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地理 -> 初二下学期 -> 第八章 中国的工业

第二节 工业的发展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21:41:00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教材首先采用读图设问的方式,对《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图提出问题,读图是以动态方式来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它反映出我国工业布局的趋势:从时间角度看,有两个层次: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中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几个大城市;第二,90年代我国工业发展的地区遍及东部和广大中西部地区。从空间角度看,也有两个层次:第一,原有和扩建的工业中心的分布;第二,新建的工业中心。通过阅读这幅地图,可以形象直观地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情况,回答读图问题。

  作为中国公民,理应对国家工业现代化进程有所了解,于是,教材运用发展的观点,通过比较方法,考察我国现代工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纵向比——反映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进程。从增长速度、工业结构、工业地区分布,论证旧中国工业的落后性、片面性和对外依赖性;同时展现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建设的巨大成就,雄辩地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旧对比为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好素材。

  横向比——由于工业现代化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化也就会增加新的内涵。所以,放眼世界,考察我国工业总量和人均产量同经济发达国家以及世界人均水平有何差距,能促使我们寻求工业发展的方向——要做好某些方面的工作,使工业进一步腾飞,尽快赶上世界发达国家。

  本节教材以发展观点、用纵横对比方式,考察我国工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一段教材,列举两组对比数据,透视旧中国工业的落后局面,明显地看到新中国工业产品几十倍、成百倍地增长。两组数字联起来,使人立即想到,新中国工业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真是一大奇迹。

  “独立的工业体系”,全段教材围绕工业部门结构由“残缺”→“齐全”,工业品由“洋货”→“国产”这8个字展开论述,充分体现了“有结构”,就“产生功能”这一原理。

  “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重在说明旧中国工业分布“不平衡”(偏集沿海),发展到今日的分布“较平衡”,这一字之差概括反映了我国各地区工业面貌的大改观(手工作坊→现代化工业)。这种变化既说明工业布局日益趋向合理化,也呈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的工业格局。 “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教材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产业特点以及布局特点。“读一读”的内容安排加深了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了解。

  “中国工业的前景”,表白了中国人民不会因取得巨大成就而止步不前,通过与发达国家比,与世界人均水平比,找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尽快赶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为此就要做好几项具体工作。

教法建议  

  讲述“中国工业的前景”时,应让学生了解“成就辉煌,差距巨大”的真实含义。其差距主要在现代技术、经营管理和人均产量三个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中国、美国和世界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人均产量的对比表(1999)”。要求学生在课堂内读表回答出五类工业品中,总量接近美国的有哪些?差距较大的是哪些?人均量接近美国的有哪几项?差距较大的是哪几项?和世界人均量比较哪几项差距大?哪几项较接近?通过反复比较,使学生领悟到我国工业虽成就巨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我们要尽快赶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

  为使“独立的工业体系”一段讲授得更加生动活泼,可事先选择适当的时间布置学生开展小型的社会调查活动,调查的项目有两个,一是旧中国进口的“洋货”有哪些?二是本地区在解放后建立了哪些工业生产部门?生产了哪些工业产品?上课时先由几名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后由其他学生补充,最后由教师总结,指出现在中国的独立工业体系已经建立,并且工业门类齐全。

  对“较高的增长速度”一段的讲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提供的两组数字及实例来加以说明,可分别事先制出两份表格,由学生填写有关数据。

  第一组 旧中国工业状况

  第二组 新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状况:

年份

原煤

原油

发电量

水泥

化肥

电视机

万吨

亿吨

万吨

亿千瓦小时

万吨

万吨

亿米

万吨

万台

1949

15.8

0.32

12

43

66

0.6

18.9

20

 

1957

535

1.31

146

193

686

15.1

50.5

86

 

1965

1223

2.32

1131

676

1634

172.6

62.8

146

0.44

1978

3178

6.18

10405

2566

6524

869.3

110.3

227

51.7

1980

3712

6.20

10595

3006

7986

1232.1

134.7

257

249.2

1985

4679

8.72

12490

4107

14595

1322.2

146.7

451

1667.7

1990

6635

10.80

13831

6212

20971

1879.7

188.8

582

2684.7

1993

6635

11.41

14492

8159

35674

2016.0

181.8

745

2884.8

1999

12426

10.45

16000

10077

57300

3251

250.0

559

3496

1949-1999的增长倍数

                 

  通过读图、计算,学生对“较高的增长速度”可以获得较深刻的认识。

  突出重点的教法建议

  1.新中国工业发展成就可通过二个方面论述突出此重点。

  (1)明确工业发展成就要从工业规模、总产值、人均产值、发展速度、现代化水平、工业部门结构、工业布局等方面加以评价。

  (2)通过新旧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中外(世界及主要发达国家)工业发展对比,理解新中国工业发展成就巨大,在国际上的地位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加快我国工业发展的措施可以:

  (1)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落后、农村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决定了我国必须进一步搞活国家大中型企业、改造传统工业、发展加工工业、在条件好的地区发展高新产业,农村正确发展乡镇企业等措施,才符合我国国情。 (2)从工业对原材料、能源的依赖及资源分布不平衡两方面出发,理解加强能源和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突破难点的教法建议

  中国工业布局趋于合理,难在对工业布局合理如何理解。

  (1)工业布局合理不等于平衡或均衡,不能误解为讲某一国家(或地区)工业布局合理,就是指工业在某地区平均分布。

  (2)工业布局合理与否是针对某一国家或地区而言,要从本国具体国情出发来评价是否合理。如我国沿海地区原有基础好、人口集中、交通方便、技术水平较高,故应加强发展沿海原有工业基地;内地面积广大、资源丰富,故应大力开发建设;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依靠本地(离土不离乡),故农村乡镇企业遍地开花。

  (3)可通过与其它国家工业布局对比,加深对我国工业布局合理性的理解。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