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测试卷 高 三 历 史 (选 修) 2015.0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2.《春秋繁露》中有:“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董仲舒在文中强调的是 A.礼乐制度 B.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 D.万物本源 3.钱穆说:(唐)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若未盖,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唐中宗曾不经两省而径自封(小)官,觉得难为情,故装置诏书的封袋,不敢用常封而改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所封官员被称“斜封官”。由此说明: A.唐朝皇帝的专制权力是有限的 B.三省六部制度就是为了限制君权的 C.两省的长官相互制约,为限制相权 D.唐朝已经拥有一套完善的法治规则 4.右图为“明四家”之一唐寅作品,对该作品的评论不恰当的是 A.一幅体现多种类艺术成就的杰作 B.画面过于简单,缺少张力 C.体现了简约而富有意蕴的品质 D.该作品采用的是写意画法 5.通称为十三洋行的公行是洋行的共同组织,承销一切外国进口货物,负责供应外商所需中国出口货物,以及担保、缴纳关税事宜,兼具照料和约束外商的责任。外商在政府的交涉或政府要通知外商,都由公行负责转达。贸易季节一过,外商必须离境。可见,“公行”实为 A.中外贸易中介 B.限制外商的关卡 C.与外商相互制约 D.清政府外事机构 6.鸦片战争后,被《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的徐继畬认为“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段话主要体现了徐继畬 A.向国人介绍西学的热忱 B.要继续传播魏源的思想 C.发现新国家的兴奋 D.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肯定 7.“19世纪80年代前后,外国保险公司登陆上海。1882年第一家中国私人保险公司——上海火烛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了。1912年以后,二十多家中国保险公司的陆续建立,一个充满竞争的上海保险市场才逐步形成。”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A.国人拥有快速向西方学习的能力 B.民国初年上海的经济形势较好 C.1912年之前上海只有一家私人保险公司 D.1912年之后上海保险市场竞争激烈 8.上课的时候,讨论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有几位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与逻辑的是 A.民国建立,清帝宣布退位,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结束,说明革命胜利了 B.袁世凯称帝,君主专制又回来了,民国不再有民主共和,说明失败了 C.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说明民国与清朝一样专制,革命自然是失败的 D.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民国由此进入法治轨道,说明革命成功 9.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考察,发表“北方谈话”。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嘛!毛泽东思想也要发展嘛!所谓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这样的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我们的思想开始活跃,现在只能说是开始,还心有余悸。要开动脑筋,不开动脑筋,就没有实事求是。不开动脑筋,就不能分析自己的情况,就不能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凭上级指示,或中央发的文件,或省里下发的文件,能解决所有具体问题吗?”他针对的是 A.改革开放后复杂的经济政治形势 B.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问题 C.以个人崇拜为核心的“左倾”思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行中受阻碍 10.课堂上,高一学生两人合作,一人甲方,另一人为乙方。甲做店家,乙做顾客,完成两个模拟:情境一,1978年的广州;情境二,1994年的深圳。以下是模拟后的反馈:情境一完成后,乙认为,甲的态度不好,自己想要的东西没买到,反而被歧视;情境二完成后,甲认为,乙买到了自己想要的很多商品,但是对质量问题斤斤计较。据此,你认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纯粹的私人生活情境与社会历史发展无关 B.从情境一到情境二的发展,体现了生产技术的进步 C.情境一、二的反馈都体现了计划经济的不足 D.情境二的反馈体现了市场经济需要法治的保障 11.以下表格反映的是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数的国际比较,这个表中的数据体现了 国家 1950 1973 1992 中国 1.60 4.09 8.50 印度 1.35 2.60 5.55 日本 9.11 12.09 14.86 英国 10.84 11.66 14.09 美国 11.27 14.58 18.04 A.教育发展是经济发达的基础 B.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C.大学教育普及率的提升是20世纪国际教育共同成就 D.中国教育总体提升速度较快,但大学教育尚未普及 12.《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写道:“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转移给他。”据此判断,公元6世纪罗马成文法 A.包括皇帝的决定 B.体现了君权神授 C.确立了民主共和 D.否定了人民权力 13.“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 A.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 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 D.个人自由解释《圣经》 14.