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试题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第Ⅱ卷第28~31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贵族等级制的特征 C.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2.鲁国和晋国先后公布了成文法典,孔子评论说:“贵贱不乱,才是法度。现在造了刑鼎,使百姓的眼光都集中在鼎上,还用什么来尊重贵族呢?贵贱失了次序,还用什么来治国呢?”材料反映的是 A.春秋时儒家思想的进步性??????????????????? ?B.孔子思想中有保守性成分 C.战国时法家思想已成主流?????????????????? ??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成文法的国家 3.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具有下列哪一特点 A.农业是其根本点????????????????????????????????? ???B.小农经济为主体? C.农与工商虞并举???????????????????????????????? ?? D.呈现多元化结构 4.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这说明 A.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 ?? ?B.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 C.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 ??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5.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左图程颐代表程颐、程颢)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其变化的根源 A.经济重心的转移 B.文化中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东迁??????????????? ?D.西学东渐的影响? 6.据《明神宗实录》载,“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注:即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下面有关明朝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阁臣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权???????B.阁臣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权 C.六部实为内阁的下属机构???????????????D.阁臣参与机密事务决策,但没有法定决策权 7.19世纪50、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 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 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 C.洋务企业吸引???????????????? ???? D.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 8.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 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 9.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严厉批评义和团运动的“愚蒙之质”和“狂妄之举”;但在1924年的演讲中,他却称赞义和团运动让“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革命发展?????????????????????????????????????? ??B.农民运动的高涨 C.国共合作形成???????????????????????????????????????? D.民族主义成主流 10.右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 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 “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1.下面统计表来自卞修跃《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一文,该统计表说明 ? 项别 死亡 伤残 失踪 合计国 国 统 地学 区 国民党 军队 作战伤亡 1328501 1769299 130126 3227926 因病消耗 42249 191644 323436 937559 因伤消耗 45710 123017 274671 443398 平民 4397504 4737065 ? 9134569 A.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抗战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为主??????? D.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 12.“这一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右图反映的是1950—1985年间我国 A.科技人才数量变化历程 B.外贸总额发展变化过程 C.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D.文艺作品出版总数情况 1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 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B.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改变 C.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D.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15.“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反对美帝????????????????????????????????????????????????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 A.雅典的民主制??????????????????????????????????????? B.罗马的法律制度 C.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 D.欧美的代议制度 17.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其共同点是 A.关注理性?????????? ??B.重视智慧??????? ?????C.注重修养??????????? D.强调等级 18.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中古一近古”的次序。该建议旨在强调 A.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B.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D.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19.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上,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20.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了 A.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B.产业变革的需要 C.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 D.农业灌溉的需要 2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2.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之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据此里根最有可能实行的方法是 A.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 C.削减开支、减少税收 D.大幅度增加军事经费 23.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中国有“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对法国而言,与中国建交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 A.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冲破美苏两极对峙的坚冰 C.实现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联合国的军事、经济制裁 24.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发达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左右。这说明 A.贸易壁垒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 ?B.国际资本实现了全球自由流通? C.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 D.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重大转移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水笔书写,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严格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2.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公元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公元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公元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度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并举例说明。