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一、选择题 图7为我国二条东北—西南走向山脉,读图回答问题。 1.山脉①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C.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2.山脉②东西两侧地形区的主要地理事物分布的说正确的是 ( ) A.闽江水系,长江水系 B.种植业,畜牧业 C.落叶林,针叶林 D.冬小麦,谷子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海啸,造成了沿岸国家和地区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海啸发生的原因是 A.风暴吹动 B.地震引起 C.火山引发 D.滑坡诱发 4.海啸灾害按孕灾环境划分属于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水文灾害 D.生物灾害 图3为“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回答问题。 5.规划中的粤赣运河 A.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 B.可发展航运、养殖等,有百利无一害 C.穿越武夷山脉,有利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 D.占用沿线大量的土地,延缓当地经济的发展 6.近年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转移导致政策优势明显下降 B.南岭阻隔,经济腹地较小 C.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D.环境问题严重 读图,完成问题。 7.在图中的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B.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C.①②均向北 D.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8.如果②洋流在大西洋中,有可能是 A.本格拉寒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 C.巴西暖流 D.北大西洋暖流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经纬网图”。读图完成题。 9.该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地理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旱地耕作区、水田耕作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暖温带和常绿林、落叶林分界线 C.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第一、二阶梯和农耕区、牧区的分界线 10.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 B.该地区河流冬季没有结冰期 C.该地区河流都有凌汛 D.应继续大面积开垦、发展粮食种植业 下图中四地是沿30°纬线的4条河流的入海口附近,读图后回答问题 11.四条河流中,流程最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河口附近地区气候相似的配对,正确的是 A.④与③ B.②与④ C.③与① D.②与③ 13.关于四条河流河口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河河口处因寒暧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B.②河河口盛产棉花 C.③河河口潮汐现象世界闻名,潮差巨大 D.④河河口附近石油资源丰富 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读图完成问题。 14.下列符合非洲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符合甲模式类型的国家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老龄化人口比重小 C.科技水平高 D.城市化速度快 读“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回答: 16.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 C.海拔高度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17.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18.P处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来源:Z#xx#k.Com]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19.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读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丙为岩浆 B.图中A的含义是重熔再生作用 C.图中乙可能为沉积岩 D.图中D的含义是上升冷却凝结 读图,回答问题。 21.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 A.水源 B.地形 C.光照 D.土壤 22.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23.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来源:学科网ZXXK]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24.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读“海陆分布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某大洋,据图判断题。 25.若①处附近有世界性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 C.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 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 26.若阴影部分是太平洋,其沿岸地区 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 地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 地沿岸气候为地中海气候 C.③ 地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④ 地沿岸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 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27.图中A、C、D分别代表的是 A.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D.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 28.一般阴天比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原因是 A.阴天云量多,可以大量的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B.阴天云量多,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晚上大气逆辐射强 C.晴天空气比较稀薄,白天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 D.晴天空气比较稀薄,大气逆辐射比较强白天温度就比较高,晚上散失的多 该图为我国江淮地区某城市某月5日10时至6日10时的气温变化曲线,据此回答问题。 29.该市风力变化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A.5 日 16:00—19:00 B. 5 日 20:00—23:00 C. 6 日 2: 00—5: 00 D. 6 日 6:00—9:00 30.图示时间内,该市的天气可能为 A.晴天 B.雨雪 C.寒潮 D.雨天 二、判断题 31.陆路交通的发展导致了“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衰落 32.城市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 33.地球上只有在春秋分日的时候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大致相等。( ) 34.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不同,城市空间结构不同 35.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是绿化用地。 36.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37.城市的等级越高,其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38.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全球气候变暖 39.地壳和地幔构成地球岩石圈。 40.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慢。( ) 三、综合题 41.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基础是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变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势必出现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人类活动不符合环境道德的是( ) A.垃圾归类,回收利用 B.过量开采地下水 C.建立“树木银行” D.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5)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它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与习惯。你认为中学生能为可持续发展做哪些事情? 42.下面为A、B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来源:Zxxk.Com] (1)儿童占有较高比重的是 国,老人占有较高比重的是 国。 (2)若按现有趋势发展,20年后,A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 。 B国面临的问题有: , 。 (3)请你为两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A国: , 。 B国: , 。 43.读图(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时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3分) (2)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2分) (3)此时,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新旧日期范围之比为______。(3分) (4)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2分) 44.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这种更替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差异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___(A:②→③→④;B:③→⑤→⑥,填A或B)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A 22.C 23.A 24.C 25.C 26.C 27.A 28.B 29.B 30.D 31.正确[来源:学科网] 32.错 33.错误 34.对 35. 错 36.正确 37.错 38.错 39.错 40.错误 42.[来源:学|科|网Z|X|X|K] (1)A、B (2)人口增长太快,人口总量过多;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比重小,劳动力与兵员不足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鼓励生育,接收外来移民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