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地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地理试题
文件大小 551KB
所属分类 高二地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4-25 12:57:4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5题。

1.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2.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耕地多为旱地

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B.纬度位置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

5.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C.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读图“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6—8题。



6.若图示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B.②地利于发展蔬菜种植

C.③地最适宜种植苹果树 D.④地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7.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原地区夏季光热充足,利用棉花生长

B.洪涝、盐碱、伏旱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C.城镇适宜发展油菜加工工业

D.内河航运是该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

8.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地以种植水稻为主 B.②③两地发展城效农业条件优越

C.④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D.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读某海岛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B.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处热带区域,不受寒潮影响

D.河流有明显汛期

10.关于该岛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电力工业

B.热带季风气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C.著名的莺歌海盐场位于该岛东海岸

D.主要工业区位于该岛的丘陵台地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11~12题

时间

6月~9月

9月~次年6月

6月~9月



农作物种植

玉米

小麦

玉米



11.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12.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 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

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图2—1),完成13—15题。

13.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

14.制约“成渝实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A.交通不便 B.自然资源少 C.耕地资源少 D.人口众多

15.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

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

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

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

图3为我国某地区简图。据此回答16—17题。

16.在A地附近发现多处古村落遗址,该地形成古村落的自然原因是

①地形平坦且不易被洪水淹没

②靠近水源地

③冬季严寒

④矿产资源丰富

⑤水运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7.图中C处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的有利条件为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

③环境优美 ④科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图3为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信息图,据此回答18—20题。

18.关于图3的正确叙述是

A.甲省区在国土整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壤盐碱化

B.甲省区七月份等温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C.乙省区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D.乙图中的株洲市系京九线修建后而兴起的铁路枢纽城市

19.下列资源的跨地区调配工程,经过甲省区的是

A.西电东送 B.南水北调 C.西气东输 D.北煤南运

20.2008年1月中下旬,甲乙两省区均遭受雪空,乙省区较甲省区损失更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面积和资产密度更大 ②人口密度更大 ③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④缺少对雪灾的应急预案 ⑤防御雪灾的工程性措施差,灾后恢复慢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图1为我国某山地1月和 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600m~1200m高度范围内,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

B.以500米为界,7月气温递减率高处比低处小

C.该山顶(海拔3767米)有永久冰雪

D.1月出现逆温现象

22.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A.南岭

B.秦岭

C.阴山

D.小兴安岭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于公元627年8月 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5万余里,于631年10月到达摩揭陀国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学习。645年2月,回到长安。图3为玄奘取经路线图,回答23~24题。

23.长安所在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A.断层   B.向斜成谷 C.冲积平原    D.缓斜平原

24.玄奘跋涉途中

A.从长安至碎叶途中,降水始终减少

B.从碎叶至曲女城途中,气温不断升高

C.到达那烂陀时,当地盛行东南风

D.返回长安时,当地河流水位处于全年较低值

右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则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6.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分别可

能是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低温

C.于旱.台风 D.暴雨.高温

二、综合题(共48分)

27、读我国台湾省地理位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临海名称:C ,

D 。

(2)根据纬度位置,说出台湾所处的热量

带和气候类型 。

(3)说出台湾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说出台湾的地形和人口城市分布的关

系 。

(5)台湾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哪个 、 。

(6)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省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

工业,形成“ ”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

上升。

(7)台湾岛为什么被称为“美丽富饶的宝岛”?

28.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18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

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2)弱水下游流人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 、

、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

(3)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29.根据图16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⑴描述甲图中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⑵说出甲图中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类型。指出乙图中太行山脉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意义。

⑶说出甲图中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脆弱的主要表现;指出黄土高原现代土壤侵蚀的主要形

式,并简述其对本区及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

⑷指出乙图中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开发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南马高中2013年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答题卷

二、综合题(共48分)

27、(1)

(2)

(3)

(4)

(5)

(6)

(7)

28、(1)

(2)

(3)

29、(1)

(2)

(3)

(4)







相关资源:
·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地理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正华外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地理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地理试题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地理试题
·重庆市江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浙江省台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2012-2013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块考试地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