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教材分析
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1947年开始,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士改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基础上,解放战争第二年,解放军发起战略反攻,三路大军展开成品字阵势,驰骋中原,打破了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其他解放区的反攻顺利进行。战略反攻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敌我力量对比起了巨大变化,战略决战时机成熟。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决战。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全国的胜利指日可待。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重点分析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战略决战的胜利是本节重点。
变革土地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不解决土地问题,就不可能把广大农民真正的发动起来,也不可能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在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内矛盾,分别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士地改革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为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而制订的减租减息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为了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士地革命纲领。要使学生认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是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国民党政治上十分孤立,后方不稳;而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政权巩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因此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展开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突破
讲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时,可联系以前学过的这方面的史实,如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通过比较,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阶级土地改革运动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团结大多数民众,保证革命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二,土地改革的具体路线。通过比较几次土改,更好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认识中国共产党正走向成熟。第三,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重点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及实施的情况,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一个可靠保证。
讲解战略决战的胜利时,教师可选择部分影像资料,并引导学生注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进行战略决战的原因,并将之列出简表。讲解三大战役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或有关记录片,应补充每次战役胜利的意义。
难点分析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进程的关系是本节难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是否能够真正调动起来,投身于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是关系解放区民主政权能否巩固,工农联盟能否巩固以及解放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又有效地保证了土改的进行,保卫了土地改革的成果。要引导学生体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体会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作用,从而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难点突破
利用展示有关反映解放区的农民得到土地后喜悦与踊跃参军的历史图片,使学生认识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