钱乘旦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个是工厂主阶级,另一个是工人阶级。……但这两个阶级在‘旧制度’下都没有选举权,无法在现存政治体制内提出自己的要求。旧制度必须变革,否则它就会被新的社会所淘汰。”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直接论据的史实是 A.1688年“光荣革命” B.1689年《权利法案》 C.18世纪初责任内阁 D.1832年的议会改革 15.托洛茨基在晚年感慨道:“在国家是唯一雇主(和所有者)的国度,与国家作对意味着慢慢饿死。在这里,不劳动者不得食被一项崭新的原则所取代:不服从者不得食。”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 C.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 D.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 16.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居高不下。1979年担任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实行以国退民进为特征的经济自由化,大幅降低纳税人和企业的税负,压缩那些奖懒罚勤的福利政策、削减政府的公共开支。撒切尔夫人的药方成效显著,英国经济社会也重新获得了活力。由此可知 A.撒切尔夫人进一步加大了政府干预与管制 B.撒切尔夫人主张用政府主导取代自由竞争 C.撒切尔夫人让企业服从权力而非服从市场 D.撒切尔夫人的药方是限制政府,归还自由 17.美国学者亨廷顿说:“西方是而且在未来的若干年里仍将是最强大的文明。然而,它的权力相对于其他文明正在下降。……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 以上关于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世界政治已经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B.西方基督教的国家依旧处于霸主地位 C.文明的差异不利于推动世界的多极化 D.世界权力中心己经转移到非西方文明 18.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发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即地方的、多样性的土著文化被同化。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全球化 A.带来了高效运作的市场经济体制 B.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C.伴随着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D.给人类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19.“二百年来,此定律一直是不可动摇的,总为每个新的相关发现所证实。只是在近一个世纪内才发现它有局限性。现在认为,在亚原子结构的微观世界里,或在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这个定律并不适用。”这一定律 A.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B.预见了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 D.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20.“绘画作品不再描绘日常世界可认识的物体,而是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来表达美。一些画家试图通过暴力扭曲的形状、爆发性的颜色来表达感觉和情绪。” 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 B
C D 第Ⅱ卷(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4分)明代工商业虽然受到赋税政策的制约,但是,其进步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洪武(朱元璋年号)年间,免书籍农具税;永乐元年,免军民常用杂物等税,凡嫁娶丧祭,时节礼物,染练自织布帛,农器,车船运载非贩卖货物,各处小民挑担蔬菜,溪河货卖杂鱼,竹木蒲草器物,并常用器物,铜锡器物,日用食物,一律免税。 材料二 万历时改税率,派阉官监税,遍满全国,名义上十分取一,实际并无定章,土豪无赖,贿阉官得指挥、千户等名号,各据水路通路,每隔数十里,立旗设厂(税卡),搜索旅客行李,任意掠夺。又穷乡僻村,米盐鸡豕等小贸易,称为土商,一律课税…… ——以上材料选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明)二百余年,天下金银,纲运至于燕京,如水赴壑。……多故(战争爆发)以来,在燕京者既尽泄之边外,而富商大贾、达官猾吏,自北而南,又能以其资力尽敛天下金银而去。……夫银力已竭,而赋税如故也…… ——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 材料四 传统经济过程没有确立“过程的公正”,而这是建立近代经济(规范的市场经济)所必需的,也是使传统经济国家走出那种“繁荣-崩溃”往复循环的怪圈所必需的。……它(传统国家)没有遵循“最初财产来路清白,此后的财富积累是通过自由交易实现的”规则。 ——选自秦晖《传统十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明初免税的主要特点。(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赋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财政困难的原因。(2分) (4)据材料四,指出“过程公正”的含义。(2分) 运用前三段材料,说明明朝经济难以成为“规范的市场经济”之原因。(3分) 22.(13分)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10周年,以史为鉴需要对那些发生的事情有切实的理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云:我两人忠心为国,亦须筹顾大局。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所招新兵,未经训练。今既到如此地步,中日系切近邻邦,岂能如此相争,久后必须和好。但欲和好,必须为中国预留体面地步;否则,我国上下伤心,即和亦难持久。……伊(藤博文)云:局面竞至于此,非余之过也。战端一开,伊于胡底,讵能逆料?