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
关于混合农业的教材分析
混合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生产形式比较稳定、分布比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只有经济发达国家的谷物种植业和畜牧业混合。教材首先提出了混合农业这一类型的概念。其次,教材指出这种类型的农业主要分布地区以及种植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种类。教材还特别提到中国混合农业与世界发达国家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的差别,并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为例简要说明我国混合农业的特点。本段教材的重点是介绍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模式。
教材通过一幅“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分布图”说明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在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其中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教材侧重讲述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模式。
关于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模式以及这种混合农业的优点,教材通过“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和“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表加以体现。从“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示意图中可以分析得出以下两个优点,一是此类农场属于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将耕种、放牧、休耕进行轮作,主要是为保持土壤的肥力和自然生产力,使经济再生产和土地的自然再生产和谐统一起来,以达到对土地的合理、有效的利用。二是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小麦种植面积和牧羊头数的多少,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农民具有决策权和自主权,当然这对农场主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农场主有较高的市场预测能力。从“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表中可以看出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中是交替进行的,两种农事活动的忙季在时间上是错开的,因此农民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教材接着讲述了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经营、销售的一般情况,从中可以了解这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以及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等特点。
本段教材最后提到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灌溉问题和澳大利亚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教材为此配备了一幅“大分水岭的雨影效应及东水西调”示意图,澳大利亚把这项水利工程称为雪山水利计划,这一工程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的农牧业的发展。
关于混合农业的教学建议
关于“混合农业”建议教师多给出几个实际例子说明其含义,例如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而教材中所说的混合农业属于谷物和牲畜混合的农业模式,这种类型的农业多分布在发达国家,且耕地面积广大,或地广人稀的地区,主要分布地区教师应结合世界地图给予说明,并结合我国农耕区家禽、家畜饲养的实例说明我国的这种混合农业与教材中介绍的这种形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性。
教材以澳大利亚为例,因为澳大利亚既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又是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是较为典型的混合农业模式,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所给的“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分析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时,首先引导学生读图“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示意图了解这种混合农业模式在土地利用上有什么特点,其生产过程与单一的耕作业或畜牧业有什么突出的差异,其优势是什么?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混合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农场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体现了混合农业在空间利用上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这些优势是单一生产方式所不能体现的。另外混合农业在时间利用上的优势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表”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从而了解这种混合农业可以使农民有效地利用时间,错开耕作业和畜牧业的忙季,高效地完成农业生产活动。除此之外,混合农业规模较大,农产品产量较高,因此产品需要尽快运往市场,因此这种农场一般靠近公路,便于运输。
教材最后分析了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发展的问题,即水源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大分水岭的雨影效应及东水西调”示意图,如果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等分布规律有所遗忘,教师可以补充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分布特点,理解大分水岭雨影效应。明确了雨影效应的问题,对于东水西调工程就很容易理解了。
关于商品谷物农业的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延续了上一节教材的编写体例,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了另外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和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区主要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地区。教材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商品谷物农业区做简单介绍:第一,本区域种植的主要作物;第二,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第三,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区。从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其分布地区可以看出,此种农业类型主要分布在耕地资源丰富而又地广人稀的地区,一般这些地区都有大型农场,可进行大规模的商品谷物生产,这种大规模生产由于劳动力缺乏,必然发展高度机械化生产,而且种植的作物——小麦、玉米等属于旱作作物,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我国东北平原和西北新疆的国营农场,虽然在生产组织和管理上存在一定区别,但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也是比较高的。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其商品谷物农业也最为典型,因此教材选择美国作为商品谷物农业的典型区域进行重点分析。教材通过一幅“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的分布图”说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麦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大平原南北各一个区域,北部属于春小麦区;南部属于冬小麦区。玉米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大平原区。教材的重点是分析美国中部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基础;地广人稀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现代化生产提供了保障。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美国中部大平原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基地。
关于阅读教材“美国农业一体化”主要是使学生对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关于商品谷物农业的教学建议
分析此种农业类型时,可以首先从个案出发,分析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的分布图”了解美国小麦和玉米主要的分布地区,参照美国地形图、气候分布图、交通和城市分布图等分析说明为什么小麦和玉米分布在美国中部平原地区?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一些美国农业发展历史的资料或者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在社会经济因素上有哪些有利方面?教材中也有一段补充资料,说明美国农业一体化生产的特点,由这段资料学生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美国农业现代化的程度,以及农业生产的工业化过程。
在学生对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与美国有类似的自然条件,并且也发展了商品谷物农业?在世界地图上找出这些国家,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商品谷物农业也较发达?并与美国对比说明为什么美国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并说明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的,我国也有类似的农业,但多为国营农场,我国这类农业多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与这类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什么关系?
关于阅读材料“乳畜业”的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主要叙述乳畜业的生产对象、产品、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以及乳畜业分布的地区等。乳畜业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大城市周围都有发展,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农业类型,由于课时有限,教材无法将其编入正文,因此教学中如果课时允许,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的话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乳畜业发展的问题是什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