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五月月考 高一地理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2.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 3.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 ) ? 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保护城市环境 ?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4-5题 ? 4.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5.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读下图,回答6~7题。 6.图中显示的地理含义是( ) A.聚落人口规模越大,其数量就会越多 B.聚落人口规模越小,其数量就会越少 C.城市人口在16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 D.城市人口在32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呈正相关 B.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带 C.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 D.城市规模等级模型呈倒金字塔形 8.上海市郊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 ) A.平原地形为主 B.雨热同期的气候 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增 D.农业技术的推广 9.青藏高原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 ) A.雨量充沛 B.CO2浓度高 C.气温低,蒸发弱 D.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南斯拉夫的萨尔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碧波荡漾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场,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牲畜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池河可泽润草木。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0~12题。 10.这个农场发展的农业是 ( ) A.能量密集型农业 B.生态农业 C.世外桃源的农场 D.传统的自然农业 11.这个农场的最大优点是 ( ) A.能源消耗不多 B.有利于高度机械化 C.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D.环境污染轻 12.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最理想的措施是 ( ) A.利用牲畜粪便、枯枝落叶发展沼气 B.从场外购进煤和石油 C.利用秸秆和薪材林 D.建立火力发电站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海拔:m),回答下列13~14题: 13.判断图中甲地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 ( ) A.甜菜 B.毛竹 C.香蕉 D.水稻 14.甲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15.右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 )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奶制品、制鞋 读下图,判断16—18题。 16.20世纪50年代以后,图中①工业区开始衰落,下列关于衰落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结构单一 B.劳动力素质下降 C.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D.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17.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图中③工业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的 ( ) A.东北和东南 B.西北和西南 C.西北和东南 D.东北和西南 18.图中①工业区所在地区,内河航运发达,关于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B.水量丰富,变化较大 C.经济发达,货运量大 D.运河沟通,河网稠密 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判断19~22题。 19.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动力 20.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Ⅰ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 )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21.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是因为它们 ( ) A.生产工艺的地理差异 B.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 C.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 D.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 22.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 ( ) A.利用廉价劳动力 B.平衡劳资关系 C.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D.降低原材料消耗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23~26题。 23.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24.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25.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 ) 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26.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 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完成27~28题。 27.区位选择与图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 )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 D.电子工业 28.该图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 )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读下图,完成29~30题。 29.A城市的气候类型为 (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30.图示“斯坦福大学”支撑的一个世界著名的工业基地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 ①环境优美 ②便捷的交通 ③丰富的原料 ④廉价的劳动力 ⑤国防部军事订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高一地理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卡(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年降水量及水资源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B、C两侧降水稀少的是 ,原因是 。 (2)E处为澳大利亚著名的混合农业区,该地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是 。 (3)澳大利亚政府是采取什么措施发展E处农牧业生产的?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
。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 33.下图是某城市的布局状况,该城市要新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和服装厂各一个,请在图中A、B、C、D、E五个地点选择,并说明理由。(12分) ⑴火力发电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 ⑵自来水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 ⑶印染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 ⑷服装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 34.读“雷达”式统计图,该图反映国家从1959年至1985年影响制造业生产的四要素(知 识、资源、劳动力和资金)所占工业产值的份额,分析后回答:(12分) (1)该国在1959年,四种工业类型所占工业总产值的份额是: 资金密集型工业占 %;知识密集型工业占 %;劳动密集型工业占 %。 (2)从图中信息概括该国从1959年至1985年制造业发展变化的显著特点: 。 (3)从发展水平看,该国属于 国家,该国从1959年至1985年的工业布局发展趋向是 。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卡(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D C C C C D B C A D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C B D C C A D C A C A D 31.(每空2分,共8分)(1)C 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2)水源(灌溉问题) (3)凿山洞输水,修筑东水西调工程,便于冬季灌溉草原 32.(每空2分,共8分) (1)混合农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值在农场的总产值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2)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穿过,满足用水需求。 33.(每小题3分,共12分) ⑴E 位于郊区并接近铁路,便于运入煤炭 ;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⑵C 处在河流上游,水源清洁 ⑶B 处在河流下游,污水不会影响市区的水源 ⑷A 服装厂无污染,位于居民区,便于就近销售产品和职工上班 34. (每空2分,共12分) (1)20 10 50 (2)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发展 (3)发达 集中走向分散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