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 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 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 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 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2.近年来,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若电视剧中出现下列剧情,你认为有违历史真实的是①《汉武大帝》中汉武帝亲自指挥平定“七国之乱” ②《隋唐英雄传》中,一读书人以科举成名,官至礼部侍郎 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辅佐朝政 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重要变革,突出表现在:①铁工具得到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 ②兴建大型水利工程 ③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应运而生 ④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5.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有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户) 占全国 比例 人口 (户) 占全国 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3025541 62.9% 1122476 37.1%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上升 ②三个政权控制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③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 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以上三段文字所代表的学派依次是 A.道家一儒家一法家 B.法家一儒家一道家 C.道家一儒家一墨家 D.儒家一名家一杂家 7.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8.著名科学东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或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与杜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9. 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古代在“李杜”之后各领风骚的文学形式有 A.楚辞、元曲、明清小说??????????? B.南戏、元杂剧、京剧 C.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D.宋词、明清小说、京剧 10. 近代著名思想家钱玄同写道:“若从中华民国自身说,它是公历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产生的,那一日才是中华民国的真纪元……就中国而论,这日是国民做“人”的第一日……”“这真是我们应该欢喜、应该庆贺的日子。”文中的国民独立做“人”是指 A.形式上摆脱列强奴役 B.摆脱两千多年的封建束缚 C.摆脱满洲贵族的统治 D.普遍接受民主共和的观念 11.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 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 题应该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12.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活动的余地。”与此直接相关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3.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14.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部分 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共同防共”的谬论。 这表明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国民党放弃了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 D.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合作 15.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6.周作人在《关于卢奇安》中认为,“演说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智者学派的崛起得益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动 ②演说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 ③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 ④演说术的兴盛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环境的内在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来源 17.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但包括约翰逊、尼克松、克林顿等多位总统却被国会弹劾。这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A.民主制 B.分权制衡 C.两党制 D.联邦制 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C.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19.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 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 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 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 C.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D.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20.下列图片能反映罗斯福政府通过增加就业来拉动内需的措施有 ①新建田纳西工程 ②以工代赈 ③农业调整 ④蓝鹰运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这一局面的形成 ①确立了英国的主导地位 ②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③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④消除了国际贸易障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 1776年7月4日北美发表《独立宣言》,宣称:“……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 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 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材料中的思想观点主要来自于 A.伏尔泰、卢梭 B.洛克、卢梭 C.孟德斯鸠、狄德罗 D.康德、孟德斯鸠 23.“文艺复兴”一词源自意大利语Rinascimento,原意为“再生”。对“文艺复兴”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全方位复兴 ②人文主义就是否定宗教信仰 ③创建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 ④继承发展了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 A.③④ B.①② C.④ D.②③ 24.2014年1O月9日,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曾被誉为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 格相似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四小题,其中第25题17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9分,共52分。 25.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1916年6月4日,天津《社会教育星期报》刊载了曲实业家宋则久撰写的《维持国货歌》:人人尽用外国货,工人全赋闲。大利尽归外国去,钱由何处赚。人人尽用本国货,工场多,闲人少,事多容易找。弟男子侄无闲人,求财借当用不着。盗贼无,乞丐少,平平安安过日子,大家想想好不好。既是中国人,应用中国货,莫谓不干己,人人应尽责。君不见,街上走的外国人,通身那有中国货,寄居本国尚如此,何况在本国。国货好,用国货,经济大发展。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伴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救亡歌曲通过银幕、舞台、广播等途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民众歌咏会”等歌咏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逐渐形成了群众性歌咏热潮。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激发起更多作曲家的创作热情,他们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歌曲传唱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38年1月,“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在武汉成立,提出“要用歌咏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把他们唱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规模宏大的群众歌咏活动唱响着团结抗战的激昂旋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加巩固。 —— 摘编自陈聆群《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作用。(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维持国货”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蓬勃兴起的原因。(4分)指出其产生的重要影响。(1分) 26.(12分)材料阅读,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刑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材料三 200年来无数大大小小的哲人都曾告诫过我们:城市的水泥丛林使人疏离了自然的美好;城市的废气、噪音和污水侵蚀了人的健康;城市的尔虞我诈污染了人的心灵??所有这些沉重的代价,只不过为我们换来了表面上看似富足一点的物质生活而已。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讴歌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经典文学艺术作品可谓不计其数,而要找到哪怕一两首赞美城市的诗歌,恐怕都是十分不易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及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类城市化进程的利与弊。(4分) 27.(14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 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 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 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 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2分) 28.(9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著名改革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神宗下令从皇宫内库中拨出五百万贯钱和三百万石米作为周转经费,并使“周 知六路财赋之有无而移用之”。还规定要尽量了解京师的库存及所需物资情况,并遵循“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并可通过“变易蓄买”的办法,使“利权归之公上”。 ——叶坦《大变法》 材料二 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 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矕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变法措施是什么?有何益处?(3分) (2)材料二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在作者看来,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6分) 漳州实验中学、龙海一中2015届高三期末联考 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四小题,其中第25题17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9分,共52分。) 25.(1)
(8 分)
(4分) (3)
(5分) (1)
(4分) (2)
(4分)
(4分) (1)
(2分) (2)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