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客观题) 注:请将这部分的答案全部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2014年APEC会议是继2001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重回中国,于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此次峰会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期间,北京时间11月10日9点1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乘坐专机抵达北京,展开为期3天的中国之行,并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据此回答1~2题。 1.奥巴马抵达北京时,伦敦时间为 A. 11月10日17点15分 B. 11月9日1点15分 C.11月10日1点15分 D. 11月9日17点15分 2.会议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面上的位置更接近于 A.① B.② C.③ D.④ 3.右图为波浪岩,耸立在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由于像高高的海浪而得名,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图中波浪岩的成因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 某日,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广州出现“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景象。据此回答4~5题。 4.广州出现这种有趣景象的原因是 A.阴雨天 B.太阳直射 C.观察角度不同 D.太阳斜射 5.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南回归线以南 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C.南北回归线之间 D.赤道 2013年6月27日德国哥廷根大学宣布,在代号为“格利泽667C”恒星周围的“宜居地带”发现三颗适宜生命繁衍的“超级地球”。据此回答第6题。 6.“超级地球”适宜生命繁衍的条件可能是 ①与恒星的距离适宜 ②恒星的质量、体积适中 ③没有坚硬的地表 ④恒星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太阳以太阳辐射的形式源源不断的向外放射能量,为我们的地球提供能量,以下能源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A.煤炭 B.核能 C.生物能 D.石油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图示地区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山地为背斜构造 B.丙处峡谷景观明显 C.②地有可能找到石油 D.③处岩石内部张力大 9.若在图中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变幅减小 B.河口滩涂增速变快 C.一定会造成库区周围土地盐碱化 D.下游湖泊面积不断萎缩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与干湿性质的正确叙述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11.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示位置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B.欧洲西海岸温和少雨 C.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D.地中海沿岸地区河流进入汛期 下图为“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鹦鹉螺化石照片”,读图完成12~13题。
12.左图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D.⑦⑧ 13. 右图照片中的岩石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型岩浆岩 D.喷出型岩浆岩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表示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完成16~18题。 16.此时是 A.1月 B.7月 C.4月 D.10月 17.甲地此时的天气特点是 A.高温晴朗 B.寒冷干燥 C.阴雨连绵 D.狂风暴雨 18. 此时,④地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下图为某海域中低纬度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9~21题。 19.关于图中洋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为自西向东流的暖流 B.②洋流为自北向南流的暖流 C.③洋流为自西向东流的暖流 D.④洋流为自南向北流的暖流 20.图中a、b、c、d四处,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A.a B.b C.c D.d 21.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的洋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下渗?????? C.降水????????? D.径流 23.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生长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 C.地壳物质循环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24.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图中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凹陷 读右下图,回答第25题。 25.若图中所示的是海陆热力环流,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高气压吹向低气压 B.②表示低气压吹向高气压 C.③表示受热膨胀上升 D.常出现在夏季白天 2013年11月13日世界气候大会在波兰华沙开幕,会议推动各国政府在2015年达成一个全球性气候协议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包括一些重要的新决议,通过保护森林、节能和灾害预防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读图完成26~27题。 26.有关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大 B.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C.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 D.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 27.当前可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主要有 ①植树造林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④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8.2014年夏季,我国频频遭遇严重的城市内涝。强降雨过后,街道成河、住宅进水、汽车没顶……城市瞬间变成“水城”,网民戏称陪你去“看海”。降雨后被地表吸收及渗透的水量称为降雨损失量,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下图表示城市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序号和地表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A. ①裸地 ②沥青路面 ③草地 ④混凝土方砖 B. ①裸地 ②草地 ③混凝土方砖 ④沥青路面 C. ①草地 ②裸地 ③混凝土方砖 ④沥青路面 D. ①裸地 ②草地 ③沥青路面 ④混凝土方砖 读“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0.甲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较其它山地高,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降水较多 D.距海较远 二、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31.目前,已知最高级别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 32.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也最大。 33.“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深刻影响。 34.太阳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从而产生“磁暴”现象。 35.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体现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6.大气水平运动是大气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37.参与水循环的水量最大,也是与人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 38.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伏旱天气是由于上升气流的影响。 39.南亚夏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0.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种类会不断变多。 第Ⅱ卷(主观题) 注:请将这部分题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三、综合题:(本部分共3题,共30分) 41.右下图为某日的太阳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图为 极点俯视图,弧AB为 (晨或昏)线。(2分) (2)此图反映的节气为北半球的 ,其依据是 ;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为 。(5分) (3)A、D、E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 、昼最长的是 。(3分) 42.利用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 材料二 天气系统示意图 (1)材料一所统计的数据表明当地受到 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对应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通常带来 等天气现象,我国冬季的 (气象灾害)就与此天气系统有关。(5分) (2)材料二中,甲、乙两地都被 (填冷或暖)气团控制,其中B 图的乙城市位于天气系统过境 (填“前”或“时”或“后”);长江流域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与材料二中的 (填字母)天气系统有关。(3分) (3) 2014年7月18日至19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先后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三次登陆,多地遭受重创。最大风力达17级的“威马逊”是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沿海最强的台风。造成该现象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威尔逊”在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为下图中的 (填数字)。(2分) 43.马可波罗的东行之旅大大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图1为“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1中D处自然带名称是 ,C处气候类型为 ,对应图2中的 ,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4分) (2)图3中①②③分别是沿东行线路依次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观,该线路对应图1中的 (C-E-D或A-B-C),这种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沿途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差异。(3分) (3)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方式,图1中B处土地不断退化,导致该地 、 等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3分)江苏省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地理试卷答案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 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 案 A B A B A B B B B A 三、综合题(共30分) 41.共10分 (1) 北(1分),昏(1分)。 (2)夏至日(1分),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或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1分); (23゜26′N,90゜W)(1分)。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分)。 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1分) (3)A(1分)、A (1分)、E(1分)。 42.共10分 (1)冷锋 (1分),A(1分) 。大风、降温、雨雪 (任答两点,2分), 寒潮、沙尘暴、霜冻、雪灾等(任答一点,1分)。 (2)冷(1分), 前(1分);D(1分)。 (3)C (1分)。 ③(1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