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政治 -> 高二下学期 -> 第七课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第一节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7 22:47:22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本节的内在逻辑结构:

  本课的主题是人生观,而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是人生价值问题(或人生意义),所以本节就开宗明义地论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此首先要弄清楚“人的本质是什么?”于是“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通过分析人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重点论述了为什么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为什么是错误的,为解决人生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由于人是社会的人,必然与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人的活动必然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能动影响,“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重点分析个人与社会的辨证统一关系,解决本课的一个基本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讲清人的本质是什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些基本道理的基础上,“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解决本节的核心问题——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由此可见,把本节的问题讲清楚,是完成本课教学与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为学习第二、三节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

  (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这是本节的重点,因为:这一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之一,是科学人生观的一个基本理论,是本课内容的理论基础,是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依据。其教学思路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的表现;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人之所以是“人”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层次不同。自然属性是人较低层次的属性;社会性是人特有的属性,是人较高层次的属性。第二,产生条件不同。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的生理因素带来的;社会性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二者的联系在于:第一,二者统一于人之中。自然性与社会性都是人的属性,都是客观存在的。第二,人的自然性是人的社会性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人的自然性,就没有人的社会性。第三,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2)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这是因为: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局性;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4)掌握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还需明确:第一,人类的本质不等于某一个人的本质;第二,这里的“本质”不等于外部特征,而是本质特征;第三,人的本质属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的;第四,本质属性不等于惟一属性。

  自私不是人的本性

  这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因为:一是人的本性问题长期以来被一些思想家作了错误的回答;二是从当前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看,“人性自私论”被一些人奉为处世之道,对青年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教学处理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对“自私”的含义作出必要的阐释,应当指出:“自私是意识形态中的概念,是指一切以个人私利为出发点和目的的思想观念”,特征有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惜使用一切手段;拒绝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对自私不是人的本性作出理论阐述;

  三是重点讲清如何区分个人的正当利益与自私的界限。二者区别有:二者的含义不同;二者对待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的态度不同;二者实现的手段不同。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它是人生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如何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判断人生观、人生价值观选择是否正确的根本依据。因此教学可分两步进行:

  一是:讲清个人活动对社会产生能动影响;二是讲清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如何看到个人成材的社会条件

  这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注意讲明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二是正确对待社会条件要做到: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使个人早日成才;二是面对现实,在不利条件面前不怨天尤人,不悲观失望,而是奋发图强,磨练意志,锻炼成材,二是改变不利条件,也是成才的需要。

  (三)为什么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它是本课重点内容之一,因为:第一,本课的中心问题是阐述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本质上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或者说是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第二,从人们的思想实际看,有人对人生价值两个方面存在着片面理解,他们注重索取、忽视贡献。

  一般说来,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应该是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第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总是取决于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长;社会要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必须首先把这些财富创造出来。为此,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大家只索取不贡献,社会就不可能存在,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也就失去了保证。第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当我们讲到人生价值时,虽不能离开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但最主要的是要看个人对社会做了些什么?否则,人生价值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意义。第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先进模范、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就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赤胆忠心乃至鲜血生命,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实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

  划清个人的正当利益与自私的界限。

  “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其依据之一就是把个人正当利益混同于自私,这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容易混淆的一个问题。因此,必须划清二者的界限。

  (1)二者的含义不同。个人利益指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个人正常生活、劳动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自私是一切以个人私利为出发点和目的的思想。

  (2)二者对待个人利益与社会集团利益的态度不同。把社会集体利益即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使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这种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反之,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社会集体利益,这样的思想与行为就是自私。

  (3)二者实现的手段不同。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采取损人、损公、违法乱纪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就是自私。

  (4)二者存在的条件不同。个人利益是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有的,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得有自己的个人利益。而自私作为一种观念,是在私有制产生以后产生的,并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亡。

