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地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试题 地理
文件大小 660KB
所属分类 高三地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2-19 18:07:1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

A. a地的日出时刻晚于b地 B. b地与c地的昼夜长短相等

C. c河段与d河段河流流速相同 D. c河段西岸侵蚀比东岸严重

2.图中河流的主汛期是当地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台湾岛侵蚀海岸分布图,完成3 -4题。



3.图中台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有人认为该地具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可能是由于

①受海洋影响深刻,年温差较小②冬季也有大量降水.终年湿润多雨③终年被西风带控制,湿润多雨③受日本暖流影响,全年湿润多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图中侵蚀海岸主要分布在东岸,原因是

A.东岸为断层构造,地壳运动活跃 B.东岸地处迎风坡,降水量大

C.东岸风浪大,受海浪侵蚀较严重 D.东岸河流落差大,侵蚀力强

“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促进该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福利方面的持续发展’是北极理事会的宗旨。2013年5月15日,中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理事舍正式观察员国。下图为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含预测)图。据此完成5 -7题。



5.中国加入北极理事会后,可以

①共享未来北极航道重要的航运价值②开发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③在北极科考,气候研究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运作空间④与国际社会携手努力确保北极开发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当北极地区冰面范围变为2030年冰面预谢范围时,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增强 B.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

c.马尔代夫岛屿数量减少 D.全球各地能耗进一步增加

7.要想预测和分析2030年北冰洋冰面范围,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PS

C. 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 GIS

读索马里海域局部图和索科特拉岛景观图,完成8-9题。



8.索科特拉岛有“印度洋上的处女岛”之称,根据图中景观判断,该岛

A.高温多雨,植被高大茂密 B.地壳稳定,地层多沉积岩

C.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 D.炎热干燥,土壤浅薄贫瘠

9.图中甲海域的洋流

A.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B.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C.夏季自南向北流动 D.冬季自南向北流动

读东祁连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完成10 -11题。



10.图中自然带分布

A.东北坡海拔高于两南坡,自然带更复杂 B.东北坡与西南坡的基带植被类型相同

C.东北坡和西南坡的自然带完全不同 D.东北坡位于迎风坡和阴坡,雪线低

1l.图中①自然带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采矿开挖地表土层 B.现代化城市建设

C.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D.交通线建设不注重环保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变动情况图,完成12 -13题。



12.该市人口增长的特点最可能是

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13. 1999-2013年,该市

A .2012年外来人口数量步于2011年 B.劳动力短缺,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C.人口变化趋势与重庆市类似 D.城市人口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 27%。下表为我国某省(市、区)城;人口统计表,读表完成14 -15题。



14.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播种面积减少 B.人口总量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

15.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A.上海市 B.江苏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四川省

读我国某校20l3年9月23日旗杆(高5米)影子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完成16 - 17题。



16.该地区的农业

A.属于混合农业地域类型 B.机械化和规模化水平高

C.容易受伏旱天气的影响 D.地形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17.该地区北缘近几年发展起水稻种值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交通 C.技术 D.市场

读甲、乙两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l8 -19题。



18.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A.中国的西宁 B.美国旧金由的硅谷

C.印度的新德里 D.澳大利亚的悉尼

l9.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且布局合理的工业是

A.恒河三角洲建棉纺织厂 B.东京建石油化工厂

C.广东东莞市建制糖厂 D.上海建钢铁厂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0 -21题。



20.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渡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1.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势平垣,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读三江平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2 -23题。



22.三江平原

A.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是主要发展方向

B. 与东欧平原的形成原因相同

C.冻土层广布是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D. 人均耕地面积大但机械化水平低 。

23.在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过程中

A.①在增大 B.②在增大 C.③季节变化增大 D.④在增大

读我国桌区域图,完成24 - 25题。



24.①地植被比②地更加繁茂的原因是

A.①地受热带风 影响小 B.①地坡度平缓,土层深厚

C.②地为阴坡,光照条件差 D.②地海拔高,热量条件差

25.近年来甲地不断接受深圳的产业转移,其优势条件有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海陆交通便利③矿产资源丰富④河流水能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6月28日,中国经济特区喀什论坛在新疆喀什隆重召开。新疆沙漠面积43.04万平方千米,占我国沙漠面积的近60%。在中国的十大沙漠中,新疆占了3个,分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第1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第2位)、库姆塔格沙漠(第9位)。下图为新疆区域图。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2分)

(2)试分析新疆沙漠广布的自然原因。(3分)

(3)试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4)新疆现有引水方式不能满足对水的需求,为解决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你有什么建议?(3分)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6月7日,第十二届财富全球论坛召开期间,又有一大批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宣布进驻成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成都IT产业已在世界IT产业版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目前成都已跻身中国IT产业第四极,成为西部地区的领头羊。下图为成渝经济区域图。



(1)描述图示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2分)

(2)简述图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3)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一般先承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而成都却承接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试分析其原因。(6分)

28(13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J3年8月12日8时至14时,嫩江上游尼尔基水库(位置见下图)库区空降暴雨,受此影响,尼尔基水库12日14时入库洪峰流量迭9.440立方米每秒,为起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尼尔基水库本次共控制下泄流量550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42%。



(1)据图指出甲-乙沿线主要农业土地类型的分布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6分)

(2)试分析此次嫩江流域出现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以及尼尔基水库的作用。(3分)

(3)请你为减轻嫩江流域洪涝荧害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4分)

29. (13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北麓;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流经印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在盂加拉国境内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平原及角州地区农民大量种植单位面积产量比较低的深水稻。深水稻田可以养鱼,深水稻修长的茎能为鱼提供良好的栖身之所。下图为南亚部分区域图。



(1)推测雅鲁藏布江与恒河之闻的山脉对南亚地区气温和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的影响分别是什么?(3分)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试分析该大峡谷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5分)

(3)分析该区域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发展深水稻种植的原因。(5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4届高三12月第二次段考地理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江苏省如东县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四校联考地理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宁阳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山东省威海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