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地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江淮十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文件大小 759KB
所属分类 高三地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11/28 11:22:48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考试时间:2016年9月3日】

“江淮十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 理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月形沙丘是在盛行风作用下,形成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沙丘两侧并顺沿风向伸展如一弯新月而得名。图1为某旅行者拍到的沙漠日出景观,冲洗出来的照片显示拍摄时间为9月23日8时0分(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此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B.埃及撒哈拉沙漠 C.智利阿塔卡玛沙漠 D.澳大利亚大沙沙漠

2.该沙漠地区盛行风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图2为我国某城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城市市区与郊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温差最大不超过4℃

②温差最大不超过5℃

③只考虑温度因素N点近地面的风向可能为东南风

④只考虑温度因素N点近地面的风向可能为西北风

⑤市区降水量小于郊区

⑥市区降水量大于郊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4.造成该城市近地面等温线由市区向郊区有规律变化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人为热的排放 B.建筑密度差异 C.工业活动差异 D.维度位置差异

古代埃及是19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崇拜太阳神,于公元前1257年建造阿布辛拜尔神庙。神庙有一条61米长的隧道,隧道尽头竖立着法老的塑像,一年中有两次-法老生日(2月21日)和法老登基日的清晨,阳光才能穿过隧道,照到尽头法老的塑像上(如图3)。读图回到5-6题。



5.神庙隧道口朝向为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6.法老登基的日期可能为

A.4月21日 B.6月22日 C.8月23日 D.10月21日

图4是水汽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图,图中的曲线为饱和曲线,甲乙丙丁的箭头方向分别代表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的途径。完成7-8题。



7.关于自然现象“露”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种途径而达到饱和的

A.甲,温度固定时,增加水汽而达饱和 B.乙,经升高温度及减少水汽含量达饱和

C.丙,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而达饱和 D.丁,经降低温度及增加水汽而达饱和

8.在自然界中,下列哪种情况最不可能发生水汽凝结现象

A.富含水汽的气流沿着迎风坡爬升 B.暖空气沿锋面上升

C.越过山脉于背风坡的含水汽气流 D.空气强烈对流上升

图5中a图是地质构造图,b图是华山西峰图,读图回答9-10题。



9.a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地垒

10.华山西峰地势陡峭,素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该地地质构造与图a中的哪处一样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6),回答11-12题。



11.按高纬到低纬的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12.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是

A.纬度低 B.海拔低 C.地处阴坡 D.地处背风坡

冰岛地处66°N左右,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因为北大西洋暖流的缘故,冰岛远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温暖。甚至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缘故,近几年的最高气温甚至达到过24℃。但是气温高并不一定就适合农作物生长。据此回答13-15题。

13.推测冰岛种植业不发达的最主要自然原因

A.地形崎岖不平 B.气候干旱少雨 C.日照强度不搞 D.湖泊星罗棋布

14.冰岛比较常见的农业景观是

A.牧场放牧 B.水稻种植 C.水果栽培 D.黄麻种植

15.冰岛粮食、蔬菜、水果基本依靠进口,但是西红柿、黄瓜产量可满足国内70%的消费。其原因最可能是

A.市场广阔 B.温室栽培 C.交通发达 D.保鲜冷藏技术进步

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也是中国最早的沙漠公路。图7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某路段景观,读图回答16-17题。



16.人们沿公路两边用“芦苇栅栏”和“芦苇方格”织成巨大的网兜,该“网兜”的重要作用是

A.调节局部气候 B.增加大气湿度 C.阻止游客进入 D.固定两侧流沙

17.公路两旁植物最显著的特性是

A.耐旱喜阴 B.耐旱耐碱 C.喜湿喜暖 D.喜酸耐旱

太行山区土地瘠薄。秋天的崖岸、屋顶、房前……只要是略有平坦之处,都铺满了红艳似火、明亮如霞的山楂,与直壁赤岩交相辉映。据此回答18-20题。

18.太行山区土地瘠薄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严重 B.地处干旱地区 C.土地沙化严重 D.土壤酸性加强

19.该地可以采取以下哪一措施来减轻上述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A.兴修水利建造灌渠 B.建设草方格沙障 C.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D.修建梯田种水稻

