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67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7-16 6:20:39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会宁四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中期考试高二文科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的《梭伦传》有这样一段话:“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这里的“他们”最可能是什么人(  )

A.海岸派  B.平原派  C.山地派  D.奴隶

2.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是(  )

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危机

B.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

C.辩论内容:是否发展海外贸易 D.辩论结果:取消了贵族专权

3.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梭伦做出的“贡献”不包括(  )

A.废除奴隶制 B.实行财产等级制 C.创立四百人会议 D.组建陪审法庭

4.在纪念梭伦的邮票上面有他的名言“避免极端”。其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颁布“解负令”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建立“五百人会议” D.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5.梭伦死后,后人在他的塑像上刻下这样的铭文:“摧毁过无端骄横的波斯侵略者的萨拉米斯岛生育了梭伦,这位伟大的立法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梭伦改革时得到所有阶层的拥护、认可 B.梭伦改革主要是通过立法形式完成的

C.梭伦改革壮大了雅典的国力,提高了雅典的地位 D.梭伦改革的主要功绩得到认可

6.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 )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7.《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

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8.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

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时,成为盗贼

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9.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D.“为田开阡陌封疆”

10.“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  )

A.奖励军功 B.实行什伍连坐制 C.奖励耕织 D.颁行秦律

11.“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这一王朝是(  )

A.东汉   B.北魏   C.隋朝   D.唐朝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具备的有利条件有(  )

①北魏完成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②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

③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落后的深刻认识 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⑤北魏社会局势安定,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3.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14.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出现了一批“冬则居南,夏则居北”的候鸟般的“雁臣”,这种现象说明(  )

①部分鲜卑贵族对迁都存在对立情绪 ②鲜卑族人与故乡的联系难以彻底割断

③孝文帝通过局部的让步来保证全局 ④迁都因为多数人的反对最终宣告失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公元499年,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卿等何为而违前诏?”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大的障碍是(  )

A.人的传统观念 B.北魏中央官员不作为 C.洛阳的地理环境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16.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都是北魏开凿的,但是两尊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佛教的进一步盛行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汉化政策的影响 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

17.《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18.范仲淹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 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19.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20.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21.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22.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书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

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 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

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 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

23.《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  )

A.“民富财足” B.“减损浮冗” C.“重敛于民” D.“重农抑商”

24.伽利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热情地宣传和捍卫日心说,触犯了《圣经》和教皇,被判处终身监禁。1983年,罗马教廷正式承认,350年前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审判是错误的。对文中“宗教裁判所”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

A.宗教裁判所主要是反对科学创新的一个机构

B.宗教裁判所用野蛮的方式维护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巩固在宗教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C.宗教裁判所能够及时地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正确决策

D.宗教裁判所反对日心说,因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25.1073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立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王权与教权互不干涉

26.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27.下列哪些事件是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发生的(  )

①“九十五条论纲” ②德意志农民战争 ③新、旧教诸侯战争 ④《圣经》德文手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28.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

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B.法王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

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

29.有关加尔文宗教改革中“选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先定论”的内容之一 B.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沉沦的“选民”

C.“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 D.“选民”注定会发财致富

30.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  )

①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危及英国的殖民利益

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穆罕默德·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④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31.征税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统治形式。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法国在埃及进行征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国的征税形式不同 B.法国废除了素丹的征税形式

C.都是对埃及财富的掠夺 D.都要经过马木路克来完成

32.1809年6月穆罕默德·阿里下令:归包税人所有的“乌西叶地”(免税地)不再享有免税权,必须纳税,包税人应将包税余额的一半上缴政府。该规定(  )

①实际上取消了包税制度 ②意在打击马木路克势力

③使包税人丧失了大部分特权 ④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3.穆罕默德·阿里强调:“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符合其主张的是(  )

①反对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②减少进口的需要

③大力保护民族工业和本国商品的市场 ④使埃及的民族工业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4.虽然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使埃及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最终结果是失败的,其决定性的原因是(  )

A. 穆罕默德·阿里只进行了局部性的变革,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的结构变革

B. 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缺乏群众基础,没得到社会成员的有力支持

C. 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对现代化的改革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

D.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35.史学界对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下列有关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与史实明显相悖的是(  )

A. 穆罕默德·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

B.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

C.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

D.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会宁四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级历史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4分)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6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天命陛下(宋神宗)为神明主,驱天下士民使守封疆,卫社稷,士民以死徇陛下不敢辞者,何也?以陛下能为之主,以政令均有无,使富不能侵贫,强不得凌弱故也。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公,贫者或不免转死沟壑。陛下无乃于人主职事有所阙,何以报天下士民为陛下致死?

材料二 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则何恤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之不足。 ——《王安石文集》卷四九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存在的社会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分)他在变法中是如何实现“御轻重敛散”的?(4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湖北省襄阳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枣强县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