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胡 刚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该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 ( ) 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 读,完成10~11题。 2.土壤中有机质最多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①处形成的土壤最可能是 A.红壤 B.荒漠土 C.黄壤 D.黑土 4.世界各大陆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是 ( ) A.非洲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5.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南方景观不符的是 (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较弱 C.植被茂密高大 D.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6.在下面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暖温带山地的是( ) ? 7.在温带大陆东部和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读右边“中纬度理想大陆自然带图”,回答小题。 8.由A→C反映的自然带规律的成因是( ) A.经度地带性 B.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变化 C.纬度地带性 D.由低纬到高纬热量变化 9.图中A自然带所处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0.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 ( ) 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 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 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 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漠河镇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 11.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 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 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 12.下列关于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B.在山区,线路往往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在山区修公路或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 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区的线路弯曲一般小于平原地区 13.右图中阴影部分是指 ( ) A.煤炭 B.水能 C.地热 D.沼气 14.下图为某山地气温、降水随高度变化示意图,甲、乙、丙、丁是山地上不同海拔高度的四个点,位于该山地迎风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或示意。完成题。 15.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 A.夏季洪水多发 B.夏季高温潮湿 C.冬季降雪量大 D.冬季光照时间短 16.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 B.光照 C.地形 D.台风 17.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 ( ) A.喜马拉雅山 B.乞力马扎罗山 C.阿尔泰山 D.落基山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小题。 18.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 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19.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 水分 B. 光照 C. 土壤 D. 热量 20.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A.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 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 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 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题。 2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2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23.历史上“蜀遭难,难于上青天”,如今“蜀道不再难”得益于( ) A、环境变迁 B、人口增多 C、科技进步 D、民族团结 24.我国西北重镇兰州,城市形态及铁路分布大致都呈东西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布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的分布 B.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C.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D.交通运输的需要 读图7。回答13一14题: 25.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26.甲和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27.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 A. 珠江三角洲 B. 华北平原 C. 云贵高原 D. 山东丘陵 “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结合材料完成题。 28.厄尔尼诺年会使秘鲁渔业受损,下图表示厄尔尼诺年秘鲁渔场的关联图,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来源:学§科§网] ①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 ②上升流减弱 ③浮游生物减少 ④营养盐类减少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9.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有关的是( ) ①澳大利亚东岸干旱 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③印尼森林大火 ④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指圣诞节前后发生在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 B.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沿海上升流减弱,赤道逆流加强 C.厄尔尼诺发生时,海水温度降低,营养物质减少,鱼类死亡 D.厄尔尼诺造成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洪水泛滥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31.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__特点。各要素间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循环名称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________________。(4分)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____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_____。(4分) (3)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______要素决定的。(2分) 32.(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该图是武广高铁线路分布情况。武广高铁2009年12月26日正式运营,使武汉到广州运行最短时间缩短至3小时16分。线路全长1068.8千米,全线共有桥梁684座、隧道226座,桥隧所占线路比例近70%。 (1)指出武广高铁线路总体走向,并根据图中信息指出该线路出现多处折弯的原因。(4分) (2)分析武广高铁多桥梁和隧道的原因。(6分) (3)武广高铁通车后,沿线城市的公路客运量有增有减,分别说明其原因。(4分)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 :B 。(4分) (2)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 。(4分) (3)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4分) (4)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参考答案 10.2.C 11.3.B。 【解析】第11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要考虑生产和消耗(分解)两个方面的变化:湿热的气候,植物生长快,生产出较多的有机物质,但分解也快,难以形成有机质的积累;干燥和寒冷的气候地区,植物产量小,虽然分解慢,但积累也不多。从纬度方面来说,中温带和亚寒带地区最利于植物量的积累,也是煤炭形成和分布的主要纬度地带;从降水的状况研究,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土壤有机物质最丰富。第12题①处为干热地区,形成荒漠土。 4.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是东西向差异,四个大陆中,亚欧大陆东西跨度大,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景观差异就大。 考点:陆地自然带 点评:本题考查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的分布,试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会比较分析四个大陆东西向差异的大小。 5.A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所以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较弱,植物生长高大茂密,流水侵蚀显著。故选A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本题从环境整体性角度,区分析南方的景观,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南方景观之间的联系。 7.C[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 试题分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只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东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只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西部;亚寒带针叶林带在亚寒带大陆的东西部都有分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大陆东部和西部都有分布,且在大陆的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在大陆的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气候。故选C 考点:自然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带的空间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类型,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自然带的空间位置。 8.B 9.B 【解析】 8.试题分析:图示由A→C反映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是因为从沿海到内陆降水减少形成的,而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只是自然带分布的规律,而不是成因。故选B 考点:自然带的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带规律的成因,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如何形成的。 