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地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学前考试地理试题
文件大小 857KB
所属分类 高三地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9-16 8:31:08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华山中学高三年级学前考试试卷

地 理 试 卷201408

一、单项选择题(共41道小题,每题2分,共82分)

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据此完成5题:

4.在西部开发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 )

①对国土整治三峡工程实施进行监控

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 ④可以直接为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5~8题。

5.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6.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7.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8.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据此回答9~13题。

9.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渡放牧

10.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人类活动 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

11.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 ( ) A.过度放牧 B.过度开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2.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裸岩 D.次生盐渍化

13.下列有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本区荒漠化趋于严重

B.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C.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D.宁夏沙坡头采用方格状的沙障固沙,是为了保护兰新铁路被腾格里沙漠的侵袭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4~16题。

1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6.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17.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 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8.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 B.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环境水量和水质

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19.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和整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治了洪灾 B.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C.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0.下列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河口外海域沙丁鱼增加 B.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严重

C.防止了水灾和旱灾 D.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

21.右图中城市P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技术的研发人才

读图4,回答22~25题。

22.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水源 B.地形

C.光照 D.土壤

23.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24.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25.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回答26~28题。

26.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 B.南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北部和中部地区

27.图 5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A.

B.

C.

D.

28.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

优势条件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29.图2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I阶段 II阶段 III阶段

图2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30.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 ④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1. 汶川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27~28题。

32.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D. 为商业网点选址

33.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34.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

A.自己所在的季节 B.自己所在地的天气

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D.自己所在地的气候

35.“数字地球”是

A.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

B.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C.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

D.用GPS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学前考试

地 理 答 题 卡

二·增补选择题,要求不变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36~37题。

36.图中所示地区最大高差可能是 (  )

A.200米 B.150米 C.225米 D.174米

37·图中两条无标注的闭合等高线的数值可能分别为:

A.  125米 175米  B.150米 200米 C. 150米 175米 D.125米 200米

? 项目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今日

6:50

16:52



明日

6:49

16:53





右表为“我国某地连续两天日出、日落时刻

(北京时间)表”,据表完成38~39题

38.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

D.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39.该地经度大约是

? A.112.5°E??? B.122°E???

C.90.5°E? D. 118°E????

读经纬网图,某日,不同纬度的昼长、日出时刻不等。其中巴西利亚的昼长为11小时40分。据此回答40~41题。

40.该日巴西利亚与基多日出时间相差

A.2小时

B.2小时10分

C.1小时40分

D.1小时50分

41.居住在巴西利亚的某人,于该日9:00(地方时)出发,坐4小时的飞机到达基多,此人这一天经历的昼长应为(  )

A.11小时 50分钟  

B.12小时40分钟

C.13小时50分钟   

D.14小时10分钟

三·、综合题

42.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读“产业典型产品周期与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

(1)从国际分工角度看,处于不同级别的下列东亚国家,重点发展哪一阶段的产业:

①日本 ②韩国 ③中国 ④朝鲜

(2)分析图B,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__________环节,原因是 。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和不利的状况,在接受产业发达国家转移时应采取的对策是:

43.读图7“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图9

表2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炭

天然气



优点

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

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缺点

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资料: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如图所示)。新疆的天然气非常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相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利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很大(以煤炭为主)。长期以来这里能源资源贫乏,所需能源主要从外区调入。

(1)试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增加就业机会 B.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C.改善生态环境 D.减少财政收入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和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4分

201408华山中学高三年级学前考试试卷地理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D

D

A

B

B

C

D

A

B

C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C

A

D

B

B

C

A

A

A

C

A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C

B

C

B

A

D

A

D

C

C

B

D



37

38

39

40

41

















C

A

B

D

C



















36.8分

(1) ①开发期 ②增长期 ③成熟期 ④衰退期(4分)

(2) 一般加工 一般加工环节的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量较大;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低。(2分)

对策:尽可能引进处于研发期、增长期的产业以及附加值高的生产环节。(2分)

37.10分

(1)2分 天然气分布不均 经济发展不平衡 天然气对环境污染小

(2)2分A B

(3)2分 环境质量改善 生态良性发展

(4)4分 调入、调出区的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加以分析;做到资源和经济优势互补;在工程实施中注意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地理试题
·山东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1地理试题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天津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1地理试题
·全国2014年8月份百题精练2地理试题
·全国2014年8月份百题精练1地理试题
·云南省云龙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重庆市七校联盟2014届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