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神木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中期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0题共6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共40分,全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区域的特征有: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②④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此据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2~3题。 2.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 D.土壤都比较肥沃 3.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适宜发展畜牧业。 读图,回答4~7题。 4.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A.水源 B.地形 C.光照 D.土壤 5.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6.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7.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8.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在科研应用与大众化应用等领域都很普遍。完成第9-10题。 9.两名学生到云南丽江旅游,测量当地的玉龙雪山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10. 汶川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1~12题。 1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防风固沙 1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13~14题。 13.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气候变暖 14.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D.干旱和大风现象 15.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 B.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多的部分 C.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读我国西北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6~18题。 16.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沙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7.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18.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9-20题。 1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完成21~23小题。 21.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A.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发展冶金工业 22.“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23.我国在山西最适宜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有 ①煤炭储量大质量好 ②铝土矿储量大 ③接近工业基地或中心城市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4题。 24.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线中,由北向南依次为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5.下列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河口外海域沙丁鱼增加 B.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严重 C.防止了水灾和旱灾 D.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 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回答26—27题。 26.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相关的因素主要是 ①荆江河段流域面积广 ② 荆江河段所处的夏季多暴雨的气候特征 ③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④长江上游的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27.长江三峡工程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代替火电可大量减轻火力发电产生有害气体、废水、废渣 ④可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28-30题。 28.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季风洋流?? D.纬度位置 29.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但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 ?) A.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B.沼泽地开发,湿地保护 C.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30.针对东北平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平原将建设全国性的?? ( ) A.商品粮基地? ? B.商品棉基地??? C.乳畜业基地???D.牧业基地 下图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完成31题。 31.图中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破坏后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32. 关于东北平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豆等农产品的生产 B.以国际市场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质量和竞争力 C.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33.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 B.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C.是全国最大侨乡所在地 D.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34.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A. B. C. D.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完成35~36题。 35.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 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 D.技术水平较高 36.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环境污染加剧 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 D.产业升级加快 37.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I阶段 II阶段 III阶段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38.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 ④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9.下列不属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重要原因的是 A.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D.我国其他能源资源短缺 40.下列关于西电东送对西部地区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可以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环境建设 ③有利于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④可以带动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第Ⅱ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41.(14分)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区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图所示,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阶段Ⅱ成果: (1)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其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总之,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 (2)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该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推断该区域为我国的 地区。(2分) (2)比较该区域与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下表。(4分) 比较要素 该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土壤 水稻土 工业特征 重工业为主 农业发展最有 利的自然条件 水热充足 (3)该区域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2分)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荒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区域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请你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42.(12分)我国可开发风能超过10亿千瓦,风能是我国潜力巨大的新能源。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写出2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为风能资源丰富区。从整体上看,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3分) (2)分析甲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分) (3)分析乙省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原因。(4分) (4)请分析乙省工业、经济发达,大力发展风电的带来的效益。(3分) 43.(14分)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读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4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2分)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3分)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2分)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3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