20.该地除适合种植山楂外,还盛产

A.柑橘 B.荔枝 C.橄榄 D.苹果

中国的风能资源非常丰富,据国家气象局资料,全国陆上50米高度层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等于300瓦/平方米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约73亿千瓦,8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91亿千瓦,但是我国的风能资源开发难度比欧美等国家要大。据此回答21-22题。

21.我国风能资源比较欧美国家开发难度大的原因可能是

A.市场需求量小 B.自然条件复杂 C.电力输送难度大 D.风电开发水平低

22.截至2010年底,中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关于风能资源开发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缓解我国常规能源严重缺乏的局面 B.占用耕地不利于农业发展

C.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D.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3-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6-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3.(18分)图8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汉水自P点到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6分)

(2)试从流速、含沙量两个方面比较图中南河与唐河水文特征的差异。(4分)

(3)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图中右上角)。平原部分离河越远则地势越低,至山边为最低。当地居民有“高莫高于河沿,低莫低于山边”之谚语。试推断该谚语所指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8分)

24.(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叶发源于西南川蜀之地。西北原不产茶,但因缘际会、天时地利,“南方之嘉木”也自南而北,在陇南扎下了根。这种茶在杭州之外也有种植,并被统称为“龙井”。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甘肃陇南市文县地处秦巴山地,最高海拔4187米,最低海拔550米,山地约占总面积的90%。该县成功栽培出龙井绿茶,这里自然条件适宜龙井种植。

材料二 茶树生长的环境要求一般比较高。土壤一般要求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mm以上。光照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气温日平均需10℃;最低不能低于-10℃。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以下。

材料三 甘肃省部分地理要素图(图9)



(1)试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茶叶发源于西南川蜀之地的原因。(4分)

(2)评价陇南文县茶叶种植的自然条件。(7分)

(3)有人认为文县应大面积种植茶树。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5分)

25.(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库曼斯坦大部分国土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着。值得庆幸的是,沙漠中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这些能源或许会让土库曼斯坦的未来充满阳光。

材料二 中亚输气管线示意图(图10)

材料三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贸易状况(图11)



(1)说出中国从土库曼斯坦大量进口天然气的意义。(6分)

(2)简述中亚输气管线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6分)

请考生在第26、27、28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6.(10分)【必修一】

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北麓,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图12为1990年-2010年和田地区流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和田河上、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7.(10分)【必修二】

乌兹别克斯坦号称“中亚之中”,是亚洲腹地中的腹地。该国可以用“桑与棉”来概括。制丝的蚕桑,纺织的棉花-曾经是汉唐时代中亚地区的主角。图13为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图。



指出乌兹别克斯坦生产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以及大量种植棉花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8.(10分)【必修三】

曾经,河北为自己所拥有的众多钢铁厂而自豪,河北的钢铁业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巨大贡献,获得了全国各界的关注和赞叹。但后来,由于利益的驱使和监管的缺失,河北的钢铁业却踏上了野蛮生长和无序发展的歧途,并最终成了华北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成了人人“喊打”的健康杀手。图14为河北省主要钢铁厂分布示意图。



评价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对该省带来的影响。

第一卷

1-22:ADCDA DCCBC ABCAB DBACD BC

第1-2题: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间计算)”及“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等内容。

第1小题的关键信息是“冲洗出来的照片显示拍摄时间为9月23日8时0分(北京时间)”,需要调动“地方时计算”等有关知识。9月23日为秋分日前后,各地日出地方时均为6时(不考虑地形、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北京时间即120°E地方时,比该地早2小时,可计算出该地经度为90°E左右。调动区域地理相关知识,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为A项。

第2小题:图中太阳位于日出方位,即正东方向,因此判断出沙丘缓坡应朝北,再结合“迎风坡缓,背风坡陡”这一关键信息,可知该地盛行(偏)北风,故选D项。

第3-4题: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大气受热过程(城市热岛效应)”等内容,要求考生具有判读等值(温)线的能力。

第3小题:读图可知,城区温度为30℃-31℃,郊区(如M、N地)温度为26℃-27℃计算可知温差为3℃-5℃,故①错,②正确。调动城市热岛效应等知识,可知郊区一般为高压区,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图中等温线即可以看成等压线,再考虑冬奥近地面风向特点,可知N地风向应该(偏)东风,故③正确,④错。由于市区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所以降水量较大,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答案应为C项。