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分) (2)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4分)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6分) (2)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7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年份 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 钱庄 外国洋行 外国在华银行 合计 1897年底 70 14 12 4 100 1898年底 51 11 38 0 100 1899年底 85 0 15 0 100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6分) 请考生从28、29、30、31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铸钱、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及榷酒等一系列经济统制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御史大夫桑弘羊开宗明义地讲,是因为对匈奴战争“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 ——摘自于传波《汉代盐铁官营再评价》 材料二 不言而喻,官营盐铁业……对于规模一般很小的私营盐铁业来说,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以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为例,杨宽先生便明确指出:到西汉中期以后,由于冶铁业实行官营,这种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但工艺比较成熟,而且分布地域遍及全国。……盐铁官营后,汉武帝巡行全国,“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盐铁收入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司马迁对他(桑弘羊)的理财曾给予高度评价,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弘羊自己便强调指出:“令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摘编自晋文《桑弘羊与西汉盐铁官营》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 政策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盐铁官营”政策在当时的作用。(9分) 29.(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 ——摘自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前途》1899年 材料二 “何谓国民?日:天使吾为民而吾尽期为民者也。何为奴隶?日:天使台民而卒不成其为民也。故奴隶无权利,而国民有权利;奴隶无责任,而国民有责任;奴鸯 压制,而国民喜自由;奴隶尚尊卑,而国民言平等;奴隶好依傍,而国民尚独立。此奴隶与国民之别也。” ——摘自丹丘生《说国民》19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一词出现的背景。(6分) (2)指出材料一、二中阐述“国民”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析“国民”一词的系统阐述对当时中国的意义。(9分) 30.(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一战是由参战双方,带着各自的侵略计划……共同准备和挑起的。参战双方都应该受到历史的谴责。二战虽然也是起源于帝国主义大国的争霸,但它是由一部分帝国主义国家,即德日意法西斯发动的。……一次大战前的世界还是帝国主义的一统天下, 无论在国际上或各国内部,都不存在防止战争的强大社会力量。帝国主义争霸的自发趋势完全支配了事态的发展。二战前,一战造成的苦难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极大震荡,人们还记忆犹新;和平主义思潮浸润到西方国家的各个阶层;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后,出现了一批倾向于维持国内议会民主和国际和平局面的帝国主义大国;影响日益增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曾积极推动争取防止战争的努力……回顾二战起源地历史,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从1931年的“九一八”燃起的第一个战火,到1941年后半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各个主要的大国才完全卷了进去,打成了真正的全球大战。 ——摘编自李巨廉《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实际上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一起事件造成了另一起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以及运用这些胜利果实的方法”。 ——摘自A·J·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有何不同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二战源自一战”的观点。(9分) 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甘地说过:“如果在印度发展工厂,倒不如把钱送到曼彻斯特去。”“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则我们虽留下了流出去的金钱,却换去了我们的血肉,因为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贫穷的印度尚可得到自由,但要使一个由不道德以致富的印度再获得自由,那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甘地声明他“关心的是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工业主义”。又说:“纺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在纺着和平、善良和仁爱。”“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着它旋转。” ——摘编自《甘地与凯末尔的经济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从1919-1948近三十年的艰苦卓绝斗争生涯中,甘地先后被捕十五次,在狱中度过二千三百个日日夜夜,最后一次身陷囹圄年已73岁。甘地常把人民比作“上帝”和“真理”,而把自己比作“尘土”。尼赫鲁说过:“甘地对于机器和近代文明的旧观点,我们很少有人赞同。我们认为就是甘地自己也认为这些观点是空想的,不大适合于近代情况的。”又说:“甘地能够支配国大党和整个国家,并不完全因为他所主张的意见,……而是他的独特的人格。”“甘地在处理问题时,从来不重视从理智方面去考虑问题,因而只强调品格和诚心。他培养了印度人的品格和骨气,而且在这方面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摘编自《论甘地的独特品格》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甘地的经济思想并说明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所起的作用。(10分) (2)简要评论尼赫鲁对甘地的评价。(5分) 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D C A D D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C D A C D C B 21 22 23 24 A C B C 二、非选择:本大题共7小题,其中25~27为必考题,28~31为选考题。 25.(12分) (1)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2分) 举例:①时期,两者都制定了法律;②时期,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③时期,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④时期,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时期,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1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1点即可。) 发现:两者均呈现出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历史轨迹;(2分)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1分)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性的。(2分) (2)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2分) 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2分) 26.(13分) (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2分) 魏 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 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2分) (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3分) 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 27.(12分) (1)理由: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状况: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 (2)领域: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2分) 作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2分) 不足: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2分) 28.(15分) (1)汉武帝时期频繁用兵匈奴、西南夷等,战争耗费巨大,财政不足;汉初实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致使富商豪强势力膨胀,影响国计民生。(6分) (2)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豪强兼并,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官营的规模化有利于盐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便于技术创新和推广。(9分) 29.(15分) (1)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觉醒;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传播启蒙;戊戌变法失败,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及其改良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清朝的专制腐败。(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2)不同:材料一主要是从国民与国家的关系角度(国民意识)说明。材料二主要是从民权意识角度说明。(4分) 意义:启迪国民意识,促使民族觉醒;(2分)为反对清朝专制,推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