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太 原 五 中 2012—2013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高 二 地 理(文)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后面的表格中)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气温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2.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 B.绿洲灌溉农业——棉花 C.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 D.山地畜牧业——滩羊 中国农牧区的界线在历史上经过多次变迁,读“中国农牧区划分图”,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该界线的变迁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逐步从东向西,从南向北推移 B.北方的界线主要在年降水量200mm等值线的东西变动 C.西南的界线主要受地形和海拔的影响 D.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 5.中国农牧区界线 A.以西地区是全国畜产品的主要来源地 B.两侧的农牧交错带农牧生产波动变化小 C.两侧的农牧交错带以种植业为主,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D.以西地区以天然草场为主 读“我国沿30o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年太阳辐射量 ②7月均温 ③地势 B.①地势 ②7月均温 ③年太阳辐射量 C.①7月均温 ②年太阳辐射量 ③地势 D.①年太阳辐射量 ②地势 ③7月均温 7.②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A.云量多,反射强 B.地势高,气温低 C.距海近,水汽多 D.纬度低,对流旺 下图为华北平原2012年2月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等值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华北平原地下水埋深的特点 A.沿海浅,内地深 B.有河浅,无河深 C.农村浅,城市深 D.南部浅,北部深 9.关于唐山附近地下水埋深特点的成因,理解正确的是 A.离海近,海水倒灌,导致埋深较浅 B.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C.地势高,导致埋深较深 D.无河流水补给,使埋深较深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红三角”地区毗邻“珠三角”地区,两区域可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共同发展。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土壤 11.“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A.大量廉价劳动力 B.充足的农林产品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资金和技术支持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3.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读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气温相对较低的区域为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15.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 16.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径流量丰富 ②汛期短 ③流速缓慢 ④落差较大 ⑤结冰期短 ⑥含沙量较小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读某河流弯曲处的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下图中的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能正确反映EF断面的是 18.下列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 B.此河流位于南半球 C.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F地 D.此河流位于北半球 右图中的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问题。 19.若劣弧AB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当地地方时)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3时30分 D. 8时00分 20.若劣弧AB表示2012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0时,则100°E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 D.2月28日14时 太 原 五 中 2012—2013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高二地理答卷纸(文) 选择题(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综合题(共60分) 21.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1分)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3分)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300多年前云南普洱茶进京,在云南产地上驮时有些是生茶,历经马帮运行过程中5个多月不同的地域和不同气温下的“自然发酵”,其色味“誉享京华”。为再现普洱茶这一神奇的品性,“云南普洱-瑞贡京城”组委会组织了一支马帮队伍,重走贡茶之旅。 ⑴马帮进京路线依次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 、 、 。(4分) ⑵说出马帮进京路线经过的最后一个主要地形区农业发展主要的限制因素有哪些,并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4分) ⑶马帮驮茶进京,普洱茶在自然发酵过程中,阴雨潮湿天气会影响茶的质量。在图中的四段路程中,哪些路段需加强防潮,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2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6月4日位于渤海湾的蓬莱19 -3油田发生了重大溢油事故。溢油事故发生两个多月以来,污染面积仍在逐步扩大。专家表示,蓬莱19 -3油田溢出的是重质原油,将会对渤海湾产生长期影响。 材料二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分析本次石油污染在丁海域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6分) (2)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6分) (3)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环渤海地区经济发达,举例说明限制该区经济发展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要求至少举2例说明,6分) 24. (20分)图7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图中甲湖成为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的原因。(8分) (2) 说出从甲湖引水到孔雀河下游,对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8分) (3) 分析图中乙市附近发展水果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高二地理答案(文) 1—20 BCBBD CAABD DCBDC ADABC 21.(1)气候(1分) (2)A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生产为主,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每点3分) (3)B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区(藏北高原),B海拔较C低,热量条件较好;B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多;B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6分) 22、(1)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4分) (2)限制因素:风沙、旱涝、盐碱 (3分) 台田——鱼塘模式(1分) (3)在第一、二两个路段要特别加强防潮,第一段位于四川盆地,6月份四川盆地进入雨季;第二段位于黄土高原,7、8月黄土高原进入雨季,多阴雨天气。(4分) 23.(18分) (1)该海域为内海,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水体交换少,自净能力差;溢油时间较长,溢油量大;该季节东南风盛行,海域位于盛行风下风向,油污聚集不易扩散污染严重(每点2分,共6分) (2)甲区:草场破坏(荒漠化);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1点即可)乙区: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丙区:水土流失(每点2分,共6分) (3)问题1:本区水资源匮乏 措施:跨流域调水,或海水淡化;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灌溉方式的改变)。 问题2:能源不足 措施:西电东送;西煤东运或北油、北煤南运,建核电站等;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问题3:土地资源减少 措施: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及工程建设用地;节约用地;提升采矿区土地复垦利用率。 问题4:生物资源锐减 措施: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植树造林;生态脆弱区,实行退耕还林工程。(2点问题、各1分,对应措施2分,共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赋分) 24.(20分) (1)深居内陆,四周被高山环绕,形成内流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补充大量淡水;地势低洼,利于汇水;有河水流出,降低湖水含盐量。(8分) (2)有利影响:缓解当地水源不足的状况;改善生态环境;增大绿洲面积;防治荒漠化。(6分,任答三点即可)不利影响:不合理灌溉会引起土壤荒漠化。(2分)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好;有灌溉水源;宜林地区面积大;冬季气温低,虫害少。(任答5点即可)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