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240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7-14 7:00:45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

C.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意识[来源:Z&xx&k.Com]

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

2.反映了拉丁美洲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的文学作品是

A.《戈拉》 B.《等待戈多》

C.《老人与海》 D.《百年孤独》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民族企业发展迅速,但战后很快走下坡路。其直接原因是

A.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C.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D. 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4.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极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对鬼神敬而远之

5.下列法律条文出自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6.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即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②学者于宪法范周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刨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③实施过程历经曲折④与二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背景相似 (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是日举行闭会,中山致闭会词。至三时许,此次全国国民党代表之重大会议,遂宣告闭幕。”——天津《大公报》(民国十三年)此次大会

A.宣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B.确立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

C.宣告国共首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标志着国共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提出“人民主权说”和“公共意志论”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

A.卢梭 B.孟德斯鸠 C.洛克 D.伏尔泰

9.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改善新中国的建设环境、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包括

①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④以“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亚非会议顺利举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A、异姓贵族 B、同姓贵族 C、功臣 D、先代贵族

11.在近代被称为是“中国的《泰晤士报》”的是

A.1872年创办的《申报》 B.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

C.1895年创办的《实事新论》 D.《新小说》

12.1947年6月,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向包括苏联和东欧的所有欧洲国家发出邀请,拟共同制订一个经济复兴计划,并指出该计划“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这表明美国旨在

A、努力实现其人道主义的援助 B、修复世界市场服务其战略需求

C、避免苏联集团和西方间的分裂 D、促进西欧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

13.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某法律规定:“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下列有关该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障了人人平等 B.使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14.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但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包括( )

A. 洋务运动就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大机器方式

B.洋务派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

C. 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

D.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机器工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15.1979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这主要归功于

A.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16.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史实是:

A.发动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17.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B.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C.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社会竞争意识

D.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容易造成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

18.《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今西藏所在地区元朝时隶属宣政院管辖

②西周时镐京及楚、齐、鲁等封国元朝时隶属中书省直接管理

③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④秦朝时巴郡地区元朝时隶属四川行省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参考资料:

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②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沦》

③《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

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应该是

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 B.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 D.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20.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二、简答题

21. 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享有“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至今,已有159年历史,2010年中国成为了世博会的主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届世博会——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有25国参加,630万人次参观。……举办这次世博会的本意在于展示英国工业技术的划时代成就。……世博会的召开不仅为英国开拓了广大的贸易新市场,而且大大促进了铁路交通的发展。……对当时等级森严的英国来说,世博会也创造了一次让所有阶层都在同一屋檐下欣赏展品的交流机会。

——据《走进世博会》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举办对促进英国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部分世博会推出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一览

年份

举办国与名称

推出的创新产品与创新技术



1851年

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等



1876年

美国·费城世博会

电缆、火车头、印刷机、打字机、多路传输电报机等



1878年

法国·巴黎世博会

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



1889年

法国·巴黎世博会

连续显示照片装置和新型感光胶片等



1893年

美国·芝加哥世博会

交流发电系统、照明用电设备、霓虹灯等



——摘编自《走进世博会》

(2)材料二中所列,19世纪后半期世博会举办城市有何共同特点?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材料二展示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什么变化?

材料三 泰西以商立国,其振兴商务有三要焉:以赛会(即世界博览会)开其始……此会角九州万国之珍奇,备海澨(水边)山陬(角落)之物产,非此不足以扩识见,励才能,振兴工商,兴利赖。

故各国当赛会之后,其民之灵明日辟,工艺日精,物产日增,商务日盛,此利国利民之见于后日者也。

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轮电往还,声闻不隔。

——郑观应《盛世危言·赛会》

(3)郑观应被称为中国主张“办博”的第一人。根据材料三,归纳他对世博会的认识,并说明他建议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理由。

材料四 1910年9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成功召开。南洋劝业会除有工艺、农业、机械、通运等8个专业性展馆外,还设有直隶、四川等十多个区域性展馆。……参展的产品计420类,约100万件。……各地绅商大贾、政学首脑纷纷前来参观,南洋华侨和日本、美国也派来庞大代表团,参观人数达20万。……南洋劝业会是中国晚清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商品赛会,从其规模上看略具世博会性质……芬德林所编的《世界博览会历史辞典》一书将此会亦列入历届世博会之中。

——摘编自乔兆红《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芬德林将南洋劝业会列入历届世博会之中的主要理由。

22.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尤其是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统治者更是十分重视土地问题的解决。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材料三 清朝前期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包南海诸岛。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结合材料二,例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方面采措施。

解决;实行均田制。(2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障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3分)



相关资源: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西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珠海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监历史试题(B卷)
·广东省湛江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山西省曲沃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六)历史
·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五)历史
·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七)历史
·安徽省涡阳四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期末)质检历史试题
·宁夏银川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二下学期期末)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