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丰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髙考范围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 2015.12.0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2.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2014年1月,其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以前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上官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这印证了 A.陈寅恪的“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 B.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C.王国维的“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D.梁肩超的“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疑态度” 3.在“家产制国家”色彩浓重的大蒙古国,由父家长权力发展而来的汗权至高无上。这种观念一直保持到元王朝。由此可知元朝 A. 元朝保留较多的原始社会残余 B. 宗法制色彩浓厚 C. 专制主义皇权的进一步膨胀 D. 君主专制有所削弱 4.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表一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表一 ① 中书门下、三司使、交子 ② 枢密院、木活字、监察御史 ③ 政事堂、筒车、邸店 ④ 通政司、都察院、风力水车 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5.“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6.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君(杨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7.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 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且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经过各种议论后,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在英国已经广泛普及了。从材料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制度极为优越 B.该制度有利于提高统治集团的效率 C.这种制度在明清时期继续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D.鸦片战争时东学西渐进入高潮 历史学者郭蕴静认为,“历来任何主权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自身的地位,在对外关系方面(无论政治或经济)制定的政策、措施,都带有限制性。”以下各项说法可为 这一观点提供历史依据的是 ①明朝推行“海禁”政策 ②中国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③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④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9.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10.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弘扬国粹以凝聚民族精神的理想 11.咸丰八年(1858),中英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明确规定:凡进口洋货均得享有子口税之特权,税率为2.5%,若系从价货物及进口豁免关税的货物(除金银、外国银钱、行李)时,每值百两抽二两五钱,纳子口税后,可免征其它内地税;其货主为洋商。条约的签订 A. 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杜绝了列强在华贸易走私 C.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国内市场 D.利于扩大洋货在中国内地的贸易范围 12.1960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讲话中说:“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这表明毛泽东 A.公开承认了“大跃进”的失误 B.从根本认识到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C.有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初步设想 D.要求全党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13.表二引自吴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改造问题》一书,该表能够说明当时 表二 项目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4257 6553 9297 10880 13401 13358 指数 100 154 218 255 315 314 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4357 5928 6801 7848 7222 6878 指数 100 136 156 180 166 158 A.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合中国国情 B.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经济恢复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14.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____;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材料空白处应是 A.权利与金钱 B.智慧与德行 C.民主与科学 D.上帝和法律 15.《十二铜表法》第6表第3条规定:“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占有取得所有权。”该项法律规定 A.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B.调节财产所有人与占有人之间权利矛盾 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 D.导致私有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 16.英国的政治制度及有关机构的设立,不管是历史上的还是现行的,“很少是在某种现成理论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和白觉构建的结果,多是适应着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的实用主义的产物。有些本是应付一时之需的权宜之计,再经实践经验证明其合理性、优越性之后,才被社会所接受,为法律所认可。”这说明 A.英国缺少具有长远眼光的思想家? B.实践经验推动其制度确立和发展 C.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具有渐进性???? D.法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并不重要 17.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盂德斯鸠说:“外表是君主政体,两实际上却是共和政体。”他评论的 是 A雅典的民主制 B.中国的中央集权制 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 18.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19.中世纪的欧洲,国家在人们心中几乎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下列近代历史事件,对欧洲独立国家政治格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0.1996年1月美国与日本签署了《美日共同合作安全条约》,即新日美安全条约,以代替1951年的旧约。新条约确认美国有权继续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并删去了旧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此外,规定如在日本管理下的领土上受到武装进攻,双方将采取行动以对付共同危险。这一新条约 A.使美日经济竞争放缓 B.使日本取得了更大自主权 C.使美日军事同盟松动 D.使日本摆脱了战败国地位 21.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这反映了当时该国 A.