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历史 -> 高一下学期 ->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5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在大革命失败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三大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了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革命力量得到了发展。毛泽东及时从斗争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从理论上指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这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逐步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了发展。反“围剿”的军事斗争,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都得以顺利进行,红色政权屹立在中国大地上。

重点分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是重点。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井冈山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发展红军武装,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这些革命实践,开创了土地革命时期第一个“工农武装割据”的范例。正是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方向。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和井冈山根据地示范影响下,全国各地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学习该部分内容,可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进而从整体上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其指导下的革命实践在土地革命时期乃至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所起的历史作用。

重点突破
  演示动画《秋收起义军进军井冈山》,引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讲解。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会存在?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反革命势力在农村较薄弱;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南方的革命群众基础有较好;三大起义后,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等。

难点分析
  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解是难点。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比较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背景,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使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有较深刻的认识。

难点突破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1927年的三大起义、八七会议、创建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探索。尽管斗争是曲折的,但就是这种曲折的斗争,才使毛泽东等逐步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也正是因为这一理论来源于实践,符合中国的国情,所以才使红军壮大,根据地增多,建立统一的苏维埃政权,根据地的反封建斗争、土地革命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结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相互关系来理解“工农武装割据”这一理论。特别要强调它的理论、实践意义。

课内探究活动

  在学生阅读课文“工农武装起义”一目的基础上,填写下面的表格:

 

起义时间

领导人

特点

意义以及教训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并引导学生总结三大起义的历史功绩、教训。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