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5分。) 1.若已知某地某日的日出时间(地方时),则一定可推断出该地的: 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 C.此日昼长 D.此时季节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图1为2011年5月鄱阳湖某地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读图回答2-3题。 2.图1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2011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使低纬度降水减少,高纬度降水增多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偏弱,使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北方 C.西北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使南方水汽供给量不足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西偏北,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埋藏条件与常规天然气不同,主要沉积在密闭性较好的页岩层底部。回答4--5 题。 4.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勘探到页岩气矿产的是 5.随着我国页岩气大量开发使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酸雨增多 B.大气污染减轻 C.热岛效应减弱 D.城市污染加重 6.雾与霾的形成均与大气中的微粒(凝结核 )和水汽相互作 用有关,右图是反映雾、霾天气水汽、微粒关系图。城市大气中的微粒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和工业生产排放。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水汽含量越高,微粒越少,越易形成霾 B.空气中微粒含量越高,水汽越少,越易形成雾 C.大风、雨雪天气会加剧城市雾、霾的污染程度 D.同等气象条件,城市规模大更易形成雾、霾天气 7.霜期是指一年中初霜至次年终霜之间的时段。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甲、乙、丙、丁四地初霜分别出现在 9、10、11、12 月,则从甲地到丁地: A.霜期越来越长 B.纬度越来越高 C.终霜时间越来越早 D.热量条件越来越差 8.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 (mm)”,从表中数据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最易发生: 年平均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郊外平原区 645 267 96 171 A.热岛效应 B.内涝积水 C.地下水缺乏 D.干岛效应 9.人口限制区主要是自然环境不适宜人类常年生活和居住的地区。属于人口限制区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 青藏地区 C. 华东地区 D.东南地区 10.下图为我国东南地区某外流河从发源地至入海口水能蕴藏量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处水能最丰富是因为该处河流水量最大 B.③到④河段河流落差小 C.④到⑤河段流量迅速减小 D.①处流量小,⑤处落差小
11.气候变暖使北极地区比北半球其他地区升温幅度更大,最主要原因是: A.臭氧层变薄 B.地表反射率减小 C.极地高气压增强 D.海平面上升 12.德国某有机农场的相关数据,根据数据判断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性质 农用地(公顷) 耕地(公顷) 草地(公顷) 草、豆地占农用地(%) 奶牛、肉牛(头) 劳力(个) 生物动力 70 45 25 70 100 3 A. 乳畜业 B. 混合农业 C. 季风水田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13.广西地处珠江中上游,当地通过退耕还林草、坡地改梯田等措施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这可能会导致珠 江广东段: A.含沙量激增 B.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C.三角洲增长加快 D入海口咸潮危害加重 14.近年东莞新建楼盘呈现向南部和北部扩展新格局(图7),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 B.市场 C.环境 D.政策 15.下面为某乡镇“生态农业循环示意图”。读图可知该生态农业模式 A.最适宜在西藏推广 B.加快了城镇化发展 C.改善了生态环境 D.属于大牧场放牧业 读“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与该空间格局相匹配的是我国 A.水资源的南多北少 B. 地势的西高东低 C. 人口的东多西少 D. 经济水平的南高北低 17.造成贵州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 因素是: A.气候 B. 植被 C. 地形 D. 土壤 18.地理兴趣小组对某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 19.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需要加强监测与预报工作。这项工作主要使用的现代技术是: A.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2012年6月17日是世界荒漠化日。联合国“里约+20”会议上,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荣获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奖”。亿利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如图4)。据图回答20—21题。 20.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盆地地形、气流闭塞 B.滥砍滥伐,植被稀少 C高山环绕,水汽难以深入 D.深居内陆,气候干燥 21.以下可以体现“库布齐模式”特点的是: A.科技引领,为技术导向型产业 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C.产业链长,附加值低,但生态效益好 D.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 2014年2月2日是第14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湿地与农业”、宣传口号是“湿地与农业:共同成长的伙伴”。据此完成22~23题。 22.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A.沼泽 B.滩涂 C.森林 D.湖泊 23.下列能反映湿地对人类有重要意义的是: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调节区域气候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24~25题。 24.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25.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 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 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 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 26.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与建设“美丽中国”不符的是: A.降低单位GDP能耗 B.大力发展新能源 C.提高化石能源的比重 D.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27、读下面相关示意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的图例是 28.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下图为“M河流域水系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29~31题 29.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0.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1.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32.下图分别表示我国四个省区的能源优势,指出由左向右所表示的省区依次是:
