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地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文件大小 442KB
所属分类 高二地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2-10 21:05:38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第I卷 选择题(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正方形代表亚欧大陆,图中圆圈能正确反映中国位置的是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A.印度、文莱、菲律宾 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

C.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 D.文莱、菲律宾、日本

3.属于我内海的是

A.渤海和琼州海峡 B.东海和南海 C.渤海和黄海 D.东海和黄海

4.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与湖南省相邻的是

A. 河南 B. 重庆 C. 福建 D. 安徽

5.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不正确的是



6.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 青海 B. 云南 C. 山东 D. 甘肃

7.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东南、西北 B.西南、西北、东北

C.西南、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东南

8.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高原是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9.我国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和内部多低山丘陵的盆地分别是

A.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B.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10.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是

A.雪峰山 B.太行山 C.秦岭 D.巫山

11.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是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海河

12.我国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分别出现在

A. 漠河、三亚 B. 哈尔滨、吐鲁番 C. 漠河、吐鲁番 D. 哈尔滨、武汉

13.云贵高原所处的温度带是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热带

14.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 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A.①   B.①②   C.①②   D.①②③

15.冬季我国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的等温线是

A.8℃ B.0℃ C.8℃ D.16℃

16.以下省区跨干湿地区最多的是

A.黑 B.川 C.新      D.甘

17.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A. 南涝北旱 B. 北涝南旱 C .西涝东旱 D. 东涝西旱

18.长江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段是

A. 川江 B. 源头—宜宾 C. 源头—宜昌 D. 中游

19. 我国汛期最长和水量最大的河流分别是

A. 珠江、雅鲁藏布江 B. 长江、淮河 C. 珠江、长江 D. 黄河、松花江

20. 黑龙江和松花江水量丰富而含沙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B. 地热平坦、水流平稳

C. 气温低、降水多 D. 大陆性气候强

21. 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A. 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 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

C. 全国大多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D. 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西部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22.“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A. 支流多 B. 流域广 C. 无湖泊调节洪水 D. 河道特别弯曲

读中国南方、北方水资源、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回答23--24小题。



23.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

B.南方地区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地区,故耕地面积多于北方

C.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南方

24.下列环境问题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是

A.酸雨   B.泥石流   C.沙尘暴   D.风暴潮

25.我国北方大油田自北向南的正确排序是

A.大庆、华北、辽河、胜利 B.大庆、辽河、华北、胜利

C.大庆、华北、胜利、辽河 D.大庆、胜利、辽河、华北

26. 我国最大的稀土矿产地是

A. 金昌 B. 和田 C. 白云鄂博 D.克拉玛依

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回答27--28小题。

农作物

生长期平均气温(℃)

≥10℃积温(℃)

降水量(mm)

日照时数(小时)



①

18~30

>3500

>600

>800



②

20~30

>3500

350~1000

>2000



③

15~18

>1600

200~500

>800



④

20~30

>8000

>1500

>2000





27.四种农作物中,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8.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条件不足 B. 水分条件不足

C. 水热配合不好 D. 光照条件不足

沪昆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全线预计于2015年建成通车。下图为“沪昆高铁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9--31各题。



29.下列铁路干线,纵向与沪昆高铁干线交汇的是

A.陇海线 B.湘黔线 C.京九线 D.浙赣线

30.沪昆高铁干线

A.途经昆明、武汉等省级行政中心 B.横跨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C.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沿线地区多泥石流、洪涝等灾害

31.下列世界遗产,位于沪昆高铁干线所经省区的是

A.丽江古城、三清山 B.苏州园林、庐山

C.云南石林、峨眉山 D.福建土楼、黄山

32.在新疆的一些地势较高的山坡有草地,那里适合放牧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3—34小题。



33.关于图中河流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地处亚热带,无结冰期 B.图中河段流速较慢

C.图中河段航运价值较大 D.该河最终流入湄南河

34.此地种植业生产较周边地区发达,其主要自然条件是

A.积温较高 B.地势较高,生长期长,作物品质优良

C.光照丰富 D.人口稠密,劳动力较丰富

35.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地区与应种植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 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   

B. 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

C. 洞庭湖平原——春小麦、油菜、水稻?  

D. 松嫩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

第II卷 非选择题(30分)

36.(9分)读“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所处的山脉分别是 、 。(2分)

(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3分)

(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原因。(4分)

37.(10分)读中国局部地图,回答问题。



(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 、 ;属于地势中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 。(均填字母)(4分)

(2)山脉G东侧的地形单元为 ,西侧的地形单元为 。(2分)

(3)①在 省境内;④在 省(简称)境内。(2分)

(4)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2分)

38. ( 11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预计发改委在2014年的下半年出台首都经济圈规划,首都经济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北京市中心的中心功能需要做疏解,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强京津冀一体化。

材料二 首都经济圈区城图



(1)据材料分析说明首都经济圈建设的积极意义。(5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首都经济圈建设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参考答案

36.

(1)南岭(1分) 武夷山脉(1分)

(2)武夷山脉东侧降水量大于西侧降水量;(1分)因为山脉东侧距海近,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1分)山脉西侧距海较远, 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1分)

(3)E地等温线向低纬(南)凸出,(1分)主要受地形影响;(1分)F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1分)主要受海洋影响。(1分)

37.每空1分

(1)E F G B

(2)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3)甘肃 豫

(4)降水少蒸发旺盛 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辽宁省协作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福州市八县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湖南省边城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湖南省浏阳一中、攸县一中、醴陵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联考地理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联考地理试题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淮宁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