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下列地理现象,不是反映陆地环境差异性的是( )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而江南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3、4题。 3.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图中①-②-③的变化 B.图中③-④-⑤的变化 C.图中①-③-⑤的变化 D.图中①-⑥的变化 4.图中⑤处的天然植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温带荒漠 读右图谋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回答5-7题 5、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所处 的温度带可能是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亚寒带 6、导致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景观形成的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差异 B、水分状况 C、热量条件 D、土壤差异 7、一般来说,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 A、北纬10°,海拔4000米处 B、北纬40°,海拔4000米处 C、北纬10°,海拔1000米处 D、北纬40°,海拔1000米处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地,山地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8—9题。 8.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9.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麓气温T(T冬、T夏分别表示冬、 夏季气温)应是( ) A.T冬<18℃ B.T夏<18℃ C.T冬<10℃ D.T夏<20℃ ‘ 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11.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25℃等温线向西折向纬度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 A.山脉的延伸 B.植被的稀疏 C.沿岸的寒流 D.河流的流向 13.图中①、②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C.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读右下图,完成14~15题。 14.自然带①为热带雨林带,它并不是出现在赤道附近,而是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15.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读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完成16~17题。 16.①②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来源:学&科&网] 17.②③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量 C.光照 D.坡向 图4是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字母代表自然带类型)。 读图4,回答第18、19题。 18.g为热带雨林带,其形成原因有 ①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②受西风带影响 ③沿岸有暖流经过 ④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图中自然带 A.d均分布在大陆东岸 B.h内部相同植被类型在东西坡分布高度一致 C.a—b—c体现以热量变化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D.d—e—f的变化类似于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21.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回答22~23题。 22.该森林带是( ) A.常绿阔叶林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 23.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读东欧和北亚的植物和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左图沿线植物和农业带分布规律的形成基础是( )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海拔 25.上图分布示意图与右图中甲~丁四线所经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6.左图中草原带形成的原因是(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C.冬季风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D.多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较为丰富 右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判断下面2题。 27、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A.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积雪冰川带 B.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 C.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积雪冰川带 D.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 28、该山南坡比北坡垂直自然带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南坡 A.纬度低 B.相对高度大 C.向阳坡 D.迎风坡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轻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根据以下材料,完成29—30题。 29.读上图表,判定方框I、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30.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二、综合题 3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
(1)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请你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体现整体性的。 33.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______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现象,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4)图中D处的植被会对全球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5)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 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 D 2. C 3. B 4. D 5. C 6. A 7. A 8. B 9. B 10. A 11. B 12. C 13. A 14. D 15. D 16. A 17. B 18. D 19. C 20. A 21. B 22. D 23. B 24. B 25. B 26. B 27. A 28. B 29. C 30. A 32. (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中。 (2)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 (3)由此可知,自然地理五大要素(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牵一发而动全身,水土流失过程正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33、 (1)南极洲 该山脉可能升高。 原因: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2)非地带性 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为背风坡,降水少 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 整体性
(5)森林被砍伐,其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降水以地面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