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命题人:姜利娜 日期:2015-1-16 第I卷 单项选择题(共50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3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 A. 甲—乙段 B. 乙—丙段 C. 丙—丁段 D. 丁—甲段 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 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 读右图,回答4—5题 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0% C. 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5、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读图完成6—7题。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地受热,d地冷却 B. ac之间的等压线较稀疏,bd之间的等压线较密集 C. c地等压线向上弯曲 D. b处为低压,d处为高压 7. 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a处气压低于c处,所以a处气温比c处高 B. 由于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气流由c处流向a处 C. 由于b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气流由b处流向d处 D. 由于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c处为晴朗天气,d处为阴雨天气 右图中甲地位于低气压中心,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四点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此图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C.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吹偏北风 D.③地出现连续性降水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 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A.甲位于30°N B.乙位于30°N C.甲位于90°N D.无法确定 11. 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冷性气流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风带 D.②是西南风 12. 下面的气流状况示意图中,表示北半球气旋的图是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 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14.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A.① B.④ C.⑤ D.⑥ 15. 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6--17题:
16. 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A.盛行西北风 B.盛行西南风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潜水补给河水 17.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A.冰雪融水 冬季 B.大气降水 冬季 C.地下水 春季 D.大气降水 夏季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8-19题。
18.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19.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 2011年6月4日,智利南部一座火山开始喷发, 大量的火山灰及石块上冲云霄达10公里并飘至邻国阿根廷南部,导致多趟航班取消,附近3500多人撤离。左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数字表示地质作用;右图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3中的箭头可以表示智利火山喷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与图4中地貌景观成因同类的地质作用是 A.② B.③ C.④ D.⑤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A.“v”字形河谷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洪积一冲积平原 23.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B.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世纪末将没有冬天。”完成24~25题。 24.下列属于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的是 A.填海造陆 B.砍伐森林 C.污水排放 D.退耕还草 25.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下列符合我国国情的措施是 A.鼓励购买私家车,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多使用清洁能源 C.大力垦荒种粮,增加粮食产量 D.禁止使用煤炭等矿物能源 第II卷 综合题(共50分) 26.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完成下列问题(8分) (1)、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________季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 (2)、D处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气压带在海洋上的保留部分; (3)、此季节,A点的风向为____________,C点的风向为____________; (4)、当图中C地风向与此时相反时,风向为_______________ (5)、图示季节,一艘从上海出发到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货轮经过北印度洋海域时,_____ (顺风顺水、顺风逆水、逆风顺水或逆风逆水)。 27.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 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 乙是________。 (2)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_________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处地下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则可能埋藏于图中_______(甲、乙、丙、丁)处。 (4)图中水循环中,②环节的名称是 ________。 (5)形成乙处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_。 (6)图2为图1中某一地区的地貌景观,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A、B两地中的_____地。 (7)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丁四处中选择一处建设隧道,建在何处最为合适?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下图为某海域轮廓图。 材料二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 (1) 材料一图中①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它位于 和 (洋流)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 、 等。? (2) 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 (洋流)漂向欧洲沿海。该洋流的动力 是 。? (3) 美国南部4州宣布在该海域禁捕的原因是 。 (4) 若有人想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有利条件,乘帆船远航,从A到B,请写出从A到B依次利用的洋流名称。 29.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_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这种更替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差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___(A:②→③→④;B:③→⑤→⑥,填A或B)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卷答案2015.1.16
28 (20分)(每空2分) (1) 纽芬兰 拉布拉多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2) 北大西洋暖流 盛行西风 (3) 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4) A→B:加那利寒流 → 北赤道暖流。
29、(10分) (1)热量(1分) 由于纬度位置不同,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热量不同,使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做有规律的更替。(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分) (2)从沿海向内陆(1分) 水分(1分) 由于海陆位置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受海洋水汽的影响程度不同)(2分) (3)A(1分) 由于海拔高度不同,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使得自然带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2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