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枣阳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 地理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光热和降水 B.市场 C.交通运输 D.国家政策 2.海南建省之初,很多人向海南迁移,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宗教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民族因素 D、经济因素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回答下列各题。 3.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D.引黄河水灌溉方便 4.丙地与乙地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读自拍杆生产销售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5.影响自拍杆制造选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科技水平 D.廉价劳动力 6.该船于2015年4月13日16时(当地时间)到达里约热内卢(22054S,43011W),此时深圳的时间为 A. 12日3时 B. 12日11时 C. 13日5时 D. 14日3时 7.深圳(22032N)为亚热带气候,而里约热内卢为热带气候,引起其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富文荣勘测实验小组发现:一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过承载能力,环境逐渐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8.图中四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和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因为( ) ①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②我国民众环境意识提高 ③国际社会制约增强 ④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 A.从西亚流向非洲 B.从亚洲流向拉美 C.从拉美流向北美 D.从欧美流向非洲 图2示意台湾省1987年、1997年和2007年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2,完成下列各题。 11.三幅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abc B.bca C.cba D.cab 12.从1997年到2007年的人口变化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人口出生率下降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C.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IC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一般由设计、制造、封装三个环节构成,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IC产业基地。下图为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产值(亿元)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13. 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 ) A.产值变化不大,结构变化明显 B.封装环节产值及其比重逐年下降 C.产值增幅最大的是制造环节 D.各环节产值均逐年上升 14.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IC产业( ) A.由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变 B.由原料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C.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D.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低 15.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 B.工业区、行政区和健身区 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 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下图为某市用地略图,其中c为高新工业区,城市北面多为盐碱地,东面和南面以高产田为主。据此完成下题。 16.假如该城市工业布局较为合理,则这里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 ①东北风 ②东南风 ③西北风 ④西南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该城市工业区发展的延伸方向,主要是( ) A.沿河流流向 B.沿交通干线方向 C.沿地价变高方向 D.沿地势倾斜方向 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以下问题。 18.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变率最大的是甲 B.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 C.丙国正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 D.目前丁国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19.目前,甲国应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的( )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 20.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开放性 D.独立性 读某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1.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搬运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搬运堆积 D.流水侵蚀 22.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该岩石可能是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花岗岩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右图是左图中虚线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回答下题。 23.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a B.b C.c D.d 24.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 干旱河谷森林分布的下线主要受水分和湿度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干旱河谷不同坡向森林分布下线高度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东南坡森林分布下线高度较高的原因是 A.光照充足,蒸发量大 B.降水丰沛,气候湿润 C.地形平缓,落差较小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6.与1999年相比,2009年森林分布下线高度有所变化,影响其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A.开垦荒地 B.退耕还林 C.土壤退化 D.水土流失 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问题。 27.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 A.坡度更大 B.土壤更肥沃 C.降水更多D.热量更充足 28.关于此山地叙述正确的是 A.此山的雪线在冬季更高B.北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C.南坡风力大,雪线更高D.此山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读下面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29.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30.该山地所在地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影响 B.季风影响 C.西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40分) 31.(本题8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这种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叫 。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 (选择填空)的变化(A:②→③→④,B:③→⑤→⑥),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海拔高度 不同。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 这种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叫 。 (4)自然带③分布于 和 气候区,该自然带的主要植被为 。 32.当地时间2014年12月14日凌晨2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秘鲁利马(西五区)闭幕。该大会主要讨论每个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发达国家协助贫困国家与气候变暖做斗争等议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C是南美和北美的洲界 ,D是欧洲和非洲的洲界 。 (2)受副热带气压带或 信风带(填风带风向)控制,①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常年 受 风(填风带风向)影响,伦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图中A处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4)发达国家协助贫困国家与气候变暖做斗争,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 (5)自然带①②③从热带沙漠带到热带草原带到热带雨林带的变化反映了 地带性规律,形成的决定因素是 。 (6)利马是个多地震的城市,原因是 。 33.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气候。 (2)H为 带,而同纬度的E却为 带。 (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 (4)C—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在 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34.(12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图中虚线圆内区域主要为我国__________(地形区),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处于_____向_____(干湿区)、_____向_____(自然带)的过渡地带,呈现典型的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12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决定农业生产的规模,市场需求种类决定农业生产类型,故B正确。 考点:农业区位分析。 2.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海南建省之初,很多人向海南迁移,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D 4.C 【解析】 试题分析: 3.从图中信息看,甲为宁夏平原,位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依靠黄河水的灌溉发展灌溉农业。答案选D。 4.图中乙为河西走廊,丙为湟水谷地。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与乙地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海拔高,热量不足。答案选C。 考点:该题考查不同农业区农业发展条件对比分析。 5.B 6.D 7.B 【解析】 试题分析: 5.自拍杆的生产制造对科技的要求并不高,所需原料不多,科技投入、原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自拍杆的组装需要人工进行,劳动力价格对其成本形成一定影响。自拍杆的生产制造属于普通电子产品,目前其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及适应市场变化,一般布局在接近市场的地区。B正确。 6.深圳使用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里约热内卢使用西三区区时,北京时间比其早11小时。