9.试题分析:A自然带是大陆东岸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因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故选B 考点:自然带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带所对应的气候类型,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结合图示会判断自然带的类型。[来源:Z。xx。k.Com] 10.C 【解析】 试题分析: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属于垂直地带性分异;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漠河镇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属于从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而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故选C 考点:自然带地域分异 点评:本题考查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表现。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故聚落一般规模较大,呈团聚式分布,A错误;我国南方山区村落规模较小,一般分布于河谷地带,呈带状分布,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聚落规模和聚落形态,注意比较分析。 12.B 【解析】 试题分析:山地地形崎岖,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大,A错误;在山区,地形是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导自然条件,故交通线多布局于地势较平坦的山间河谷地带,B项正确;在山区公路、铁路受地形影响大,多呈“之”字型道路,C错误;同样的直线距离,由于山区的线路多“之”字型,故线路弯曲一般大于平原地区,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形对交通线布局和走向的影响,注意平原地区和山区交通线分布密度、走向和形态的差异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13.B 【解析】煤炭、水能、沼气的能量源自太阳能;从资源属性看,煤炭为非可再生资源,水能、沼气为可再生资源;从开发利用现状看,沼气属于新能源,煤炭和水能为常规能源。地热为源自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的新能源;故符合阴影的为水能。 14.D 【解析】 试题分析:直接根据图示气温和地形之间的关系: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故判断图示地势最高应位于丙地,结合丙地两侧的降水量差异可判断丁地应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较多,而甲乙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较少。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从图示判断气温和地势的关系,并能结合地形对降水量分布的影响分析。 15.C 16.D 【解析】 试题分析: 15.甲图中“横木地基”,说明该地不可能夏季潮湿或洪水多发,因为在高温、多水的环境下木地基易腐烂;门前台阶对光照没有影响,所以可能是考虑冬季降雪量大,使门前不易被雪覆盖而建造的。 16.房屋明显低于地面,则周围的较高地面对房屋能起到保护作用,结合选项分析,最可能是为了防止台风对房屋的破坏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能抓住图示“横木地基”、“门前台阶”、“地穴式”等关键信息,进而分析与降水量、光照、自然灾害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17.B 【解析】 试题分析:山地中自然带的带谱多少取决于纬度和海拔,纬度越低,带谱越多;海拔越高,带谱越多。对比四座山,乞力马扎罗山纬度最低,海拔最高,那么带谱最多,自然带最复杂。故选B 考点:垂直自然带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因素,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明确四座山的位置及海拔。 18.A 19.D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18.“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描述我国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19.塞北和江南的差异主要体现南北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差异,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条件在高低纬度的分布不均为基础而形成的。 20.我国南方地区地貌上是低山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气候上高温多雨,发育了红壤;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众多,水量丰富。这是南方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结果,它体现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古诗来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可分析作答。 【知识小结】地带性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热量为主导因素。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水分为主导因素???.??????????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水热为主导因素。 (4)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21.B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21.根据图示的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分解如下:①当地为平地、森林植被;②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③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 22.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抓住图示自然环境的要素变化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根本原因”的要求,并能应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性特征分析判断。 23.C 【解析】 试题分析:历史上“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交通不便,如今“蜀道不再难”得益于技术条件进步对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考点:本题考查科技对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 点评:本题较易,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交通运输线的影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小结】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因素: 自然因素:基础性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技术因素:保证性因素 24.B 【解析】 试题分析:山区城市的发展受地形制约,例如我国西北重要城市兰州分布于黄河谷地,地形较为平坦,取水方便,但因地处谷地,两边有山地限制,使城市呈狭长地带型,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一定困难。故本小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点评: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山区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a.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b.山区城市的发展受地形制约,例如我国西北重要城市兰州分布于黄河谷地,地形较为平坦,取水方便,但因地处谷地,两边有山地限制,使城市呈狭长地带型,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一定困难。 c.在我国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25.B 26.D 【解析】25.由图可知该国为日本,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是因为沿海为平原,地势低平;中部为山地,地势较高,修建成本高。故选B。 26.图中虚线处是高山,等高线密集。故选D。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影响。华北平坦地形平坦,河流较少,所以公路的工程造价较低。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网密布,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地势较为崎岖。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8.B 29.A 30.C 【解析】 试题分析: 28.厄尔尼诺年,秘鲁沿岸由于东南信风减弱,使得上升流减弱,营养盐类上泛减少,使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 29.在厄尔尼诺年,西岸由于气流上升减弱,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干旱;而东岸荒漠地带却出现暴雨成灾、洪水泛滥。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与拉尼娜现象有关。 30.,厄尔尼诺是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由于南美洲赤道西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而导致可能南美洲西部盛行上升气流,故常出现暴雨。厄尔尼诺对太平洋两岸的气候影响显著,同时秘鲁沿海上升流减弱,赤道逆流加强。南美洲西部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渔场受到影响,渔业减产。 考点: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知道厄尔尼诺是出现在太平洋热带海域的反常的暖流。 31.(1)整体性 大气循环 (4分) (2)C D (4分)[来源:学。科。网Z。X。X。K] (3)气候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2)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地貌,故属于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植被破坏而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属于生物对土壤的影响。(3)我国西北地区陆地自然环境最大的特征是干旱,属于气候要素的直接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表现,并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影响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32.[来源:学科网ZXXK] (1)南北(西北—东南)走向。经过更多的城市,加强城市间的联系(提高线路的社会经济价值)。 (2)穿越较多的河湖(谷地)和山地,线路平直(减少弯道,降低坡度),少占农田,与原有交通线立体交叉,减少对沿线居民(生态环境或植被)的不利影响。 (3)客流总量增加,部分城市公路客流集散量随之增加;铁路分流部分客流,部分城市公路客流集散量随之减少。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题,据图中的方向标及线路的走向可知武广高铁线路总体走向为南北走向。该线路出现多处折弯连接着一些主要城市,这是加强城市间的联系。 第(2)题,武广高铁多桥梁和隧道是受地形、水文的影响,沿途通过较多的河湖和山地(如图所示)高铁线路要求平直,为少占农田、减少对沿线居民的不利影响。 第(3)题,沿线城市的公路客运总量,由于乘坐高铁的人增多而增加,在高铁的转乘城市的公路客流集散随之增加,而不需转乘的城市,由于高铁的吸引而客流量降低。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系数较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交通运输的相关知识。 33. 【解析】略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