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历史 -> 高一下学期 -> 第五章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6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53年1月~1956年12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成功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课堂导入

  第一种方案:通过教师回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目标以及建国后进行的一系列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斗争和努力等内容,导入本课。

  第二种方案:教师结合前两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到:“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西方侵略者之所以可以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根本原因何在?抗美援朝胜利后,新中国是否彻底消除了这一威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导入新课。

重点分析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本节内容的重点。这一内容与前面所学过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有关内容和本章第一、二节的内容有直接联系,要引导学生联系这些知识,理解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及开展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三大改造对工业化建设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认识进行三大改造的重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突破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一化三改造”)。然后指导学生分析“总路线”的实质,“一化”与“三改造”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简单介绍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后,重点分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原因和意义。

难点分析

  三大改造的方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我们党和政府对于三大改造采取了不同于苏联的方式,且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本身也不同。这一难点的出现,既是由于三大改造所采取的方式这一知识本身的错综复杂,也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所限决定的。

难点突破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同国情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党和政府在三大改造中所采取的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保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选择,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在比较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填写表格如下:

 

中国

苏联

政治上

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共的朋友,是我们进行统战工作的对象;解放后,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党和政府的改造。

资产阶级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革命的对象;十月革命后,资产阶级拒绝接受改造。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拒绝与政府合作,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