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到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 )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有共同性? D、优秀文化能激发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4、目前,已有357所孔子学院遍及全球,1亿多外国人热衷学汉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得越来越多,折射出中华文化正在更自信地走出去。假如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写一篇演讲稿,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文化理论视角是( ) ①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②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③文化与综合国力 ④中国文化主导世界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要( ?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排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6、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7、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一打就垮”和“不打自垮”都说明了必须提高( ? ?) A、国家的民族精神 B、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C、国家的科技水平 D、国家的综合实力 9、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表明爱国主义(??) A、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C、是每个人的价值追求 D、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10、“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2014年感动中这人物—拾荒助学子的高龄孤寡“环保”老人刘盛兰用行动诠释了 A、甘于清苦的作风 B、崇仁厚德的品质 C、坚守职业的信念 D、永不言败的精神 1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①哲学的智慧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人们创造哲学的目的就是更好的认识世界 ④哲学能为生活实践提供指导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以前人们遇到大旱,就到龙王庙烧香、祈祷等方法求雨抗旱。现在人们再遇到干旱,就会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进行抗旱。从哲学角度看,说明( ? ?) A、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 B、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人民当家作主,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13、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这些发现表明( ? ?) A、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 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D、科学家的发现决定了宇宙间物质的具体形态 14、生活中有些人希望通过算命等方式寻求未知,借由“灵符”改变命运。因此部分“风水从业者”通过自我神化包装,以“风水大师”、风水机构为名,借由淘宝网等互联交易平台高价兜售“灵符”等风水吉祥物,赚取高额利润。这说明( ? ) A、网络交易平台应帮助消费者普及风水知识 B、唯心主义者借助网络攫取物质利益 C、通过算命寻求未知是形而上,自我神话包装讲究辩证法 D、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容易上当受骗 15、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随着“玉兔号”月球车顺利抵达月面,中华民族的“奔月梦”又跨出了一大步。中华民族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 ? ) A、“梦想”都能在人们的主观努力中实现 B、“梦想”通常能把观念存在变成现实存在 C、“梦想”源于奇妙的思维但却能引领现实 D、“梦想”往往能成为人类不断前进的明灯 16、加拿大女作家门罗,以其心理现实主义(指对现实生活的如实描写与某些象征、怪诞手法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赢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这种心理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 A、是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依据的 B、源自于作者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作者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作者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17、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 ?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18、2014年,注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深化改革的又一个关键年份,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这蕴含的哲理是( ? )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④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9、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启示我们( ? ) 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C、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0、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通过实验发现,凡是在黑夜间翻耕的土壤中,仅有百分之二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而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百分之八十。这表明( ? ?) ①事物运动的规律不一定是客观的 ? ? ?②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③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1、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告诉我们( ? ) A、承认相对静止 B、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C、学会系统优化 D、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哈大(哈尔滨至大连)高铁由原铁道部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政府共同出资兴建,将大大拉近东北地区主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增进东北主要城市与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心城市的联系,推动东北地区的发展.这表明( ? ?)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②人为事物联系是自在事物联系的基础 ③人们可以创造新的具体的联系形式 ? ④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3、10月7日21时49分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造成景谷县约9.27万人受灾.这说明( ? ?) A、世界处于绝对运动之中,自然界的运动无规律可循 B、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C、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24、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发展观点的是( ? )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 25、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 ?) 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 B、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 C、新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D、旧事物总是和新事物斗争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材料: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10分)? 27、材料一 湖南省经过广泛征集后提炼的能代表湖南人民精神面貌的湖南精神是“忠诚、担当、求是、图强”。这一精神,为湖南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和影响着湖南人民团结奋斗. 材料二 我国许多城市重视人文环境建设,经济是城市的骨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文明城市的核心所在。它对人的素质提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整个创业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的竞争优势。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城市发展为什么要建设人文环境、培育人文精神?(10分) 28、材料:2014、12、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资源环境约束的新常态即资源环境已对经济发展形成了硬约束,经济将转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目前,在农村运用最典型的就是沼气,将人与畜禽的粪便、农业的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沼气的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是广大农村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10分) 29、材料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2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损失巨大。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兴水利——珠江调水,引江济太,南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10分) 材料二:2014年10月22日,北京市经历了一场漫天的雾霾,人们非常留恋早前的“APEC蓝”。近几年来“雾霾”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究其成因,人们开始深刻反思目前生产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开始呼吁一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2)请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结合材料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10分) 27、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城市发展为什么要建设人文环境、培育人文精神?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建设人文环境、培育人文精神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建设人文环境、培育人文精神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人文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④文化塑造人生。人文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促进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28、材料是如何体 29(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 ?①必须了解和尊重客观实际情况。材料中我们治水必须从我国的水多、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出发。 ②必须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严重,这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而定水策正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 ③必须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定水策必将推动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④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水多、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定水策、兴水利,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自身。 (2)请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结合材料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12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雾霾造成的危害引导了人们探究雾霾的成因,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动力。雾霾气候问题的出现推动人们反思生产生活方式。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