第4小题:B、C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均为影响热岛效应形成的因素。该地为小尺度区域,纬度差异极小,因此答案为D项。

第5-6题: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内容。

第5小题:由题干可知,图示时间为2月21日清晨。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外,日出东偏南,故正确答案为A项。

第6小题:实际上问的是下列哪个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与2月21日相同。再接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知识,可知该日距两分日应有1个月的时间差,故正确答案应为D项。(实际上,A、B、C项所指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均在北半球,可直接排除)

第7-8题: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大气受热过程”等内容。

第7小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中信息的获取、解读能力。“露”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因降温凝结而成。关键在于“降温”而不是“增加水汽”(控制变量)。故正确答案为C项。

第8小题:ABD三项中均有“爬升”或“上升”字眼,水汽易降温凝结。C项描述的是下沉气流,气温上升,水汽难以凝结。故答案应为C项。

第9-10题: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地壳物质循环”等内容。

第9小题:从形态看,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新老位置看,中间老两翼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处为向斜,答案为B项目。

第10小题:由题干中的“华山西峰地势陡峭”这一信息可知,华山西峰为断层面。故答案应为C项。

第11-12题:

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内容。

第11小题:三座山脉均在我国,且基带海拔相同,不同的是山脉海拔和基带自然带类型,结合“山脉基带自然带一般与其水平自然带一致”这一规律,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第12小题:丙图山地为灌丛带,与甲乙两山地相比,缺失苔原带,这是由于山的海拔低(或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小)所致,故答案应为B项。

第13-15题: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等内容。

第13小题: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中“66°N”、“平原地貌”、“……比同纬度其他地方温暖”等信息,可以排除ABD三项,故正确答案为C项。

第14小题:在冰岛独特的气候及地形的综合影响下,其农业以牧业为主,常见的农作物不可能是水稻、水果和黄麻,故答案应为A项。

第15小题:冰岛维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温室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热量不足的问题,使得西红柿、黄瓜产量满足了国内部分消费,故答案应为B项。

第16-17题: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等内容。

第16小题:这种“网兜”的作用与教材上的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的作用相同,主要功能是截留土壤水分和固阻流沙。对于局部气候,大气湿度的影响微乎其微,故答案为D项。

第17小题:植被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该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强,冬春季节多大风,夏季高温炎热冬季寒冷干燥,温差大,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土壤呈碱性,多风沙,部分地区盐碱化严重。因此植被一般具有耐寒耐碱喜暖喜阳等特征,故答案应为B项。

第18-20题: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等内容。

第18小题:太行山区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由于夏季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贫瘠。故答案为A项。

第19小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措施主要应对的是旱涝灾害,B项是旱涝灾害,B项措施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治理,D项措施适用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故答案应为C项。

第20小题:太行山位于我国温带半湿润地区,盛产温带水果,ABC为热带或亚热带水果,故排除,得出答案为D项。

第21-22题:

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持续性发展的关系”等内容。

第21小题:结合我国自然、人文地理等知识,可判断A项表述与实际不符,C项的原因实际上是B项,D项不是开发难度大的原因而是结果,故答案为B项。

第22小题:我国的常规能源如煤炭等还是相当丰富的,因此A项表述不正确,我国风能资源富集区大多位于西北地区和沿海地区,风电场一般建设在海上、山脊上或是荒地上,占用耕地较少,故B项错误。风电属于清洁能源,不会加剧全球变暖趋势,故D项错误,因此得出答案应为C项。

第二卷

第23题:答案:(1)(6分)盆地(2分);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西、东、南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向南开口(2分);再从(2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2分)

(2)(4分)南河落差大、水流急(1分),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大(1分);唐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流速缓(1分),易于泥沙沉积,含沙量小(1分)。

(3)(8分)由于支流含沙量大,注入汉水带来大量泥沙(2分);汉水在本河段流经平原。流速较缓,泥沙沉积(2分),河床抬高甚至形成河中沙洲。在加上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常受洪水灾害(2分),沿河堤坝逐渐加高,造成平原部分离河越远则地势越低,至山冈边为最低,造成河谷地貌的倒置。(2分)

