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顺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公诉人的演说陈述。”古代雅典的这一制度 ( )

A. 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B.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C .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2. “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陪审法庭),……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时期

3.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影响,它们共同特点是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进程

4.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5.“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C.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6.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 )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D.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7. 下列关于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北魏推行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手中掌握大量无主的荒地 ②北魏均田制客观上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 ③均田制随着北魏政权的结束而终止 ④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9. 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 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 (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③④

10.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抵御西夏和辽的军事进攻 B.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11.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B.用人不当,新法危害百姓

C.保守派上台执政,坚决反对新法 D.政令不畅,地方官僚不执行新法

12.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与商鞅变法的相比,相似之处是 ( )

A.改革科举选拔制度 B.改变土地所有制度

C.改制地方行政区划 D.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13. 一个学生搜集了下列资料,他研究的主题是 ( )



A.古希腊民主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近代西方民主思想 D.理性主义思想

14. 马克思在评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这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

A.天主教权威与马丁?路德宣扬的宗教思想

B.天主教权威和专制王权?

C.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

D.宗教信仰与人文主义???? ?

15. 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16.下列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近代非洲历史上一次较为成功的改革

B.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埃及当时的国情

C.改革推动了埃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7.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 促进俄国的近代化???????? ?? D.阻止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18.下列条款中体现出19世纪末列强对华经济扩张新特征的是 ( )

A.……将进口商货运往内地之时欲暂行存栈,除勿庸输纳税钞……

B.……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

C.大合众国船只进通商各港口时,必将船牌等件呈交领事官,转报海关……

D.……于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19.1898年9月2 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来源:Z_xx_k.Com]

A .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0.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21."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22.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 )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2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

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24. 梁启超认为报刊“有助耳目、喉舌之用”。维新派的“耳目喉舌”是( )

A.《申报》 B.《民报》 C.《时务报》 D.《新华报》

25.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戊戌六君子因变法而血溅菜市口。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来源:学科网]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D.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4分)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4分)

(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6分)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2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对各族人民的统治, 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 约他出兵决战。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 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纪》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7分)

(2)为缓解统治危机北魏政权实施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新制(4分)

(2)依据材料三,文献反映了孝文帝哪方面的造诣?这对以后他推行改革有什么影响?(7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 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 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14页(人教版)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来源:学§科§网]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一一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1)材料一明治天皇领群臣宣读誓词表明了他的什么态度?明治维新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4分)



相关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嵊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1-3班)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升级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师大附中等四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_916560
·江西省师大附中等四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