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扬州市、淮安市、泰州市四市 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 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2.《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 A.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B.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 C.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 D.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3.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4.“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材料说明明初政府 A.管控重要商品的经营 B.加征民营商业的税额 C.规范海外贸易的程序 D.限制地域商帮的发展 5.右图为刊登在《巴黎人》杂志上的一张名为“向北京进军”的法军海报,印证了法国侵略近代中国的历史。法国的此次侵略 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C.将战火从山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 6.“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7.右图为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示意图,这一战役是 A.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组织的重大会战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C.发生在敌后战场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D.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 8.“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9.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10.“中国人感到在会谈中赢得了一大胜利。他们在公报中只作了最小限度的让步;而美国则面临微妙的任务:即作为执行一项最终撤出台湾的长期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先行实现其减少驻台美军的承诺。在至关民族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人认为他们没有为了中美和解而出卖原则。”此次中美“会谈” 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进程 B.推动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D.取得了中美两国建交的成果 11.下图反映了中国市场化指数的变化情况。图中1992—1997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 高,这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12.“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这里“基于理性的体制”表现在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13.“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 14.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时说:“两千多年来阻碍物理学进步的一个信念是,……运动是由外物的作用引起的,在量上可以由该外物所保持的速度来衡量,而方向则决定于该速度的方向。”率先打破这一“信念”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15.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16.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B.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决定宰相政治命运 17.苏联的粮食收购率1927—1928年是14.7℅,到1938—1940年达到41.2℅。对这一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农民的全部余粮收归国家所有 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 C.苏联牺牲农民利益推进工业化 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 18.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 1930 1940 拖拉机 92万台 156.67万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 6.1万台 19万台 玉米摘收机 5万台 11万台 A.推行“以工代赈” 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19.1948年夏,为了对付美、英、法三国在西德实行统一办法以及在那里实行货币改革进行报复,苏联封锁了柏林,切断了通过东德到达西柏林的所有铁路和公路。美国开辟了大规模的“空中补给线”来应对封锁。美苏的这一对抗直接导致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柏林墙的出现和冷战的加剧 C.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建立 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实行金融改革,放松外国银行准入。大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和地区都给予外国银行国民待遇。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成为主要的证券交易中心。这主要说明当今世界 A.各国经济安全面临威胁 B.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C.经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共4题,考生只能选做两题,多答无效。 21.(12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 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 ——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 材料三 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虽足针砭专制,究非真出新创。……至宋元之世,儒学化为理学,理学又专尚程朱。……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发为学贵自得之论。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5分) (2)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材料三的作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贡献有哪些?(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王阳明的思想及实践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2分) 22.(14分)近代中国工业化不是对西方生产方式的原样移植,存在着一条立足本土、工农结合、土洋结合进而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材料三 1913及1930年中国机器纱线产量及消费量统计表 (单位 :磅 ) 1913年 1930年 本国纱线产额 200 000 000 982 070 800 进口纱线额 358 000 000 22 616 000 出口纱线额 ∕ 43 987 064 机器织机消费量 15 000 000 206 913 532 手工织机消费量 543 000 000 753 786 204 ——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请问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5分) (2)近代工业化对传统农村经济具有解构与重建的双重作用。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4分) (3)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各部门的发展状况。综合以上材料,请你简要谈谈从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中得到的借鉴价值。(5分) 23.(14分)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体现了加强集权与分散权力的双重倾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革命确立的邦联共和制,特别是各州以立法机关为主导的分权体制,是属于美利坚民族的。因为它是在民族革命情感炽热的大环境下,作为英国集权体制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这种体制相对英国而言,它张扬了美利坚民族精神,但就美利坚内部而言,……权力软弱的邦联政府逐渐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分裂危机日益威胁着国家的统一。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在共和国里极其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社会防止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保护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的不公。 ——[美]汉米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 政府权力的制衡和分散性以及利益集团的多元性等等常使联邦政策步履维艰,事倍功半,或因立法软弱无力而治标不治本。同时,各级行政部门作为执法者,不时地自作主张,越俎代庖;其“一仆侍二主”的性质及彼此间围绕资源和权力所展开的竞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政府政策的有效性。 ——梁茂信《略论美国政府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效用有限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加强集权的原因,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有利于美国加强集权的规定。(4分) (2)与集权相反的是分权。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美国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10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300字左右。)