  (四)人生价值有无大小之分?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凡愿意为现代化建设尽责出力,并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做出了贡献的劳动者,不管其从事任何工作,也不论其能力大小如何,都是光荣的、有人生价值的。这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在人生价值上的共同点。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劳动者只有社会分工的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分的区别。

  但是,由于各人的体力、智能、思想、觉悟、知识水平等等的不同,因此,各人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贡献也就存在着差别。有的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和科研成果,能够用数字统计出来,显示出他的贡献比其他人大。还有的人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是不能以物质或金钱来计算的,他们的人生价值主要表现在精神方面,同样会得到社会和人民的承认。由此可见,不同的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是有差别的。换言之,应该承认人生价值有大小之分。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者的人生价值的质的共同性和量的差别性是统一的。我们不能只看到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如果只承认共同性的一面,而忽视不同人对社会贡献的差别性一面,势必等于承认“平均主义”“大锅饭”是合理的。或者等于容忍懒惰,鼓励平庸;反之,如果我们只看到差别性的一面,而否认不同分工的劳动者都有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共同性一面,也会背离科学人生价值观的正确轨道。不同职业、不同工作岗位本身并无价值大小之分,但个人付出的努力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导致了人生价值的差别。因此,从事不同职业,在不同岗位上的人都有可能去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

教法建议

  一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关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教学,对这两个属性的把握,建议使用比较的学习方法,见表: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层次不同

较低层次,与动物共有

较高层次,属于人类特有

形成条件不同

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的生理遗传因素带来的

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表现不同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人要受到自然界的支配

人有类似动物的自然欲求

人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关于“人的本性是不是自私的”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动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采用先课堂变量内后引导学生总结的方式进行讲解。辩论围绕“人的本性是不是自私的”这一主题分为正反两方,教师引导学生从“什么是自私”、“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的界限”等方面进行辩论。总结中要弄清楚的问题有:

  1)对“自私”的含义的阐释:自私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概念,是指一切一个人私利为出发点和目的的思想观念。特征有三:一是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二是为了达到个人私利不惜使用一切手段;三是拒绝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2)对“人性自私论”的错误性在理论、思想方法、实践上的错误作出理论阐释:

  3)弄清楚“人性自私论”的危害性: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使个人主义合理化;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严重腐蚀人们的思想,否定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公有制起瓦解作用。

  4)引导学生区分个人的正当利益与自私的界限:

 

自私

个人的正当利益

含义不同

是一切以个人的私利为出发点和目的的思想

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个人正常生活、劳动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

对待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态度不同

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甚至为了个人利益牺牲社会集体利益

把社会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使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

实现的手段不同

损人、损公、违法、乱纪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

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个人利益

  二、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关于“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的问题是在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问题上的重点问题,也是学生比较困惑的问题,要突破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明确国家允许个人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条件发展自己,其次要明确发展自己应在社会需要的前提下进行自我设计,而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请学生在课前进行一次有关人生价值的问卷调查(注意照顾到不同社会群体和行业),内容可以包括:你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你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问题,结合调查结果,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讨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教师通过让学生保尔和比尔.盖茨的故事,讨论两者谁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更大?“保尔精神与当前发展市场经济、重视个人价值、鼓励相互竞争的新形式究竟是否矛盾?”明确:电脑天才比尔将微软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他找到了人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为社会创造数不清的财富,因此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保尔留下的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他这种“钢铁的意志、坚强的信念、不懈的追求”,代表着一种人类精神——保尔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有志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从而创造出比保尔本人多得多的社会财富;我们不能因为肯定保尔而贬低比尔,也不能因为肯定比尔而贬低保尔,他们均以对社会负责的人生态度实现着人生价值,都是一定时代成功者的代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雷锋的影片:《雷锋》、《雷锋之歌》、《离开雷锋的日子》、《少年雷锋》、《雷锋专号》、《雷锋是谁》、《伟大的战士》等;电视《人民的好儿子雷锋》、《为了永恒的春天》、《雷锋、人民呼唤你》、《雷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故事》等。

浏览相关网站:雷锋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等。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