……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材料二 李云:无论如何,总请再让数千万,不必如此口紧。伊云:屡次说明,万万不能再让。李云:又要赔钱,又要割地,双管齐下,出手太狠,使我太过不去。伊云:此战后之约,非如平常交涉。李云:讲和即当彼此相让,尔办事太狠,才干太大。伊云:此非关办事之才,战后之效,不得不尔。如与中堂比才,万不能及!李云:赔款既不肯减,地可稍减乎?到底不能一毛不拔。伊云:两件皆不能稍减,屡次言明,此系尽头地步,不能少改。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材料三 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项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进步党建议,鉴于即将到来的瓜分中国的行动,日本应占据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而自由党则力主割占满洲和台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参与“马关和谈”的出发点。(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理由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联系材料一、二,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各自态度有何不同?(2分) (3)《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日之间取得和平局面了吗?(1分) 据材料三和所学日本侵华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4)从史料的角度看,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有何不同价值?(2分) 23.(13分)人类文化的世俗化与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义上是如此。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15世纪初叶,仍为共和制的城市如佛罗伦萨,呈现出一种新的市民意识,即社会责任感。……这个时期,在意大利兴起的绘画、雕刻和建筑的新形式中,可以看出对人间事物的关注与日俱增,这些艺术也反映出一种日甚一日的世俗观念和新的空间观念,直到20世纪早期,它还是欧洲人的思想基础。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哲人们建立一个进步、富裕、和谐的社会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而启蒙运动却彻底地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文化。虽然它并没有摧毁教会制度,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会的影响。启蒙运动的思想颠覆了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用一套以理性建构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不仅如此,启蒙运动促使政治和文化领袖理性地分析社会,并积极地投身于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伟大事业中去。在很多方面,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 ——(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新的“世俗观念”的基本内容。(4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世俗观念与传统基督教价值观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1分) (2)与世俗化相伴随的是近代化。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欧洲的世俗化与近代化”为主题进行论证。(8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维新变法需要理论依托,康有为为了说服光绪帝,费了很多心思,促成了清末一场重要的变革。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给光绪的上书中说:“诚以守旧者不欲变法,实为便其私图,而往往陈义甚高,动引孔孟程朱,以箝人口。……臣故博征往籍,发明孔子变法大义,使守旧者无所借口,庶于变法自强,能正其本,区区之意,窃在于是。” ——康有为《恭谢天恩并陈编篡群书以助变法请速筹全局者》 材料二 夫今日欲自强唯有译书而已。……臣于变法之事,尝辑考各国变法之故,曲折之宜,择其可施行于中国者,斟酌而损益之,令其可施行章程条理皆以备具,若皇上决议变法,可备采择,但待推行耳。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材料三 过去学术界一般认为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发动维新运动的主要思想和理论手法是托古改制。笔者依据故宫新发现的资料,断定康有为另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武器,即仿洋改制。 ——王晓秋《康有为的仿洋改制与戊戌维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发明孔子变法大义”的目的。(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新变法的原因与思路。(3分) (3)综合参考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托古改制”和“仿洋改制”的具体含义。(2分)评价康有为为了推动维新变法,在思想宣传中采取的主要策略。(3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华盛顿主持制宪和就任总统推动了美国早期宪政秩序的建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7年9月17日,制宪会议最后一天)主席起立,谈起这个问题。他说,他的处境限制了他,此前,对会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绪。现在,或许有人依然认为,他应该缄口不言,不过,他禁不住表达他的愿望:应该采纳刚才的这个建议。……制宪会议的许多代表,都提到过众议员人数太少,不足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他承认,他一直觉得,这是宪法中易于引起反对的部分之一;迟至此刻,他才支持这项修改意见,认为意义重大,看到它被采纳,会带来许多满意(麦迪逊注:主席介入制宪会议讨论,这是唯一的一次)。 ——(制宪会议参与者)詹姆斯·麦迪逊著《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二 华盛顿在1791年第一次使用否决权,否决了国会提出的一项关于选举国会议员的名额分配提案,理由是不合宪。……1791年2月,国会依宪法第一条第八款中关于国会有权通过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的原则,通过了建立合众国银行的法律。华盛顿在签署国会通过的法案之前,为慎重起见,向内阁成员征询建立合众国银行的“合宪性”的意见。……第二届华盛顿政府期间,有组织的派别在国会内已经公开出现……在1796年发表的离职演说中,华盛顿指出,结党营私是人类的通病,也是人类的弱点……一派为了保证自己政治上的安全,必然要绝对地剥夺另一派的自由,最终导致全社会所有人的自由受到剥夺。 ——王希著《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为何说“他的处境限制了他,此前,对会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绪”?(2分) 据材料一,指出华盛顿惟一的一次介入制宪会议讨论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华盛顿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1分)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对待党派政治的态度及其原因。(3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与建国”的视角,说明华盛顿被称为“美国国父”的理由。(2分) 命题、校对:王雄 梅冬 审核:方云华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答题纸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答案请填涂于答题卡上! 二、非选择题: 21. (1) (2) (3) (4) 22.(1) (2) (3) (4) 23.(1) (2) 24.(1) (2) (3) 25.(1) (2) (3)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ABA 6~10 DCACD 11~15 DABDB 16~20 DACBD 二.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回答词提前并条理化,切入点找准并序号化) 21.(1)特点:免税范围广;重视耕读(买农具和书免税);与百姓生活联系密切; 非经营性商业活动;小商贩或小生意都可免税(任意4项给4分) (2)变化:由宦官把持,无赖操控,腐败日甚;无法无天,随意性强; 遍及全国范围;涉及各等小生意(任意3项给3分) (3)原因:边防战争军费开支大;官商勾结,贪污腐败;(2分) (4)含义:财富来源清白,靠正当生意或手段取得; 财富积累过程通过市场竞争等合法手段获得;(2分) 原因:明朝强化君主专制,君主与官僚的权力不受限制; 明朝政府征税毫无章法,自己破坏明初免税规则; 官商勾结,假公济私,贪污腐败; 宦官专权,并与社会无赖勾结(任意3点3分) 22.(1)出发点:李鸿章:通过有体面的议和,实现中日和平; 伊藤博文:通过谈判获得侵略特权与财富;(2分) (2)变化:材料一主要基于两国未来关系,材料二以私人感情为主;(2分) 态度:李鸿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无奈祈求; 伊藤博文目标明确,咄咄逼人;(2分) (3)判断:没有取得和平。(1分) 原因:日本发动中日战争是其内部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各类利益团体都希望通过战争得到暴利; 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进一步推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任意2点给2分)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日本参与瓜分狂潮; 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任意2点给2分) (4)价值:材料一、二均是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历史事件直接留下的记录,更接近当时的事实;材料三是第二手史料,是史家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融入作者的思考,能够发现事实背后的因素和对历史事实的解释。(2分) 23.(1)基本内容:珍惜现世生活;鼓励正当发财致富; 尊重人类活动(或关注人间事物); 新的市民意识觉醒(或社会责任感增强)。(4分) 根本原因: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要求肯定人性(或人的价值与尊严)(1分) (2)分数等级与评分准则 7~8分 论点方面:明确归纳出中心论点“欧洲文化的世俗化与社会的近代化相互促进” 论据方面:论据充分,能从世俗化推动近代化(文艺复兴时期以人而不是以神为 中心,尊重人类活动的世俗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冲击了教会神权的束缚,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产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蒙运动以理性建构的世俗价值观冲击了基督教价值观,对欧洲的社会进步产生持久影响)和近代化也推动世俗化(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推动了欧洲人思想观念和艺术的世俗化;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启蒙运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文化,使欧洲人的价值观更加世俗化)等方面论证 论证方面:关联性强;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表达流畅 5~6分 论点方面:隐含中心论点“欧洲文化的世俗化与社会的近代化相互促进” 论据方面:论据较充分,能从以上两个方面展开,至少涉及其中四个要点 论证方面: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够;史论结合 3~4分 论点方面:中心论点偏颇,如“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