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历史贡献或不在政治方面,而在文化方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维新运动期间,新派人士已有很明确的认识: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戊戌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国人自办的女校——经正女学堂,出现了中国第一所近代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从1895—1898年,出现各类新报刊约60种,多由国人自办,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务报》,销量逾万,“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短时间里纷纷兴起的学会,则兼有学术与政治两重意义。它不但使习惯于一家一户的中国人看到了“群”的形式和力量,而且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维新人士的教育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主要政治背景。(2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维新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并分析其作用。(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以维新变法为例,简要说说文化教育与政治变革的关系。(2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唐太宗以其独特的治国之道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如何安置内附的东突厥。……中书令温彦博建议把突厥迁入河南朔方之地,全其部落、风俗,其实质是在尊重突厥生产方式及风俗习惯的前提下的自然同化之策。唐太宗反复权衡后,采纳了温彦博的主张。 ——梁华《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看唐文化的繁荣》 材料二 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吸取了隋“弃德穷兵,以取颠覆”的教训,……对边疆地区的军事行动十分慎重。在此期间,尽管唐王朝曾发动对东西突厥的战争,……然在战争之后,唐朝廷也一反“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方针,而“抚九族以仁”,对少数民族实行较宽厚的羁縻政策。 ——詹子庆、田泽滨《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温彦博提出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安置东突厥的措 施。(3分)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的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策略的实践效果。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太宗的治国之道。(7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玛雅文明曾经辉煌一时,但其突然失落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一度被人类的英雄主义所征服的执拗不驯的大自然挣脱了束缚,导致曾经是文明的家园……又恢复到了旧有的宇宙洪荒状态。……这些废墟非常雄辩地告诉我们,玛雅文明的创造者们当年成功地发起的那场与自然环境的斗争是多么激烈。 ——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三 当玛雅文明达到鼎盛的时候,迅速增加的人口超过了农业所能保障的极限,……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神权政治所能寻求的,不可能是科学的解决办法,而只是更虔诚地膜拜神灵。于是,更多的神庙出现在玛雅的土地上,更多耗费民力的宗教仪式频繁地举行。在这种恶性循环当中,……玛雅的辉煌成为历史的遗迹。 ——杭侃《玛雅文明:文明的另一种模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汤因比分析玛雅文明失落的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对玛雅文明的失落作出何种不同的解释?(5分) (3)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材料二、三中关于玛雅文明失落的分析还只能作为假说。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破解玛雅文明失落之谜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哪些?(2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徽派建筑艺术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流派,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荡里姚宗族村落遵循着人事活动必须要合于自然规律的生态原则,所以从大的空间格局看,该村村落山水景观是较为和谐自然的,村落布局也是乡民在生产生活中自觉选择的结果。……从传统风水信仰来说,在荡里姚小格局的村落镜像中,左为青龙,右为白虎,该村左边青龙为白洋河,右边白虎为南屏山、十八尖等山峰。 ——何根海《村落镜像与神圣砌末——安徽池州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考察》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荡里姚宗族村落建筑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4分) (2)徽州古村落选址布局上的基本原则是“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结合材料二,分析确立这一原则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徽派建筑取得成就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徽州古村落布局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2分) 江苏省南通市、扬州市、淮安市、泰州市四市 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A D D C A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D A C B C B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 21.(12分) (1)主要内容:良知是人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是成圣的途径。(3分) 方法:反省内心,加强道德修养;倡导知行合一。(2分) (2)社会价值:缓和社会矛盾;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2分) 思想贡献:涵有批评专制的意义;打破对孔子的偶像崇拜;冲击理学对人的思想桎梏。(3分) (3)启示:自觉提升道德修养;积极开展道德实践。(2分) 22.(14分) (1)特点:封建政府主导;侧重发展重工业;机器生产和手工生产并存。(3分) 主要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2分) (2)具体表现: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1分) 有利变化: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生产技术得到革新;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3分) (3)发展状况:机器纺纱业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实现自给;机器织布业和手工织布业共同发展;手工织布业的消纱量占主导地位。(3分) 借鉴价值:工业化建设要立足国情;工业化要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2分) 23.(14分) (1)原因:邦联体制威胁国家统一。(1分) 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对立法有否决权。(3分) (2) 水平与评分 论述的视角 史实的举例 答题的总体表现 水平1 (8—10分) 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产物(1分) 如:在民族独立斗争中确立起州的分权体制;邦联体制的影响。(2分) 充分、有效地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立论角度多重,层次分明,观点与史实相统一,行文流畅,论述结构严谨。 (1分) 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体现在美国政治体制的各个方面。 (1分) 如:联邦制使得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享国家权力;三权分立体制规定各级政府的权力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2分) 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对美国政治造成影响。(1分) 积极影响:地方分权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三权分立体制保障人民权利,防止了专制的出现;(1分) 消极影响:联邦立法和行政效率低下;行政部门滥用职能,权力斗争影响政策的有效性。(1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可酌情判分,。 水平2 (6—7分) 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2个角度论述,能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 观点、史实较一致,层次较分明,论述结构较严谨。 水平3 (3—5分) 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1-2个角度论述,观点、史实相对一致,层次不分明, 论述结构不严谨。 水平4 (0—2分) 没有科学的论述视角,仅列举个别史实。 24.(10分)A. (1)教育观念:全民教育。(1分)背景:面临瓜分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分) (2)举措:兴学堂;办报刊;立学会。(3分) 作用:制造舆论,宣传维新思想;孕育民主革命力量;启发民智,扩大政治参与。(3分) (3)关系:文化教育举措推动维新变法;维新变法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2分) B.(10分) (1)建议:全其部落、保其风俗。(1分) 措施:允许部分突厥人内迁;在东突厥原居处实行羁縻府州制度。(2分) (2)策略:战而后和。(1分) 实践效果:为贞观之治营造了稳固的周边环境;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团结;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分) 治国之道:政治决策慎重;吸取前朝教训,谨慎用兵;以德治国,和好民族。(3分) C.(10分) (1)主要成就:建立独特的历法体系;发明象形文字;修筑壮观的金字塔。(3分) (2)角度:自然因素(大自然的报复)。(1分) 说明:环境变迁;气候干旱。(2分) 解释:人口膨胀突破农业保障的极限;频繁的宗教活动严重耗费民力。(2分) (3)主要途径:进一步释读象形文字;考古挖掘和历史研究不断深入。(2分) D.(10分) (1)特点:山水景观自然和谐;村落布局是乡民在生产生活选择的结果;村落镜像体现传统风水信仰。(3分) 特征:粉壁青瓦马头墙。(1分) (2)依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