A、浙江、山东、江苏、西藏 B、山东、河北、贵州、广西 C、广东、广西、四川、海南 D、广东、河北、四川、西藏 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Forests:Nature at+Your Ser.vice)”。读下列地理原理结构图,回答33~34题。??? ? 33.该地理过程将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冻融化? ???D.土壤污染 34.图中植被覆盖减少导致下渗减弱、蒸发增强、地表径流加强。其原因是植被具有:??? A.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B.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C.吸烟滞尘和降解污染的作用??? D.调节气候和防风固沙的作用 亚马孙流域分布着面积很广的雨林,回答35~36题。 35.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陆地面积宽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36.对于雨林的未来,应坚持的观点是: A.一边开发,一边保护 B.首先开发,再作保护 C.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D.不能开发,禁止人类在林区任何活动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完成37~38题。 37.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 B.干湿季分明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 日照时间长 38.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39-41题。 ? 39.“树干高耸,树冠成阴,有明显层次,树种繁多、藤蔓密布,阳光难以照到地面。”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种植被的特色: A.① B.② C.③ D.④ 40.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 41.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苔原带 42.2004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⑤ 43.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正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A.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 B.工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C.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D.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44.兰州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时速设计,最重要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大风日数多,风力强 B.冻土层厚,冰川广布 C.穿越河谷多,沙漠广 D.干旱少雨,缺乏水源 45.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南地区土地盐碱化 B.东北地区湿地萎缩 C.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D.西南地区水土流失 第Ⅱ卷 综合题 二、综合题:本卷分3大题,满分55分。 46. 晋陕蒙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9分) 材料一: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河流某水文站某时段水文监测的情况。 (1)这里的“乌金”是指 ① 。“乌金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 ② 生产基地。(2分) (2)“乌金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地表形态遭受 ① 和 ② 外力作用的交错地带,呈现典型的 ③ 地域分异规律。(3分) (3)根据材料二,“乌金三角”地区雨季的降水特点是 ① 。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关系是 ② 。(2分) (4)分析“乌金三角”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5)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47.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变化,流域状况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18分) 材料一:我国某流域区位示意图和近20年的人口、GDP变化表。
常住人口(104人) GDP(108元) 1990年 1024.22 375 2009年 2871.87 15955 材料二:下图是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
(1)1990年以来,全流域土地利用的显著变化是: ① 类型明显减少, ② 类型急剧增加,呈现出典型的 ③ 过程。(3分) (2)该流域的地势特点是 ① ;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该地区河流水文主要发生的变化是 ② 。(3分) (3)近20年来全流域人口增长了180.39%,其原因是___ _ 。(4分) (4)在流域开发过程中,从流域布局和规划的角度分析如何保障水资源的水质环境。(8分) 48.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18分) 材料一:2009年世界原木消耗量最多的五个国家原木消费量、自给率及中国原木进口主要来源图。 材料二:五个国家的人口、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木材蓄积量(2009年) 国家 美国 加拿大 中国 芬兰 瑞典 人口(万人) 30406 3331 133474 531 922 国土面积(万平方千米) 963.20 998.47 959.81 33.81 45.0 森林覆盖率(%) 33.1 34.1 20.4 71.0 54.0 木材蓄积量(103m3) 243.0 172.3 137.2 20.2 24.0 材料三:1993~2009年中国原木生产量、消费量变化曲线图 图8 (1)原木自给率最高的国家是____ ;中国原木进口最大来源国的森林类型主要是____ 林。(2分) (2)自____ 年以后,我国原木进口量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是在东北、西南林区加强了对____ 的保护工作。(2分) (3)森林的过度砍伐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_ 和_ 。(4分) (4)芬兰、瑞典两国森林覆盖率高,人均木材蓄积量很大,但两国仍需大量进口木材,简述其原因。(4分) (5)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6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