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晚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历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代,可以推知当时环境特点为( ) A.气候干燥、冷热多变 B.藻类植物繁盛 C.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D.气候湿润、森林密布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2--4题。 2.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3.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4.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产生土壤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右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迹地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及判断依据组合正确的是 ( ) A.东、西、南、北——地形、水源 B.北、南、西、东——热量、光照 C.南、北、东、西——土壤、水源 D.西、东、南、北——地形、光照 6.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 ( ) A.水旱灾害频繁 B.沙尘天气加重 C.物种减少 D.地震灾害 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 ) A.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积雪冰川带 B.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 C.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积雪冰川带 D.积雪冰川带、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 8.该山南坡比北坡垂直自然带显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南坡 ( ) ①纬度低 ②相对高度大 ③向阳坡 ④迎风坡 A.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6月10日推出了一本记录过去几十年中非洲在环境方面经历的种种变化的图片册。图片册收录了不同时期在非洲各国的100多个地点上空拍摄的300多幅卫星图片,展示了人类开发活动、人口增长、气候变化乃至武装冲突等因素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读下图回答9--10题。 9.与自然带②→③→④更替相似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⑥→⑤→④ D.①→⑤→④ 10.下列各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是 ( )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 C.③、⑥两地 D.①、⑥两地 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09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 )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素质高 12.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 ( ) A.A城 B.D城 C.E城 D.F城 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径五个省,总长约1 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下图为宁西铁路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域通过,主要原因是 ( )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 14.为防止图中切坡处滑坡、崩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砌石护坡 B.植树造林 C.种花植草 D.修建梯田 读“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以及Q区域的等高线图”,完成15题。 15.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据此回答16--17题。(注:图中盐度等值线数值均为15.4‰) 16.2009年2月12日,入侵长江口的第三次咸潮高 峰时,取水口氯化物浓度曾达到每升1000毫克。咸潮发生时,长江口以东海区海水的实际盐度最有可能是图内四条曲线中的 ( ) A.a B.b C.c D.d 17.2009年11月12日,受入秋以来的持续干旱及天文大潮的影响,近段时间珠江口广州、中山、珠海等城市相继受到咸潮袭击。以下描述中,可成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 ( ) ①南粤大地的干旱 ②珠江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 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 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 ⑤作为城市水源的 河水用量增加 ⑥离岸风的吹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④⑤⑥ 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18---20题。 环境问题 地区 甲 乙 丙 丁 粤 ☆☆ ☆☆ ☆☆☆☆ 川 ☆☆☆ ☆ ☆☆☆ 新 ☆ ☆☆ ☆☆☆☆ 晋 ☆☆☆☆ ☆☆☆ ☆ ☆ 18.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寒潮、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寒潮 19.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形 C.降水充沛 D.纬度位置 20.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有 ( )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读2009年2月2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回答21--22题。 22.图中所示灾害分布,受灾最严重的粮食作物是( ) A.冬小麦 B.春小麦 C.玉米 D.水稻 21.下图所示天气系统中,造成华北地区干旱的是 ( ) 下图为某区域量化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示意图,结合此图回答23--24题。 23.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大小 ( ) A.与人工生态需水量无关 B.不需考虑水质和境外跨流域调水因素 C.与地下径流量无关 D.随水资源开发阶段和条件不同而变化 24.图中箭头①集中表现在 ( ) A.对地表状况的改变上 B.空气质量的高低上 C.生物数量的变化上 D.城市数量的变化上
下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径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25题。 25.图中反映了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过程,最大降水量与最大径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 ( ) ①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②流域内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提高 ③全球气候变暖 ④退耕还沼,退耕还湖效果显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班级 姓名 考号 分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综合题(50分) 26.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分析A处聚落形态及其形成的条件。 (2)据图分析,与A处相比,B处聚落密度较 ,大致呈 状分布。A、B、C、D四个聚落中, 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原因是 。 (3)本地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 。 27.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读中国近30年气温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上图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 (2)全球气候的这种变化趋势,造成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28.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图1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② ,③ ,④ 。 (2)图1中自然带从⑤→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 规律和 规律。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没有分布,原因是 ; (4)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1中的 (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的名称是 ,原因是 。 (5)自然带⑤在 洲分布最广。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商周时代的甲骨文上就有“帆”字,公元前2世纪已出现风筝、风车,10~12世纪(北宋、南宋)为风车繁盛时期,至14世纪传入欧洲,荷兰利用风车抽水造陆。 材料二 中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图和新疆达坂城简图。 (1)与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具有哪些特点?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哪些意义? (2)我国风能资源蕴藏以“三北”地区的草原戈壁、东部和东南沿海及其附近岛屿最为丰富。请分别说明这两个地区的主要风向及风能密度大的原因。 (3)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每年有大量风能白白“吹光”。近期对风能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地区有:华东及华南沿海地区、华北地区、东北老工业地区。请回答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优先开发利用风能?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