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第(1)小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200m)及分布状况(北、西、东、南四周高,中间低)即可判断出为盆地地形。

第(2)小题:流速一般受地势(落差)影响,含沙量一般受(植被、地形、沼泽吸附的影响),结合以上知识,不难总结出南河与唐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第(3)小题:由题干“平原部分离河越远则地势越低,至山边为最低。”可知,该处地势特点为自河流向山边降低。说明该处河流为地上网。再调动地上河形成原因(含沙量、地势、流速等),可分析得出答案。

第24题:答案:(1)(4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气候温和(1分),雨量充足,常年多雾(1分);(1月均温0℃左右)冬季气温较高,有利于茶树越冬(1分);地形多山,排水条件好(1分),土壤肥沃且呈酸性,适合茶树生长(1分);多高山,空气清新,多云雾,水质清洁,茶叶品质高(1分)。不利条件:冬季可能遇寒潮等恶劣天气(1分);冬春季节风沙、干旱(1分)。

(3)(5分)同意(1分)。有利于发挥地区自然条件优势,加强农业地域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百姓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有利于拉动与茶叶相关的产业发展等(理由答对2分得4分)。

不同意(1分)。大面积种植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增加了市场上的风险;农作物品种单一,不利于其他农作物的栽培等。(理由答对2点得4分)

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等内容。

第(1)小题:结合材料二茶树的生长习性,分析“西南川蜀之地”对应的自然环境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常年多雾;多山地丘陵地形;土质疏松且呈酸性),即可得出答案。

第(2)小题:结合材料一、二和图例,可推知文县气候(气温、降水、光照),地形、土壤方面的特征,再进行辩证分析,总结归纳可得出答案。

第(3)小题: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若答赞成,应该从“必要性”-大面积种植茶树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找论据。若答不赞成,可从“可行性”及“风险性”找论据。

第25题:答案:(1)(6分)提升国家能源安全:调节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改善日益严峻的大气环境;拉动天然气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就业等。(答对3点得6分)

(2)(6分)干旱缺水;冬春季风沙大;冬春季节寒潮;生态环境脆弱;地势地貌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薄弱等。(答对3点得6分)

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第(1)小题:我国是进口天然气的输入区,获得大量进口天然气后,必然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态产生巨大的影响。结合教材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意义归纳方法,不难总结出答案。

第(2)小题:交通线(含管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一般可从自然及人文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干旱缺水,冬春季节风沙大、多寒潮,生态环境脆弱、地势地貌条件复杂等,这些都是自然障碍或困难。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是人文方面的问题。

选做题

第26题:答案: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4分);土地荒漠化加剧(3分);植被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3分)。

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

从图13可以看出,和田河上、中游地区林草地面积减少,耕地、水域尤其是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较多,可推知植被被破坏严重。再结合和田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干旱、荒漠化等,可以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实际上还有环境污染)等角度归纳出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27题:答案:有利自然条件:有丰富的雪山融水灌溉;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有充足的光热;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沙质土壤适合棉花种植。(任意答出3点得6分)

不利影响: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导致土壤退化(或荒漠化)(2分);取水灌溉导致河流中下游缺水、本地区土壤盐碱化加剧等(2分)。

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自然环境特点是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沙质土壤广布,由此可以总结出“盛产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大规模种植棉花的不利影响类似于美国田纳西河流早期的高强度种植棉花的影响,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导致土地退化(或荒漠化);取水灌溉导致河流中下游缺水、本地区土壤盐碱化加剧等。

第28题:答案:有利影响:促进劳动力就业(2分);拉动于钢铁相关产业的发展(2分);提高居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等(2分)。

不利影响:(大气、水、土地等)环境污染严重;交通运输压力增大;占地面积广,导致地价上升;钢铁企业增多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等。(不利影响任答出2点得4分)

说明:本题考查了《课程标准》中“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区域存在党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等内容。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新荣中学高三优生选拔试题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地理
·广东省湛江一中等“四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地理
·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8月月考地理试卷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 地理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地理
·广东省佛山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地理试卷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地理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