故深圳时间为13日16时+11小时=14日3时,D正确。 7.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并且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冬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大,使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深圳地区热量条件(积温)属于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里约热内卢位于巴西东南沿海山前平原,受东南信风和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大气环流形势不同,是造成两地热量条件差异的主因。海陆位置不同,是形成大气环流形势差异的主因。B正确。 考点:工业区位、区时计算、气候 8.D 9.B 【解析】 试题分析: 8.据材料,一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过承载能力,环境逐渐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结合坐标图中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关系,丁曲线在经济起飞阶段中,环境污染程度最低,故发展模式最理想,选择D项。 9.我国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故①错误,排除法选择B项。 考点:经济发展模式,坐标图中信息的提取 10.C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人口流动的方向。二战后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往经济发达地区。从拉美流向北美符合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往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1. 12. 【解析】 试题分析: 11.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b最大,c其次,a最小;老年人口所占比重a最大,c其次,b最小。从b到c,再到a,反映了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的过程,故选B项。 12.由上题可知,图b表示1987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图a表示2007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图b底宽上窄,年轻人口比重大,人口出生率高;图a底宽变小,年轻人口比重减小,人口出生率降低。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人口金字塔的判读。 【方法总结】人口金字塔的判读: (1)人口的年龄结构指一个人口集团(或群体)在某一时间点上的人口年龄分布状况、各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通常以百分数表示)。现在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划分为三个大的年龄组:O~14岁为儿童少年组;15~64岁为成年组;65岁以上为老年组。人口发展速度和类型以及抚养比都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以表明人口发展和人口再生产类型变动的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人口总量中青壮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大,劳动力资源就相对雄厚。了解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利用和生产的合理布局有重要意义。 (2)人口金字塔模式“人口金字塔图”的画法是将各年龄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金字塔。 从前面的金字塔图可以看出: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而且不断地成长起来。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讲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13.D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13.读图,分析图中各年数据客户,IC产业产值变化很大,结构变化明显;封装环节产值不断增加,但其比重逐年下降;对比图中数值可知,产值增幅最大的是封装环节;图中数据表明各环节产值均逐年上升。 14.读图可知,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封装环节比重逐渐下降,设计环节比重逐年增加,封装环节属于劳动导向型,设计环节属于技术导向型,即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IC产业由劳动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变。 考点:该题考查工业结构的转变。 15.D 【解析】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是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选择D项。 16.C 17.B 【解析】 工业区应该位于该区域盛行风向的下风向,由于该区域的工业区都在城市中心的北部,因此盛行风向不可能为北风。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平时所学的理论可以得出结论,工业区沿交通干线分布,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18.D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18.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率最大的是乙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甲国,因此该国也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丙国自然增长率低,属于人口低增长阶段;目前丁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人口出现负增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所以选D项。 19.甲国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2.3%,应处于加速增长阶段,应选B项。 考点:不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判断 20.B 21.D 22.A 23.A 24.D 25.A 26.B 27.D 28.B 29.C 30.C 31. (1)热量差异 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一样 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A 水热组合 (3)水分差异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往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 试题分析: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南北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一样,以热量差异为基础。 (2)山地垂直分异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与A相似;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海拔高度水热组合不同。 (3)③位于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而⑥内居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不少,形成荒漠,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水分不同。 (4)自然带③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方法总结】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分异基础是热量,低纬和高纬地区分布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分异基础是水分,中纬度地区最典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海拔的变化,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分异基础是水热状况。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 32. (1)巴拿马运河 直布罗陀海峡 (2)东北信 西南 (3)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降温减湿 (4)环境 (5)纬度 热量 (6)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 【解析】 试题分析: (1)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欧非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2)①是北半球的热带沙漠气候,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信风;伦敦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的风向是西南风。 (3)A处的渔场是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B是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4)全球气候变暖是环境问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5)图中①②③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延伸,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形成的决定因素是热量。 (6)利马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处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地震。 【考点定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地域分异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震多发原因 【名师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3. (1)C、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2)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3)纬度地带分异 热量 (4)干湿度地带分异(或经度地带性) 水分 中纬。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C、H,都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结合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知,位于大陆东岸的是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H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同纬度的E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温带草原带。 (3)根据图中纬度位置,结合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为亚寒带针叶林带、A为苔原带,所以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纬度地带性分异;它的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 (4)由图可知C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E为温带草原带、F为温带荒漠带,C—E—F由沿海向内陆水分越来越少,所以C—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经度地带性分异;它的形成是以水分为基础,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4. 黄土高原(2分) 半湿润区(2分) 半干旱区(2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分) 温带草原带(2分) 从沿海向内陆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示区域位于黄河大拐弯地区,处在地形、气候、自然带的过渡地带。此区域属于黄土高原地形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该区域穿过,所以该区处在半湿润区到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分区。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