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3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 以行政区划分指标 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预测未来变化趋势,最快捷途径是( ) 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实地考察 3.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 酸雨、水土流失、赤湖C.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4—6题。 4.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5..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6.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 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1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1.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煤炭、天然气、水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 D.煤炭、石油、天然气 13.“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 是( )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14.“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读南美地区局部图,回答15-16题。 15.近年来,对A所在区域的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增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6.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强烈 B.土壤肥沃 C.生物生长迅速 D.生物循环旺盛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7-18题。 材料一 为了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笼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和发展其他产业。 材料二 下表为目前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水平 环保门槛 珠三角某市 5 000万元 1 000万元左右/亩 3 500元左右 禁引污染企业 粤北某市 <5 000万元 100万元左右/亩 1 500元左右 免征排污费 17.有关珠三角向粤北地区转移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数量大 B.劳动力素质高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18.“腾笼换鸟”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使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聚落所在的绿洲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是 A.湖泊干涸,盐类物质沉淀 B.地形封闭,补给水源减少 C.不合理灌溉,盐分在地表聚集 D.气候变化,冰川加速融化 20.该区域提出了“多途径解决能源、压缩农田面积、推广滴灌技术、进行生态移民”四大措施,其目的是 A.进行生态移民,加速区域城市化 B.压缩农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 C.推广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多途径解决能源,开发丰富的油气资源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21~23题。 2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 B. 洞庭湖平原 C. 汉江平原 D. 成都平原 2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24~25题。 24.(2013海南·13)13.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25.(2013海南·14)1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50分) 26.2009年12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共同出席中哈天然气管道竣工仪式,并共同按下管道启动按钮。该管道的竣工通气,标志着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取得重要进展。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中国与中亚进行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2)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对中国会产生哪些有利影响?(8分) 27.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我国种桑养蚕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丝绸生产量与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桑蚕饲育适温为20~30 ℃,养蚕周期一般需要40~60天。2006年起,我国实施“东桑西移” 战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广西在接受“东桑西移”的过程中桑蚕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蚕丝产量已经稳居全国第一。 材料二:广西简图(图M-6)。 图M-6 材料三:N市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M-7)。 材料四:传统的蚕桑产业和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图M-8)。 图M-8 (1)分析N市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分析相比传统蚕桑产业开展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对蚕区农村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3)N市是____________,其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分析N市成为大宗蚕丝交易中心的有利条件。(4分) 28.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选择图6和图7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4分) (2)据图6和图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8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8分) 26(1)地理位置相近,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短,安全性好;中亚能源资源丰富;中国能源供不应求,市场广大(2)拓宽能源进口渠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缓解东部大气污染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