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Ⅱ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1—2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3.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其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如图是某山地植被分布状况。读图,回答第4题 4.该山地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低纬度 D.南半球中纬度 5.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下图为我国1979年和2009年的人口“三率”统计图。读图,回答6~7题。 6. 我国2009年的人口死亡率为( ) A.7.08‰ B.14.38‰ C.5.92‰ D.8.17‰ 7. 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我国1979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 ) A.日本 B.俄罗斯 C.埃塞俄比亚 D.英国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8~9题。 8.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中②国0~14岁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A.70% 鼓励生育 B. 15% 采取移民政策 C.60% 计划生育 D.30% 鼓励人员出国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小的城市是( ) A.a B.b C.c D. d 11. 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a B.b C.c D. d 下图为“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读图回答12~13题。 12.由图可知,从1950年至1995年( ) A.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B.欧洲人口出现负增长 C.北美洲死亡率下降最快 D.亚洲与拉丁美洲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下降 13.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与欧洲 B.非洲与欧洲 C.欧洲与拉丁美洲 D.亚洲与大洋洲 明明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郑州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明明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09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明明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3年明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明明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回答14~15题。 14.明明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 ②到北京上中学 ③到上海上大学??④去西北考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 D.①④ 15.明明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北京的城市问题少? B.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 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16. 读左下图“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示意图”,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右上图“木桶效应 (组成本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17题。 17.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6000、7000、100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 ) A.耕地???B.淡水????C.森林???? D.矿产 郑州市某中学生致信市长,探讨交通拥堵问题,并提出“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该中学生就郑州市某功能区所绘制的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该功能区属于(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19.“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 A.地租水平的差异 B.人口密度的差异 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D.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例①、②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A.商业区、文化区 B.住宅区、行政区 C.住宅区、商业区 D.行政区、文化区 21.该市的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A.工业区近湖分布,湖泊易受污染 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 C.②功能区分散布局,加重交通拥堵 D.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22.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 23.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其原因并不是( )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24.如果你是一个特大城市的市长,那么你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拟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建设立体交通道路系统 ③把对环境有污染的工厂全部清除出本市? ④规划建设大量高档次住宅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07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 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 潜江市、仙桃市等九个城 市)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 读武汉城市圈范围图, 回答25~26题。 25.组成武汉城市圈的九座 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2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范围小 C.与麻城市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27. 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 ) A.界线分明,偶有交错??? 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 C.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28~29题。 28.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9.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的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30.与天然橡胶分布在热带,东南丘陵适宜种茶树,河西走廊的粮棉,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生产相对应的最主要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光热、土壤、水源、地形 B.地形、水源、土壤、光热 C.土壤、地形、光热、水源 D.水源、地形、光热、土壤 31.某城镇周围地区拟发展果树栽培、蔬菜和花卉业、林业、水稻种植业,如下图,根据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考虑,下列安排较合理的是( ) A.①林业 ②蔬菜和花卉业 ③水稻种植业 ④果树栽培 B.①林业 ②水稻种植业 ③果树栽培 ④蔬菜和花卉业 C.①林业 ②果树栽培 ③水稻种植业 ④蔬菜和花卉业 D.①果树栽培 ②林业 ③水稻种植业 ④蔬菜和花卉业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和农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32-33题。 32.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33.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回答34—35题。 34.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园艺业 B.游牧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35.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 A.西欧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潘帕斯草原 D.墨累—达令盆地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36~38题。 36.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A.水稻种植业 B.热带种植园农业 C.地中海农业 D.混合农业 37.我国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38.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最大优势是 A.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 B.破坏了生态环境 C.提高了经济收入 D.增加了农民负担 河南省西部山区的某个乡种植玉米。但由于海拔高,秋天还没有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春季可以提前播种出苗,玉米就能完全成熟了,据此资料完成39~40题。 39.以前,造成此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因素是( ) A.水分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40.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 ) A.全球变暖,温度提高 B.运用技术,调节热量 C.改善光照 D.提高土壤肥力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41.读下图“我国人口及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和表1“我国部分省市人口增量与增速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中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 表1: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增量与增速(较第五次人口普查) 地区 2010年 2000年 增量 增速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全国 133972 126583 7389 5.84% 8.87% 广东省 10430 8642 1788 20.69% 6.75% 北京市 1961 1382 579 41.90% 8.7% 四川省 8042 8329 -287 -3.45% 10.95% 据图描述2006年至201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特点(2分) (2)依据表格数据,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 、 ,其原因为 。这表明我国目前人口的迁移特点为 。(4分) (3)资料中显示, 省(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为 (选择填空),人口的老龄化将导致该地区将会出现 、 等问题。(4分) A 经济发达,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B 医疗条件好,人们寿命普遍较长 C 大量劳动人口外迁 D 生育观念改变,新增人口少 42. 甲图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乙图为G、E两城市 “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据甲图归纳出1950~2007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2分) (2)据甲图简述E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优势条件。(2分) (3)据乙图说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市人口变化的原因是 等社会经济问题。(2分)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简述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4分)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2008年我国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单位:万头) 内蒙古 71.9 青海 11.5 新疆 118.9 北京 9.5 上海 5.8 天津 4.6 ?材料二 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 国家 英国 法国 荷兰 比利时 城市人口比重 90% 76% 90% 97% (1)由材料一总结我国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并说明其影响因素。(2分) (2)结合材料二及西欧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西欧乳畜业发达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4分) (3)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乳畜业发展,请你谈谈如何借鉴西欧的经验。(2分) 4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甲图中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以种植 作物为主,该区域的气候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不利影响是 。(4分) (2)乙图中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在当地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5分) (3)与甲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相比较,乙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的主要表现为 、 、 。(3分) (1)2006至2010年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2010至2011年自然增长率保持不变。(2分) (2)广东 北京 人口迁入 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4分) (3)四川省 C 劳动力短缺 社会负担重(4分) 43.(8分) 44.(12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