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2014级高青一中4月份地理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下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根据此图回答3-4题。 3.图中各曲线中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 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 B.②—出生率;③—人口变化数 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 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 4.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渡期时,人口增长迅速 B.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C.工业前期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D.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 下图表示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巴西、埃及、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九国从1973年至1986年以及1987年至2000年两个时段内的城市化增长速度。据图完成5-6题。 5.导致图中某国两个时段内的城市化年增长速度均为9国中最慢的主要原因是 ( ) A.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速度B.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可加速的空间不大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 D.城市化问题日益严重,政府采取政策有意识进行宏观控制 6.在从第一时段(1973~1986年)到第二时段(1987~2000年)间城市化速度变化的国家中,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是( ) A.印尼 B.墨西哥 C.巴西 D.日本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据表1回答7-8题。 表1: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5大人口流出地排序 全国前5位 人口流入省 第1位人口 流出地 第2位人口 流出地 第3位人口 流出地 第4位人口 流出地 第5位人口 流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5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8. 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2014年9月8日,《北京日报》刊登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八大特征》这一文章,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特征:流动人口中未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夫妻二人同时在京流动者比例很高;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接近6%,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人口的平均水平;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拉力”;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阅读以上材料,回答9-10题。 9.上述材料中体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有 ①土地数量和质量 ②政治中心的所在地 ③家庭和婚姻 ④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北京地区人口身体素质的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是 ①北京地区的噪声污染小 ②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快 ③北京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 ④北京地区地势平坦,适合人类居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数据(注: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耕地面积之比。)。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1-12题。 国 家 甲 乙 丙 丁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3 70 129 241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35 3503 934 963 11. 表中四个国家耕地在国土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 从表中资料来看,粮食压力最小的国家最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 图中四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非农用地不断减少 C.城市化速度趋缓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4.近年来引起丁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2014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5-16题。 15.可知该市 A. 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 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 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 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16.可推测该市 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 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城镇化率指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读我国城市化进程表,完成17-19题。 2002年 2012年 年均增长 城镇化率(%) 30.09 52.57 3.07% 户籍人口比率(%) 27.89 35.29 2.38% 举家迁移比率(%) 22.38 20.66 -0.80% 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千米) 25 973 45 565 5.78% 17.2002—2012年,我国( ) A.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B.城镇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C.人口城镇化慢于人口市民化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18.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 A.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人口增长过快????????????????? D.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19.为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兴建卫星城镇,增加城市人口容量B.扩大城市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C.调整行政区划,提高城市人口比重D.加快产业发展,繁荣区域社会经济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20-21题。 20.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人口的迁入,不会对A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D.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21.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的升级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的社会。读我国老年人口统计及预测图,完成22-24题。 22.据材料可知( ) A.200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 B.2023年我国60—65岁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C.2010年我国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D.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23.我国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近年两者老龄化程度逐渐接近,主要原因是( ) 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B.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农村迁入城市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小D.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24.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状况,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B.适当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 C.大量接纳海外移民D.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城市化率的高低表明农村劳动人口转移了多少。如果城市化率高,说明农村转移人口多,人口红利实现也多;反之,说明人口红利尚未实现或未充分实现。读下图,回答25-26题。 25.下列国家中,人口红利潜力最大的是( ) A.越南? ? B.菲律宾 C.印度尼西亚? ??? D.马来西亚 26.对表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菲律宾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 B.印度尼西亚城市环境恶化 C.马来西亚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泰国城市中心出现空洞化 图是“某四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据此完成27-28题。 27.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的国家是 (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28.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和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分别是 ( ) A.A国和B国 B.C国和D国 C.A国和C国 D.D国和B国 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29-30题。 年份 项目 2000年 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 382 809 78 659 903 人口比例(%) 苏南 33.71 41.38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37.82 29.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30.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读“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31-32题。 31.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1950~1960年,城市化进程变慢 B.1960~1970年,城市化水平较高 C.1970~1980年,城市化水平降低 D.1980~2010年,城市化进程较快 32.我国城市化的表现是( ) ①总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增加 ③农村人口减少 ④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表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据此完成33~34题。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2000年 2010年 增长百分点 苏南地区 1 467 2 288 4.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 533 4.54 31.2 51.5 20.3 33.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34.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下径流增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热岛效应增强 D.土壤肥力提高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回答35题。 35.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A.M1 B.M2 C.N1 D.N2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36.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1900~2008年) 材料二 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材料三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五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大批中原饥民为谋生计,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背井离乡“闯”入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东北地区,史称“闯关东”。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4分) (2)从环境人口容量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南方和中国华北大批人口向该国东北迁移的原因。(3分) (3)与“闯关东”现象截然不同的是,1985年后,山东经济收入超过黑龙江,黑龙江等地的关东人纷纷迁回山东,出现“雁南飞”现象,使二省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发生逆转。请根据人口迁移原理以分析“雁南飞”现象。(3分) 37.(10分)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 1800年 1850年 1890年 1920年 英国 21 39 62 65 美国 4 12 35 51 材料二 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具有自身的特点(见下图)。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9.68%。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1)根据材料一,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两国城市化各自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哪里?(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6分) 38.(10分)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 年份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2025年 发达国家 50% 66.6% 72.6% 80% 发展中国家 17.0% 25.4% 33.6% 57% (1)图甲中虚线代表________国家,实线代表________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图乙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表中说明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