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地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四)地理
文件大小 239KB
所属分类 高二地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7-8 8:06:08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2013地理暑假作业(四)

一、选择题(1—16为单选,17—20为双选)

下图为我国某盆地自然景观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

1.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盆地为( )

A. 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2. 图中甲山地北坡分布有云杉林,其主要原因是( )

A. 位于山地的向阳坡 B. 位于山地的阴坡C. 位于山地的背风坡D. 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3. 制约该盆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 光热条件 B. 土壤条件 C.地形条件 D. 水源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4-7题

材料一:一、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沉积到海洋中与海水中丰富的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3 ,由于地壳变动,海底隆起,海水退缩,这里形成了高原 。 二、云贵高原地处我国亚热带南部,降水丰富;碳酸钙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侵蚀和溶蚀随水流失;高原面变得崎岖不平,漏斗广布;地下岩层多溶洞、暗河。形成著名的岩溶地貌。三、随着侵蚀的进一步加强,原面不断降低,只有一些石灰岩残峰残留在地表,形成“碧莲玉笋世界”。

材料二:云贵高原及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如下图)。(不按先后排序)

4.材料二中,云贵高原及地貌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③⑤④② B.②⑤④①③ C.①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①③

5.图⑤中A的成因是 ( )

A.化学沉积 B.流水侵蚀和沉积 C.波浪侵蚀 D.流水侵蚀和化学溶蚀

6.材料二中,图④内B(钟乳石)地貌的成因是 ( )

A.流水侵蚀 B.化学沉积 C.波浪侵蚀 D.流水搬运

7.云贵高原石漠化突出的原因有 ( )

①土壤少 ②降水丰富 ③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④水土流失严重 ⑤地表干燥度大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8.右图是我国西部沿东经87°30′的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剖面经过青藏高原与西北内陆地区

②图中④⑤均为干旱区,属于热带荒漠带

③沿途见到的自然带具有从赤道到两极和从沿海向内陆两种分异规律

④沿途可见到的自然带,既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又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9~11题。



9.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 )

A.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高山灌丛草甸 D.常绿松林

10.玉龙山山麓植被带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

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Ⅱ.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

Ⅲ.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 Ⅳ.河谷地形,地形闭塞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11.①、②、③为同一条河流干流形成的三个谷地,从上游向下游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读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1214题。

12.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 )

A.660毫米 B.430毫米 C.310毫米 D.460毫米

13.2000年华北地区的降水量低于350毫米,原因可能是( )

A.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 B.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14.华北地区的自然带为( )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荒漠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读图,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15-16题。



15.四个地区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四个地区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右图,回答17-18题。

17.自然带③所属气候类型一般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自然带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④自然带在大陆东西岸分布相同

B.⑤自然带在南美分布的面积最广

C.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是中纬度地带

D.山地雪线高度赤道地区较30°N地区低是由于赤道地区降水量大

读右图,完成19-20题。

19.“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双选)( )

A.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热量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2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双选)( )

A.说明了夏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二、综合题

21. 读下面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

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填人相应的空格内:

A.气候恶化 B.水旱灾害增多 C.农业减产

D.土壤肥力下降 E.威胁人类生存 F.全球变暖

22. 下为东经120度经线沿线每平方千米植物物质量线、降水量线、年均气温等值线的统计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F自然带的名称是 ;D、E、F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F自然带的每平方千米植物物质量比B自然带 (多或少),主要是因为: 。

(2)B自然带的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 (高或低)于F自然带,主要是因为 。

(3)A处单位面积植物物质量高于两侧,原因是:

① ②

(4)B处降水主要为 ,自然带为 。)

23.读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地貌称___________地貌,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的国家是___________,我国的___________高原也分布广泛。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两个名胜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因:

A:CaCO3+H2O+CO2→Ca(HCO3)2

B:Ca(HCO3)2→CaCO3↓+H2O+CO2↑

其中石钟乳①的形成可用方程式 表示,为流水的 作用;溶洞②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_______表示,为流水的___________作用。

(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 。

(4)图中溶洞两边边槽的位置分布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植被①表示 ,这类植被分布地区出产优质葡萄,主要自然原因是 。

(2)图中植被带的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环境 地域分异规律。

(3)1967年,阿斯旺大坝(图中B处)建成。以后的几十年中,A处的三角洲海岸不断后退,这是因为 。

2013地理暑假作业(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6为单选,17—20为双选)

1.B 2.D 3.D 4.A 5.D 6.B 7.D 8.D 9.D 10.B 11.A 12.C 13.A 14.D

15.C 16.D 17.AC 18.BD 19.AB 20.AB

二、综合题

21. 答案: ①一B ②一 D ③一A ④一F ⑤一C ⑥一E

22.(1)亚寒带针叶林带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少 热量和降水明显少于B自然带

(2)低 光合作用旺盛,生物循环强烈

(3)A处为地中海气候,水热充足 南侧为海洋,北侧为荒漠,缺少植物

(4)对流雨 热带雨林带

23.(1)喀斯特(或岩溶地貌) 南斯拉夫 云贵广西桂林山水 云南路南石林

(2)A 溶蚀 B 沉积

(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拼,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

(4)标志着地下河水面变动时的位置。

24.(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光热充足或夏季高温干燥

(2)从赤道向两极

(3)由于阿斯旺大坝的拦蓄,入海泥沙大大减少,淤积减轻;海浪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

相关资源:
·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三)地理
·安徽省涡阳四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检地理试题
·四川省资阳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陕西宝鸡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
·湖北省荆门市2013-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河南省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