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80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2-17 13:14:1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中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命题人:杨云兰 满分:11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7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国,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遵奉并服事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公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班固这两段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历史概念?

A.因果概念,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变迁概念,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C.时序概念,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D.证据概念,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事证

2.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 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

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 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3.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唯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明人不能彻底涤荡,清代则有意利用。”以下各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省制度源于蒙古部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B.元代的行省俨然是一个“流动的中书省” C.明朝废行省后设布政司管理地方的行政 D.行省制度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4.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C.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5.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6.以下大事年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前3世纪末期

秦王朝是东方文明中心



17世纪早期

荷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8世纪

英国确立世界霸主



19世纪末

日本确立亚洲强国地位



19世纪末

德国确立欧洲大陆新霸主地位



A.法制进步促使大国崛起 B.中央集权有利经济发展

C.政局稳定有利经济发展 D.制度创新促使大国崛起

7.在宪章运动的年代里,英国有几百万人都被发动起来,并在《人民宪章》(1838年)上签名。宪章派提出必须改善人民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这对当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打击是极为致命的,迫使他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该材料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是

A.英国资产阶级急于转移国内矛盾 B.英国资产阶级急于寻找海外市场

C.英国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所导致 D.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实力大大增强

8.“1791年12月,10条修正案关于保障人民基本权利获得第一届国会通过,成为现在所称的《权利法案》。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着人们,新建立的联邦政府要注意对个人自由的保护。这条修正案禁止国会提高对议员的薪酬。”这份《权利法案》

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 B.主要为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

C.体现了独立宣言的基本原则 D.推动了法国民主进程有利社会进步

9.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体现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德国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C.统一后的德国最终跳出封建的模式 D.宪法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10.魏源曾记述,由于奕山等人歧视残害当地人民,“粤民久不平,而英人初不杀粤民,所获乡勇皆释还,或间攻土匪,禁劫掠……故虽有擒斩敌人之赏格,无一应命。当洋兵攻城,居民多从壁上观。”南海义勇甚至因为有人被湘兵诛杀而大举哗变,与湘军相互仇杀。及至英兵千余自四方炮台回至泥城淫掠,这才激起三元里一带民众愤起倡义报复。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政府迫害民众尽失民心 B.民众愚昧无知盲目自大

C.国内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D.民族观念国家意识淡漠

11.北洋舰队后期,“操练尽驰,自左总兵以下,争携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每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失败在于

A.清朝统治腐朽

B.军队素质低下

C.武器装备落后

D.主动放弃制海权

12.右图为某人某一时期所写日记,这则日记可用来研究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北伐战争

13.1926年8月4日中共发布的《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在革命潮流仍在高涨时,许多投机腐败分子均会跑到革命队伍中来,一个革命党若是容留这些不良分子,必定会使党陷于腐化,不仅不能执行革命任务,且将为群众所厌弃。”这个决定表明中国共产党

A.重视国民革命运动时期革命队伍的纯洁性

B.为共产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C.采取措施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注重为苏维埃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动力

14.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是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据此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点的是

A.英荷战争 B.巴黎条约 C.抗日战争 D.一国两制

15.“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 B.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D.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

16.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17.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坚持民主集中制丝毫不排斥广泛的地方自治,只要‘公社’和‘省’自愿坚持国家的统一”。这可能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理论提供参考和借鉴之处

A.行省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18.毛泽东说: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则反对苏联控制。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B.中国积极开展睦邻友好

C.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想法 D.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

19.据统计1972年1-9月中国外交情况,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比,三年内翻了一番。这表明中国

A.重点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外交 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

C.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D.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20.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表现有

A.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建立“伙伴关系” B.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C.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1.“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 “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

A.美苏军备竞赛 B.越南战争 C.不结盟运动 D.冷战

22.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的“保卫性措施”是

A.实行马歇尔计划 B.成立联合国

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23.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降下了“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主要指

A.谋求政治上独立和欧洲联合 B.拒绝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赞同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 D.谋求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

24.某中学历史小组在研究世界局势时以流行歌曲形式诠释了二战后日美关系的演变:“跟着美国走——紧抓住梦的手”“多边自主外交——我要我的滋味”“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不离弃”。该内容反映了

A.美国霸权主义激起世界不满 B.日本已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D.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趋势

25.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约经营

26.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27.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28.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哪个时代? A.汉代 B.唐代 C.宋元 D.明清?

29.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A.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30.“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1.读下图数据。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大量输入抵消了中国的部分消费能力

B.中英消费习惯存较大差异

C.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商品在华销售

D.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32.列强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进出口船舶吨位所占的比重,1892年日本占2.8%,1913年上升到31.9%,1918年末占43.2%。同时期英国所占的比重由84.4%分别降到了51.9%、51.2%。这表明

A.中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B.帝国主义国家互相利用

C.列强侵略中国中存在竞争 D.英国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33.有外国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

A.新航路的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D.工业革命的开展

34.读下图《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反映的本质是

A.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B.农业日益走向衰退

C.工业化顺利发展

D.城市化水平提高

35.“一种新的私营力量已经出现,它的批评家喜欢把它称做‘封建的’,因为经济体系从未像当时那样集中过,事实上也从未有过这样少的人,在遍及这样广阔的领域里,运用过如此之大的经济力量。”材料中“封建的”指的是

A.垄断组织 B.工厂制度 C.职业经理 D.国有企业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本卷共2小题,第36题20分,第37题20分。

36.法制的发展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为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引自《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一中“法”的职能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何区别?(4分)

材料三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在民权方面的进步性。(4分)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3)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做主有何作用?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折射出中国民主进程怎样的轨迹?(12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开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那个体系的目标就是通过贸易和制造业而不是改良和耕种田地,通过城市工业而不是通过农村各行业,来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足。但是,作为这些发现的后果,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这部分指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它们已变成不计其数、欣欣向荣的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制造者,也成了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各国完全意义上的运输者和部分意义上的制造者。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商业体系”提升的表现。并指出欧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8分)

材料三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高二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10 BDAAC DACBC 11—20 BBACD ABCCD

21—30 DCADB ABDAB 31—35 DCDCA

36.(1)材料一主要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材料二的法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4分)

(2)进步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年满18岁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1787年美国宪法公民权是有限制的(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4分)

(3)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6分)

作用:更有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参政。(4分)

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在向前发展。(2分)

(1)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6分。答3点即可)

(2)表现:世界市场不断扩展,北美、大洋洲、欧亚各地不同程度卷入;(2分)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重心转向大西洋贸易,促进了西欧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2分)

角色:新航路的开辟者、殖民者、商品制造者、运送者、世界市场的主导者。

(4分。任答4点)

(3)影响:便利了外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剥削,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使原有经济结构破坏,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6分。3点即可)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湖北省咸宁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三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台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内黄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信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南宁市马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执信、广雅、二中、六中四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