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 B.启蒙思想不够充分 C.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 D.容克贵族势力强大 22.1947年7月,美国政策研究室主任乔治·凯南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文中指出:“共产主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信仰之一……人们一旦加以信仰,它就永远不可能被彻底取消。但是,西方可以把它遏制在已经着了迷的国家领土之内。”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发表“铁幕”演说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炮制杜鲁门主义 D.建立北约组织 23.阅读下列材料: 极端全球主义者 新在何处 突出特征 国家政府的权力 历史轨迹 总的观点 全球时代 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全球公民社会 衰落或者削弱 全球文明 民族国家的终结 请判断以下四种观点哪种属于极端全球主义者 A.“国家政府的权力或者国家主权今天正在被经济国际化或者全球治理削弱。” B.“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 C.“当代全球化正在重组或者重新调整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以及权威。” D.“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团结总会成为那些感到强大得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国家的口号。” “现实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多么可爱。”与上述诗歌为相同流派的是 A. 李白《将进酒》 B. 杜甫《春望》 C. 梵高《向日葵》 D.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二、材料题(52分) 25.(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 “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 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四: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3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根据上述材料,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看法。(4分) 26.(12分) 材料:谋求日本国民之安全,同享万邦共荣之乐,这乃是皇祖皇宗之遗范,也是朕所眷眷不忘者。此前日本帝国之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至如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朕的意愿。然而交战已历四年,虽然陆海军将士勇敢善战,政府和官员励精图治,一亿国民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再加上敌方最近使用残酷的炸弹(原子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注:“联合公告”即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的《波茨坦公告》,该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阅读材料,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并予以批驳(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至少四条信息,批驳史实准确,逻辑合理)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 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体制: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择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办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6分)并做简要评价(3分)。 28.(13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宋以来,“官既众,事益繁,增将吏之衙参,添簿书之拥滞。”“官有其名而不除(差遣)者甚众,皆无定员无月限,不计资品,任官者但常食其奉而已。” 从元丰三年(1080年)六月开始,宋神宗下令于中书设立“详定官制局”,仿照《唐六典》,制定新的职官制度:“几百司庶务皆以类别,所分之职,所总之务,……有革有因,有损有益,有举诸此而施诸彼,有舍诸彼而受诸此,……自.事以上,本末次第,各区处而科条之。”同年八月,宋神宗发布改革官制的诏令。九月,批准实行新的寄禄官阶(即“寄禄新格”)。元丰五年二月,颁布新的官制条例(“三省六曹条例”)。 材料二 清代学者钱大昕评论说:“元丰以前所云尚书、侍郎、给事、谏议,诸卿、监、郎中、员外郎之属皆有其名而不任其职,谓之寄禄官,以为迁叙之阶而已。”“寄禄新格”将旧的文武散阶增减编定为二十四阶。自元丰三年九月推行之日起,寄禄官不再以尚书、侍郎、卿、监等职事官为名,而“以阶易官”,同时取消旧的文武散阶,于是统一了职官的品与阶。如阶开府仪同三司,为从一品;阶特进,即为正二品。此外,凡领空名的职事官一律罢去,这就为后来职事官的正名举职创造了条件。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概括元丰改制的背景和内容。(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元丰改制的积极影响。(6分)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第4次月考参考答案 历 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C D D C B A B B D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B B C C C B A B B A 二、材料题(52分) 25.(1)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3分)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3分) (3)相同问题:都存在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都急需制定宪法;都需要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3分) (4)局限性: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间的巨大区别。(2分) 看法:循序渐进、创新与借鉴(革命与改良)都是制度转型的有效方式;妥协与斗争都是制度转型的策略。(2分) 26.参考答案: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答出4点即可得12分)①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日本的安全和政治经济自立。②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东亚地区的安定和“共荣”。③日本并不想侵犯别国的领土和主权。(2分)④只提“交战四年”无视侵略中国的事实和中国人民的抗战。⑤只提原子弹造成日本的伤亡,回避日本对别国的侵略暴行。⑥对日本国民宣称“终战”,拒不承认侵略战争失败而投降的事实。批驳史实准确,说理充分,观点正确即可得。 27.(1)特点:以儒家思想为外交的基本原则(没有正式的外交观念);文武并用,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注重文化感召;形成朝贡体制,确立君臣关系;缺乏正式的外交机构;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5分) (2)变化: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外交观念,改变了外交态度;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6分) 评价:打破了“华夷观念”,开始接受西方思想观念,增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外交近代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表现之一,是中国的进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3分) 28.(1)背景: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冗官冗费,耗竭财力。(4分) 内容:“元丰改制”对中枢机构进行了调整,恢复了三省的实际地位和实际职权;定新官品,定寄禄新格(升迁、俸禄均按新格办理);官称与职守合一。(每点1分,三点3分) (2)使原来繁琐而复杂的品阶制度趋于简化和较为合理,清除了一批冗官滥吏;废除了一大批各色各样的使职差遣官,精简机构;节省了国家的财政开支。(每点2分,三点6分)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