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2015-2016届兴平市 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D.“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2.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察举制的弊端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地方无选官权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4.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5.图1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C.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7.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B.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8.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C.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10. 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D.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11.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D.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1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13.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国家实力的消长 C.军事冲突的加剧 D.敌对意识的淡化 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15.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C.?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16.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17.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18.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B.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1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B.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20.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21.中国四大发明中被马克思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 22.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23.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25.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大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3分。) 26.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 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5分) 材料二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外放杭州,在那里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注:知州)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举以闻。” (2)依据材料二判断,苏东坡在杭州担任何种官职?(2分)指出创设此官职的意图是什么?(1分) 材料三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3)依据材料三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3分)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4分) 27.(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6分)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6分) 2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5分)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8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A 3. A 4. D 5. D 6. C 7. B 8. B 9. A 10. C 11. C 12. D 13. B 14. A 15. C 16. B 17. A 18. A 19. B 20. C 21. D 22. A 23.A 24. A 25. C 26. (15分) 答案: (1)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3分) 关系:承袭秦制。(2分) (2)通判。(2分) 意图:加强中央集权。(1分) (3)特点:①机构众多。 ②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③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④有立法的保障。(3分,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4)积极:①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②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消极:①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②监察权力自于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加速吏治腐败。(4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但必须从正反两方面回答) 27.(22分) 【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 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4点即可,4分) (2)问题:台湾问题。(2分) 理解: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 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2点即可,4分) (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分) 原因: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分) (4)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 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3分)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分) 28.【答案】(1)解读:新航路开辟;(1分)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2分)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2分) (2)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分)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2分)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2分)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 自然环境。(2分)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