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教材分析
“要直视思维形式的作用”的根本内容是指出概念、判断、推理三种思维形式在思维中的作用。分为五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第1段):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借助思维形式,进行逻辑思维。这就把本框题的内容,同第二节第二框题的内容直接联系起来。
第二层意思(第2一6段):概念这种思维形式所起的作用。
第三层意思(第7~10段):判断这种思维形式所起的作用。
第四层意思(第11~14段):推理这种思维形式所起的作用。
第五层意思(第15段):小结。
重点难点分析
三种思维形式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是教学重点。
对于三种思维形式在思维中的作用的讲解,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该突出讲解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因为概念的作用是最基本的,理解了它的作用,有利于理解判断和推理的作用。从学生已有的观念看,他们比较多地注意到了判断和推理在思维中的作用,而对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却考虑的较少。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根本内容是说明分析与综合在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共五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第1、2段):概括指出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为什么要做到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第二层意思(第3~6段):集中论述分析的思维方法。首先,讲述分析的定义;其次,指出为什么要对认识对象进行分析;再次,使用分析的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层意思(第7~11段):集中论述综合的思维方法。教材所列举的几个事例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第四层意思(第12、13段):二、三两层意思的小结。指出结论:“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同时指出,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基本含义;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核心,是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第五层意思(第14~19段):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以仿生学建立的实例表明合理想象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作用。并联系我国实际说明,青年人要重视培养合理想象的能力。
其次,再说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指出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一是科学理论为指导,二是从实际出发,三是要有新的思路,新的说法,新的办法。同时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例来表明这些要求。
第三,用具体事例表明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
最后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特别四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认识事物时要把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是教学重点。但是由于学生事实上已经不自觉地在使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问题在于提高他们的自觉性。
“分析与综合为什么必须相结合”是教学难点。因为单独讲分析,或者单独讲综合,都不难理解。二者为什么必须相结合,涉及许多辩证思维的要求,这就增加了难度。
教法建议
一、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
关于新课的导入,可采取事例导入法: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的概念的理解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于是他的一个学生把一只鸡拔光了毛,开玩笑说:“这就是柏拉图的‘人’!”这里柏拉图虽然揭示了人的部分属性,但显然没有揭示人的本质属性,没有将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也就是说没有明确“人”的概念。通过这一有趣的故事把学生的兴趣带入本课的新知识学习中来。
关于“概念含义”的教学可采取事例法:教师通过媒体展示物品、劳动产品、商品的图片或有关录象,引导学生分析并加以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商品”的概念。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概念表现的是物体的什么?”时就很容易理解“概念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说明概念一定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要能够把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再通过学生对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名词的举例,加深对概念的含义的理解。
关于“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的教学,教师继续沿用“商品”概念做分析的切入口,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的科学反映,根据这一科学概念所揭示的内容,人们能区分清楚什么是物品、劳动产品、商品。综合上述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
关于“明确概念的基本要求”的教学可采取比较法进行:运用教材“议一议”中“公民”与“人民”两个概念,让学生分析二者的内涵、外延的区别,从而理解明确概念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总结。
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高级认识阶段。关于“判断”的教学,先让学生说说孔子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组织学生对两小孩的说话进行发言,得出“判断的概念”,对于判断的作用教师可通过简单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
关于“推理的概念”的教学,教师可通过举例“商品”、“经济效益”等的例子,使学生明白:推理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为根据,作出一个新的判断,是从已知推求未知获得新知的重要方法。
关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教学,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例子进行教学,通过学生根据认识的举例,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关于新课导入,可采取事例法:举某一商品,先分析它的使用价值、价格等因素,再进行综合,抽象出其中的价值,再进一步抽象出它所反映的社会生产关系,最后提出问题,我们这样认识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呢?由此进入新课教学。
关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这一方法的客观依据”的教学,可采用设问法进行。媒体显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五个阶段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是根据什么确定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是共产主义的?教师引导学生从静态、动态两个方面进行思考,说明,人类社会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同时其每个阶段又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因此我们认识、判断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时,既要分析五个人类发展阶段,又需要把五个阶段综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同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认识事物,是主观的方法问题,但又不是随心所欲的,是由客观事物的性质决定的。
关于“分析与综合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容与关系”的教学,对于“分析的概念”,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复习货币的职能,说明把货币的要素分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来考察,这就是一个分析的过程。对于“分析的重要意义”,教师可沿用货币的例子,引导学生明白:如果没有对货币的五种职能进行分析,就不能对货币有个整体的正确认识。对于怎样分析,教师应特别强调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在整体中把握各个要素”,除课本的例子外,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举出例子,加深认识。
对于“综合的概念”,仍以货币的职能为例,说明只有把这五个职能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认识这一事物。教师还可举“商品及其两个基本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等展开论证。对于“综合的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果。对于“怎样进行综合”,可采取事例法进行教学,如牛顿把太阳、行星、卫星、地面物体等几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情形统一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明白: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并不是几个物体、情形的简单相加,最后通过学生的举例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关于“综合与分析的关系”是教学重点、难点,可通过举例分析说明,具体设计如下:首先媒体显示一个学生在品德、学习、体育等方面的表现图片,通过设问使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考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过程。最后教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明白两个方面:首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既要分析又要综合,二者是统一的思维过程;其次,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了解这个学生的全貌,就要对其各方面逐一进行分析,然后把这些分析综合在一起,从整体上把握其本质,从而真正了解这个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关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的教学,“矛盾分析法”是核心,可采取复习法进行,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理解,这里讲的矛盾分析法就是上册所学的矛盾分析法,而这些同时都是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关于“合理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可采取讨论法,在让学生谈谈自己曾经有过的打破常规的想大,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使其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求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