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图1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1.桥梁附近的河面水位海拔可能为 A.160米??? B.210米 C.260米??? D.310米 2.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最接近A.310米??? B.360米 C.410米??? D.560米 图2为某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3-5题。 3. 2020年该省的老年人口数约为 A.750百万 B.800百万 C.850百万 D.900百万 4.2013~2020年 A.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 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 D.人口总扶养比先降后升?? 5.如果该省2014年后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则之后十年内,该省 A.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B.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C.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 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6~7题。 6.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0°~23.26°N D.0°~23.26°S 7.在C→D→E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 ) A.一直向北 B.一直向南C.先向南再向北 D.先向北再向南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B.近些年来,乙国老年人口比重大于甲国? 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已为“现代型” ?D.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 9.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B.乙国的城市化进程减慢? C.甲国的劳动力丰富?????????????????D.乙国的城市大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10—12题?? 10.甲国发展经济的合理措施有??( ??)? A.利用海峡位置,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 B.利用湿热的气候资源,发展水稻种植业? C.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D.利用能源资源优势,发展石油出口业? 11.图中乙所在地不属于??(? ?)? A.美洲板块???????B.北美洲???????C.南美洲???????D.拉丁美洲? 12.某船从甲国附近海峡经过时正好是北京时间12时,此时乙国区时大约为?(??)? A. 23时 B. 12时 C. 6时 D. 18时 读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回答13~14题。 13.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拔高低 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 ③水流速度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松花江防汛部门为密切注意P河段冰情,可采取的合理手段是 A.利用GPS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 B.利用GIS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 C.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 D.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 下图是2014年3月下旬拍摄于邯郸郊区的一张景观照片。为了发展塘鱼养殖,某农户在耕地中开挖了水塘。水塘虽还没有人工蓄水,但在B处已经有了浅浅的一层。读图, 20.如图所示该地带成为欧洲经济发达核心地带,对其优势区位条件概括合理的是 ①地理位置优越,地域联系紧密,协作条件好 ②河网密布,水能丰富,环境优美 ③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人力资源丰富 ④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体系完整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21.(22分) 材料一 图10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甲、乙、丙、丁四河段均为M河一部分。 图10 材料二 图11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11 材料三??近年来该地区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春小麦的不利影响,采取覆盖免耕技术,即收割时留茬20 cm左右,收割后将秸秆均匀撒在地表,次年春播时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使春小麦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 (1)分析乙地形成鹅卵石堆积区的主要原因。(6分) ? (2)试解释M河乙丁河段为时令河的原因。(8分) (3)分析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8分) 22.读某地年等降水量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是什么?死海所在地区地形类型是什么?(4分) (2) 描述图中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6分) (3)分析图中海岸地区发展水果业的有利条件。(8分) (3)(12分)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每点2分,任答四点)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