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化学键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概念同化即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输入新的信息,让学生形成新的概念。奥苏伯尔指出: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的方式。进行概念的同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新学习的概念本身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具备同化新概念的适当观念。
本节教材中离子键概念的形成就可以通过概念的同化来完成,即氯化钠的形成(初中已有知识)→钠和氯为什么不叠在一起(新问题)→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什么→这些粒子间有什么作用。这样层层递推,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科学素质;此外,还可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概念的本质),掌握概念的外延(适用范围),洞察概念的发展。
如化学键的概念为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其内涵为相互作用;外延是存在于原子之间,“强烈”一词则是相互作用的定语,其能量范围在125kJ/mol以上;两个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是现阶段所研究的内容,多个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则是后续课程中所研究的内容,金属键、1,3-丁二烯、苯分子内的离域π键则是化学键的发展。
以往,有关化学键的教学内容一直是先讲化学键,再讲离子键和共价键。在过去的教学中和这次教材研讨中,很多人反应这部分内容不好讲。这部分内容知识点的难度并不很大,课时也不少,效果为什么不理想呢?经反复研究论证,我们认为,这部分内容过去的编排顺序不尽合理。过去中学与大学教材的编排顺序是一致的,这个顺序与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目的、要求是相适应的,但与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目的、要求就不那么适应了。
从高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在初中他们已学习过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知识,这部分内容距高二的离子键、共价键概念只有一步之遥;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来看,有关化学键的知识,化学I只要求了解化学键、理解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也就是说,这部分教学内容最终达到的目的并不高,对离子键、共价键和化学键都只是形成概念而已。在这种情况下,
抛开初中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知识这一基础,先讲化学键,再讲离子键和共价键。显然是舍近求远了,好比是从第一节台阶一下子跨到第三节,然后返身下到第二节。这既不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也不符合循序渐近的教学原则。通过讨论,教材改为在初中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先引出离子键、共价键,从这两种键再归纳出化学键。这样不仅使这部分内容与初中知识更紧密衔接起来,也使之更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同时还降低了知识的梯度,使之便教易学。
新教材删去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内容,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新教材的编写顺序是趣味实验→讨论分析→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的概念及本质。这一顺序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新概念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增长。
本节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
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建议
共价键的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复习初中化学课本中关于共价化合物的内容
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已学习过的H2和Cl2反应生成HCl的知识,通过课堂讨论进行复习与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自主建构共价键的概念。建议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知识展开讨论,使学生对共价键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1)共价键的成因
(2)共价键形成的表示方法
(3)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区别
关于配位键的知识,教师可视具体情况而决定讲还是不讲。
教学建议
化学键的教学建议
在新教材中把化学键的概念放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建议分成两个部分处理:
(1)化学键的概念及分类
通过讨论元素的数量与物质的数量的巨大差别,引导学生将看问题的角度从宏观的物质世界延伸到微观世界,引出化学键的概念,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化学键的特点。
(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从离子键和共价键归纳总结出化学键的形成原因,以H2+Cl2=2HCl为例,运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并形成初步认识: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教学建议
离子键的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在初中学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以及前面刚刚学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讨论、计算机辅助、教师讲授等方法,归纳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并进一步形成化学键的概念;通过化学键的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形象生动的微观物质世界,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离子键的教学建议: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复习初中课本中离子化合物的内容。重点复习:(1)离子的特点,(2)离子与原子的区别;(3)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已学习过的Na和Cl2反应生成NaCl的知识,通过课堂讨论进行复习与提升。讨论可以通过教师事先设定一系列问题的方式进行,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的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并要注意适当的引入计算机辅助,使知识形象化,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知识,思考讨论:
(1)成键的主要原因
(2)成键的微粒
(3)成键的性质
在此过程中介绍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及物质的形成过程,帮助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本质和形成条件。
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介绍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关系,加强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由于离子化合物在通常情况下以晶体的形式存在,为了让学生对离子键在物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资料,指导学生阅读资料;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