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地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文件大小 327KB
所属分类 高一地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1-15 16:55:32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命题人:刘秋平审题人:万明军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正确选出并涂在机读卡相应题号上。)

1.下列各组天体,属于天体系统同一层次的是( )

A.地球、月球、哈雷彗星、太阳 B.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C.北极星、天狼星、天王星、海王星 D.小行星、流星体、水星、金星

2.地球成为太阳系中有生物的特殊行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不断变化 B.宇宙时空无限大,天体运动互不影响

C.地球体积大小合适,使水以液体形态存在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表具有适宜的温度

3.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分别是( )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

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4—5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

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

面之间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4.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5.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北京时间),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成功着陆,引起了世界各地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6-8题。

6、嫦娥三号着陆的月球属于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D、彗星

7、嫦娥三号着陆时,位于西八区的旧金山的时间是

A、15日6时11分 B、14日5时11分

C、13日16时11分 D、14日13时11分

8、为应对月夜情况下零下15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防止仪器设备冻坏,嫦娥三号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热源。月夜温度很低的原因主要是

A、距太阳的距离较远 B、体积较小,保存的能量不多

C、月面辐射夜晚很弱 D、没有大气,没有保温作用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9-11题。

9.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 )

A.光球、色球、日冕

B.色球、日冕、光球

C.光球、日冕、色球

D.色球、光球、日冕

10.太阳黑子和耀斑 (??? )

A.都发生在①层

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都发生在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11.下列现象中,属于受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形成的是

①无线电短波通信的短暂中断  ②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③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 ④大气中CO2含量近年来增长很快,导致海平面上升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 )

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

13、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能不仅能量大,而且分布集中

B.太阳辐射能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C.太阳辐射能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煤、石油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下图表示夏至日四个城市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14-15题



14.四城市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① B.③ C. ② D. ④

15.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② D. ②③④

右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2014年1月31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a点 B. b点

C.c点 D.d点

17.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的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五艘航天载人飞船——神州十号。这次航天飞行的亮点之一是女航天员王亚平为地面的青少年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太空授课北京时间6月20日10时04分至10时55分,王亚平展示了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物理现象。据此完成18--20题。

18.移居纽约(西五区)的中国小朋友苏阳要想全程收看本次“太空授课”,他最迟必须在当地时间几点打开电视机( )

A.6月19日21时04分 B.6月20日7时04分

C.6月20日23时04分 D.6月19日23时55分

19.神州十号发射至太空授课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特点是(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加快再减慢 D.先减慢再加快

20.太空授课直播时,地球的昼夜分布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 )



21.假设从我国西昌沿当地经线方向,向南印度洋发射火箭,火箭飞行方向是( )

A.一直向正南 B.由东南转向西南

C.由西南转向东南 D.由正南转向东南

22.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图1—2)

回答23—24题。

2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

A.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年最大

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北极圈出现极昼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读图1—3回答25—26题。

25.当晨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26.当晨线从CD向AB摆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27.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 )

A.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没有变化

B.热带范围缩小

C.温带范围缩小

D.寒带范围缩小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回答28-29题。

2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深约2900千米处纵波突然消失

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C.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9. 岩石圈是指( )

A. ①全部和②的顶部 B.②的顶部 C. ①的全部 D.③的外部

30.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

A.只上下颠簸 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31.岩浆的主要“源地”位于 ( )

A.紧临地壳的软流层中 B.紧临莫霍面的软流层中

C.岩石圈以下的软流层中 D.下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中

读右图,分析回答32—33题。

32.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甲乙位于近地面,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甲地冷却乙地受热

B.温度:乙>甲>丁>丙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乙>甲>丙>丁

33.若此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图中的中纬环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为极地高气压带  B.常年受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晴朗少雨天气  

C.气压带甲和风带③的成因一样 D.乙为副热带高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

34.下图中,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天气阴晴差异,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读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回答35-36题。

35.图示季节有关东亚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亚盛行东北风

B.东亚盛行东南风

C.东亚为暖湿天气

D.东亚为干冷天气

36.图示季节,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37.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38.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 ( )

A.大气环流 B.季风环流 C.低纬环流 D.热力环流

39.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0.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B.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

C.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风向垂直

D.气压梯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2013年1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深陷雾霾天气。雾由水汽凝结形成,霾由大量PM2.5等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41~42题。



4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B.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42.出现雾霾时,会导致(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暑假期间,绵阳市的某同学到沿海去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读图,回答43~44题。

43.图示时间( )

A.陆地气温较低 B.正值白天

C.海面气压较低 D.正值夜晚

44.造成上述大气运动的原因是( )

A.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

B.同一纬度海陆之间的热量差异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转偏向力

45.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季节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造成的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就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

D.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必然导致风向季节变化

46.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

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致雨

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

47.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北风

48.关于极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极锋产生在两极附近

B.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

C.极锋是由于空气垂直下沉运动而形成的

D.极锋是极地东风爬升到盛行西风之上的过程中形成的

49.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 ( )

A.1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B.7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C.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比北半球明显

D.冬、夏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定,不随季节变化

50.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的门窗应该避开

的朝向是 (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第II卷(综合题,共25分)

二、综合题(共25分)

51.读北半球某日光照图,完成下列各小题。(13分)



(1)图为北半球 月 日前后阳光照射示意图,图中标有A、B字母的两条线(面)所形成的夹角叫做 角。(4分)

(2)B、C、F三点中,自传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角速度大小

关系是 。(3分)

(3)这一天的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这一天我们绵阳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4分)

(4)图中H I线是 (晨、昏)线。(2分)

52、读下图(图中阴影代表高压中心),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甲、乙两图中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名称。甲 、

乙 。(4分)

(2)甲图表示的季节是: 。乙图中东亚地区夏季吹什么

盛行风? (4分)

(3)乙图中亚欧大陆气压中心所影响的气压带是 。(2分)

(4)乙图中B处盛行风的形成原因是 。(2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重庆市铜梁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月考试地理试题
·西藏拉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