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和考试科目用钢笔分别填在答题卷密封线内。 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务必答在答题卷中,否则不得分;答题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上面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把答题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留好,以备评讲)。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地震 B.火山 C.泥石流 D.洪涝 2.1999年2月,日本本州西部发生的地震不到里氏5级,但不少地区震感强烈,因为( ) A.4级以上地震已属强烈地震 B.震中很浅,震中越浅,震感越强 C.震级虽不大,但是震源相当浅 D.震源相当深,但是烈度大、震感强 3.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主要的“灾变”是( ) A.赤潮 B.海面上升 C.沙尘暴 D.火山爆发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8月袭击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同时中央气象台8月5日17时发布的暴雨警报,淮河以及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将有强降水。浙江大部、江苏大部将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部有特大暴雨。回答4-6题。 4.依据上述材料和有关地理知识,与暴雨联系不紧密的地质灾害是( ) A.崩塌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5.对台风、暴雨、洪涝的最重要监测手段是( ) A.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B.利用气象雷达 [来源:学科网ZXXK] C.利用探测气球 D.利用气象卫星 6.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 A.只袭击沿海地区 B.常发生在秋冬季节 C.一种在海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D.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 7.下列土地利用中,最容易发生洪涝的是( ) A.草地 B.林地 C.沼泽 D.城市用地 8.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 9.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D.停产停工,交通信号中断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渗入地下和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据此回答10-11题。 10.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 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 11.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相应减少 B.城市河道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增加 C.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相对减少 D.城市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12.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 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 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无关 15.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 A.滑坡-台风-雷暴 B.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 C.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 D.地震-山崩-泥石流 台风和飓风一样,是人们对热带气旋的别称。完成16~17题。 16.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多少才称为台风(??? ) A.6~7级 B.8~9级 C.10~11级 D.12级 17.台风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下列不属于台风灾害的是(??? ) A.狂风 B.暴雨 C.寒潮 D.风暴潮 18.下列灾害具有渐发性特征的是( ) A.地震 B.寒潮 C.干旱 D.热带气旋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受干旱影响的地区较广,其中以西北地区的干旱、华北地区的春早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最为突出。回答19—20题。 19.关于我国上述地区干旱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造成上述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B.气旋是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现象的主要原因 C.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是形成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 D.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是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20.为缓解干旱对各地区农业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 ) ①大规模进行海水淡化 ②采取人工措施,加快西部高山冰川的溶水速度 ③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 ④推广节水技术,增加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30.6°N,103.3°E)发生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周边地质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止到5月17日,全国各地支援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已超过60亿元人民币。据此回答21—25题。 21.地震发生地区位于(??? ) A.季风区和非季风过渡地带 B. 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 C.长江支流岷江与干流交汇处 D.亚欧板块内部的川西高原附近 22.地震发生时,东半球所处区域(??? ) A.全部处在5月12日 B.大部分处在5月12日 C.少部分处在夜半球 D.大部分处在夜半球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震后灾区的光缆干线网和微波干线网讯中断,严重影响与灾区联系 B. “时间就是生命”,救灾物质主要靠航空运输到达灾区 C.利用对灾区全天候航空拍摄,可以全时性指导救灾 D.该地震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海啸等地质灾害 26.过量开采地下水能诱发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是( ) A.地面沉降 B. 海水入侵 C.发生地震 D.火山喷发 27.一般而言,城区降水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是因为( ) A.城区处于环流的高压区 B. 城区处于环流的低压区 C.城区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D.城区大多位于沿海低地 28.下列人类活动能“放大”灾情的是( ) A.恢复灾区的生产和生活 B. 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救援 C.在洪水高风险区开垦耕地 D.修建水库,避开断层 29.下列地形中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是( )[来源:Zxxk.Com]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30.森林火灾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具有的特点是( ) A.隐蔽性 B.持久性 C.群发性 D.地域性 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卷 高二地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来源:Z_xx_k.Com]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8.0级地震。地震造成巨大的危害。另外,5月13日地震灾区有中到大雨。 材料二 (1)阅读材料,试分析说明此次汶川地震的成因。 (2)本次地震的救援工作的难度很大,试分析其不利的地理条件。 (3)有一批抗震救灾物资,拟从青岛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运往灾区,写出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的名称。 (4)地震灾后的重建工作需要重点考虑哪一些因素,作为一名地理专业人员,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32.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如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33.阅读材料和下面的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尼北部苏门答腊岛亚齐省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波及周围国家,截止2005年1月20日,这次灾难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超过了22万6千人,这是104年来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材料二 中国国际救援队1月19日在印度尼西亚亚齐省省会班达亚齐发现一例新的疟疾病例,后经确诊这个病人患了疟疾。随着雨季的来临,亚齐省近日连降大雨,印尼官方要求有关各方尽快采取措施,防范雨季可能带来的洪涝灾害和传染病暴发。 材料三 国际劳工局1月19日在日内瓦发表公报称,印度洋地震和海啸使亚洲受灾国损失了大约100万个就业机会。公报估计,受灾国需要2年时间才能恢复85%失掉的就业机会。 (1)本次印度洋地震的震中位于 板块和 板块之间,这里的板块边界类型属于 边界,这次地震属于哪个地震带? 。 (2)地震发生时会诱发其它的自然灾害,这次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灾害是 ,除此之外,地震还有可能诱发哪些灾害? 。 (3)这次地震使受灾国家经济遭受重大打击,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是_ _和 。 (4)如何才能减轻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你认为有哪些可行措施。 。 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卷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来源:学科网ZXXK] 31(1)位于断层活动带,地壳运动较活跃,岩层沿断裂带断裂并释放巨大的能量 (2)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大;发生多次余震;本次地震在山区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高山峡谷,地形崎岖。 (3)胶济线—京沪线—陇海线—宝成线 (4)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各级政府的支持;适当的进行人口的迁移;集中安排居民点并注意避开断裂带;山区应最大限度的进行绿化,保持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对一些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地段,采取工程治理;新建建筑物应提高抗震能力;慎重发展重化工工业;减缓成都城市圈向西发展的速度;健全交通运输和通信的方式;城市规划中应有足够的绿化地;以使用清洁能源为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等。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