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1.2分,50小题共60分)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渡放牧 2.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 B.人类活动 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D.气候变异 3.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开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4-5题。 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6.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7~8题。 7.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8.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9.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10.我国政府停止开垦大兴安岭,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11.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12、右图表示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对比示意:洪涝、干旱、 火山喷发、地震。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灾害多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B、②灾害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灾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D、④灾害主要是夏季风进退异常造成的 13、某科研小组作自然环境调查,5月从济南出发,6月中旬到达南京,7月中旬到达武汉,圣诞节到贵阳,元旦抵昆明。起点以出发时间为准,其他按到达时间,各地的天气特征依次为( ) A、温湿、伏旱、伏旱、干冷、干热 B、春旱、梅雨、伏旱、冷湿、晴暖 C、干热、梅雨、伏旱、干冷、热湿 D、干冷、晴暖、梅雨、暖湿、热湿 14、对农业生产来说,寒潮危害最大的是( ) A、早春季节 B、盛夏季节 C、早秋季节 D、寒冬季节 15、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从2009年11月9日起,我国中东部地区都经历了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山东、北京等省份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大到暴雪天气的影响。中央气象台的气象专家说,此次暴雪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是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一种危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6题。 16、下列叙述属于此次强降雪天气形成原因的有 ( ) ①亚洲高压势力逐渐增强,大量冷空气开始南下 ②从北方来的冷空气与从南方来的暖空气在华北地区交汇,形成锋面 ③从北方来的冷空气在锋面上爬升,形成了雨雪天气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亚洲高压势力减弱,南下的冬季风势力减弱,使锋面长时间停留在我国东部,形成长时间的暴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18、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 读地质灾害图示,回答19-21小题。 19、能够增加滑坡灾害频度的人类活动是( ) A、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 B、在陡坡上堆放大量废渣 C、缓坡上修筑梯田 D、长江三角洲地区挖渠引水 20、关于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历时较长,容易预防 B、泥石流是平原地区爆发的一种特殊洪流,破坏力极强 C、泥石流并不多见,仅在我国少数地区发生 D、保护地表植被和地表结构不受破坏,就可使泥石流明显减少 21、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 A、地势起伏大 B、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C、具有丰富的松散物 D、植被覆盖率较差 22、下列人类活动属于减少受灾体易损性的是( ) A、家里没人时关闭煤气阀门 B、地震发生时跳窗逃生 C、山区砍伐森林减轻对水流的阻力 D、开垦草原,增加耕地面积 23.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都集中在广东沿海,形成外向型工业带 B.全国蚕丝的主要产区,也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C.本区以轻纺、钢铁工业为主 D.全国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产量最多的地区 24.我国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寒冷干燥 B.地表崎岖不平 C. 风俗习惯 D. 气候湿热 25.有关南方地区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煤炭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是我国耕地面积最大的地区 C.是我国天然林和光热资源最充足的地区 D.是我国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 26.我国山区泥石流日趋频繁的原因是 ( ) A.地壳活动日趋激烈 B.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日益严重 C.太阳辐射日益强烈 D.山区气候日趋干燥 读2000年3~6月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图, 判断27~28题。 27.从图中看,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 B.内蒙古中部 C.华北西部 D.华北东部 28.此地区沙尘暴次数多的人为原因可能是 A.植树造林 B.开采地下水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读右图,回答 29—31题: 29.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 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 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30.图中 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31.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分析“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图” ,回答32一34题。 32.20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保护耕地的力度在加强,但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未变,其直接原因是 ( ) 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②过度抽取地下水 ③人口的不断增长 ?④城市化进程在加快 ⑤草场载 畜量过大? ⑥流水侵蚀作用加剧 ?⑦荒漠化 A.①④⑥⑦ ??B.①③⑥⑦? C.②③⑤⑥ ??D.②④⑤⑥ 3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是造成我国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历史上看,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只出现在工业文明阶段 B.我国土地荒漠化仅指土地沙漠化 C.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首要人为原因是过度樵采 D.荒漠化土地不包括工矿业建设所造成的退化土地 34.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地突出的矛盾问题是( ) A.人口众多,土地的承载量在逐年下降???? B.土地资源有限,后备可供开垦荒地不足 C.国土总面积大,耕地相对比重小 ? D.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耕地增长速度 35.有关青藏高寒区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是西北低、东南高 B.山地垂直自然带数目从高原边缘至内部逐渐减少 C.本区农业较发达的地区是西北高原面上 D.夏半年的夏季风是不可能到达青藏高寒区的 读“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36~ 38题。 36.造成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泥沙淤积 ②气候变暖 ③引水灌溉 ④围湖造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7.这一变化对洞庭湖区经济发展的影 响表现在( ) A.种植业比重下降 B.旅游业逐渐衰落 C.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D.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38.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 A.疏浚湖泊 B.禁止滥捕 C.退田还湖 D.治理污染 读下图回答39~41题。 39.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的侵蚀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0.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业向畜牧业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41.关于盐碱地分布、开发与治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盐碱地不只存在于黄淮海平原地区 B.覆盖土地是控制耕层盐分含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C.黄淮海平原干旱缺水是造成盐碱地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灌溉是防治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措施 D.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才可治理盐碱地 42.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土壤水盐运动的特点是( ) A.春季盐分下降 B.夏季淋盐,土壤表层脱盐 C.秋季盐分下降 D.冬季盐分上升 43.下列有关南方丘陵山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因而土地的负载量较重②本区气候湿润,植被破坏后能很快恢复③本地区经济较发达,大量非耕地资源利用合理,经营效益高 ④由于生活能源紧缺,于是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右图所示为我国南方地区,回答44~45题: 44.该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土地盐碱化 D.土壤酸化 45.解决该地区农村能源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B.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C.大力推广生活用油和煤气等 D.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和水电资源 46.兼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省(区)是( ) A.四川 B.内蒙古 C.陕西 D.甘肃 47.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48.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来源:学科网]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来源:学科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05年10月25日,纪念台湾光复六十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贾庆林发表重要讲话说,台湾被割让到光复这段历史,同其他所有关于台湾的历史事实都无可辩驱地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被称为“祖国的宝岛”,特产丰富,战略地位也非常重要。读图为该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据此回答49--50题。 49.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资源丰富,有“森林宝库”之称 ②享有“水果之乡”的美名 ③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的美称 ④有“东方甜岛”的美誉[来源:学科网ZXXK]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0.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 A.寒潮、洪涝 B.台风、地震 C.干旱、台风 D.地震、洪涝 [来源:学科网ZXXK] 二.综合题(共40分) 1、读我国台湾省地理位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8分) (1)写出岛屿名称: A B , 写出临海名 C D 。 (2)根据纬度位置,说出台湾所处的热量带和气候类型:
(3)说出台湾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说出台湾的地形和人口城市分布的关系:
(5)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省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 ”工业,形成“ ”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6)台湾岛为什么被称为“美丽富饶的宝岛”?
2.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地形区名称为 , 它属于 板块。 (2)图中B谷地主要粮食作物为 , 分析该谷地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来源:学#科#网]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2000年春天,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1)我国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常遭风沙灾害,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以外,人为因素主要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行为,造成______________的恶果,在林区______________行为,导致地表水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二月考地理试题答案 1-5 ABCCA 6-10 BDCDD 11-15 BCBAC 16-20 CDDBD 21-25 BABDD 26-30 BBCBD 31-35 AACDB 36-40 BBCCD 41-45 CBDAB 46-50 DCBAB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