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政治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高2013-2014学年高一暑假假期作业政治试题(5)
文件大小 450KB
所属分类 高一政治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8-14 9:24:50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2016届政治暑期作业(五)

《生活与哲学》 第4-5课:唯物论

一、课本预习

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 的,都有 史,都是 组成部分,自然界 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 的结果,人类社会 的物质体系。构成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 和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

(3)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 。

唯一特性: (不依赖人的意识);

【易错易混点】不能准确理解物质的含义: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含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客观存在的但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意识和精神现象。

考点2.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及运动的基本形式和静止

运动:是指 。

运动的形式有: 运动、 运动、 运动、 运动、 运动和 运动。

静止:静止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 ,其 没有发生变化;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物体在 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 根本不存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① 含义不同。(略)

② 特点不同。运动是 的、 的、 的;静止是 的、有 的、 的。

联系:静止是一种 的运动,是运动的 ,绝对运动中包含 ,相对静止中包含着 ;物质世界是 和 的统一。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易错易混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 和 。

考点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 的、 的、 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 、 。规律是普遍的, 、 和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和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和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考点4.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 的产物。意识既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更是 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 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 。人脑是高度发展的 ,是意识活动的 。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意识只是人脑 的机能,电脑只能 人脑。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意识是 的反映。意识是 的主观映像。离开了 ,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意识的 是主观的,意识的 是客观的。

【易错易混点】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不管什么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误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警示:(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说的是一种可能性,由于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意识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说意识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正确的。

(2)“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是错误的,只有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而不符合的意识则不是。

考点5.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 (意识的特征)。人不仅能反映事物 ,而且能把握事物的 。人不仅能认识 ,还能追溯 ,预测 。

②意识活动的 和 ,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 。世界上只有尚未 ,而没有 。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①人能够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从深度看,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从广度看,意识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②人能够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从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看:意识对 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 ,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 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从意识与人自身的关系看:意识对于 具有 和 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易错易混点】不能否认但也不能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是前提,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性的。

误区: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警示:(1)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是指意识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来改造客观世界。 (2)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使之发生变化,是一种从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应用范围】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加强“诚信”;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二、习题精炼

1.右面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启示我们 (  )。

A.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国家的做法坚持了 (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实事求是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把握事物间的联系,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4.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多次发生特大自然灾害,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1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表明 (  )。

①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②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漫画《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①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③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

A.①② B.②④[来源:学C.①③ D.②③

7.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 (  )。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

8.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 (  )。

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  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 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当今世界人们已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漫画中这个人的错误在于(  )。

①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没有看到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③没有认识到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④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1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

可胜用也”。这表明 (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12.右面漫画启示我们 (  )。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尊重规律的客观性

D.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

13.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14.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 (  )。

A.规律只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B.世界的本质是具有规律性

C.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5. 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现的哲理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6.“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我们才能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

A.精神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B.只有忧患意识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C.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D.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17.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私庄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致35名矿工遇难。国务院事故调查小组初步分析认定,

这是一起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导致的特大事故。这表明(  )。

①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②人类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 

③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相互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

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D.在实践中人们总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19.国庆当天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和庆祝活动。此前,中央气象台成功预报了国庆期间北京的天气以晴好为主。这说明 (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③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20.大力发扬“越过千山万水”“想过千方百计”“说过千言万语”“经过千难万险”“吃过千辛万苦”的“五千精神”,是浙江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这表明 (  )。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1.2011年5月9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深入贵州黔南州贵定县甘溪林场,实地考察生态建设和保护情况时

强调,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国家和各级的生态保护

补偿制度要不断健全,补偿规模还要加大。总的来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

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根据所学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回答:

(1)我们为什么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

(2)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

22.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按照计划,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可以用来进行科学实验、生产、太空观测、侦察、在太空中储备物质等多种用途。在对地观测方面,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

(1)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哲学道理?

(2)请分析上述道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3.湿地是地球的肾。近年来,我们对于湿地保护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一味地追求原始,存在“打破旧世界、恢复原生态”的冲动。时空变化是不可能复原的,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就像春秋时代楚人“刻舟求剑”一样可笑。因此,我们既要反对改造自然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

(1)材料中说,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就像春秋时代楚人“刻舟求剑”一样可笑。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楚人刻舟

求剑的可笑所在。(4分)

(2)“我们既要反对改造自然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这句话蕴涵了

什么 哲学道理?(6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高2013-2014学年高一暑假假期作业政治试题(4)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高2013-2014学年高一暑假假期作业政治试题(3)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高2013-2014学年高一暑假假期作业政治试题(2)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安徽省滁州市高级中学联谊会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北京四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辽宁省锦州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