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
教材分析
一、本节的内在逻辑结构:
本节是第一、二节逻辑发展的结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尤为重要的是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崇高的理想。
第一框题“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中心内容是论述理想的涵义、类型和作用。第二框题“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是第一框题的自然延伸。从人类对理想的追求过程中,说明只有共产主义理想才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第三框题“在奋斗中实现理想”主要是将前两框题的内容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去。主要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理想。
二、重点、难点:
(一)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这是第一框题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在现阶段学生中普遍存在对理想的认识误区,很多学生缺乏崇高的理想,甚至连学习和生活的目标都没有,一天到晚无所事事。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中学生对理想的作用缺乏认识和体验。因此,第一框题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理想作用的切身体验,并逐步上升到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高度来理解这一问题。
(二)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这是第二框题的重点。这是因为,本框题的教学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从而立志首先要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从理想教育的内容来看,现阶段主要是进行共同理想的教育。只有引导学生真中懂得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他们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共同理想,逐步树立起崇高的社会理想。再加上现实的问题很复杂,学生的看法很多,特别是人们又倾向考虑当前利益,所以要让他们从最高理想的境界去对待当前的学习、工作,也就不容易办到。因此,要把共同理想作为侧重点。
(三)为什么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
这是第二框题的难点。因为,一方面,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预见,已在150年来的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证明是客观真理,但它毕竟还不是今天的现实,而是将来的现实,再加之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曲折复杂的情况,所以要让青年信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学生对社会主义是否比资本主义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存在模糊认识,因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问题产生了怀疑。因此,要解决学生中的认识问题,不是容易的事情。更进一步说,要让学生接受并在行动中体现出来,更有很大的难度。
(四)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这是第三框题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一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理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教育目标归根结蒂是要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并转化成实际行动的纲领和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认识,诸如有的学生看到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和落后的地方就丧失了信心;而有的学生则只看重眼前实惠,认为理想是空洞渺茫的东西。这些错误观念,都与不能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有关。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上讲清楚这个问题不仅很重要,也有一定的难度。
(五)理想的实现要通过艰苦奋斗
这也是第三框题的重点。一方面,本节的教育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为实现崇高理想而艰苦奋斗。另一方面,学生对艰苦奋斗有很多误解,把先进人物的形式当成了内容,从而拒绝艰苦奋斗的精神。因此,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弄清楚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以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扬埋头实干,开拓进取,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为实现各自的理想而奋斗。
教法建议
总体思路:
本节是第一、二节逻辑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几个重点和难点,注意落实到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实际行动中。在讲第一框题的时候,要把重点和难点放在“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上。在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理想的重要性之后,再讲第二框题就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内在需求。第二框题的重点是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难点在于如何讲清楚“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落脚点在帮助学生树立共同理想。理想一经树立就必然要讨论如何实现它,因此,第三框题把重点放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讲清楚了二者的关系,就自然可以得出“理想的实现要通过艰苦奋斗”的结论。
具体指导:
一、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本框题的主要任务在于让学生理解理想的重要作用,而目前学生对理想本来就缺乏正确认识,错误观念层出不穷。简单的讲授不仅让学生理解困难,还可能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组织学生活动。特别推荐的是访谈、调查、座谈等活动。
老师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分组调查周围的名人或先进工作者,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特别是搜集他们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真实故事。调查完成之后,根据获得的资料的情况可以写成调查报告,也可以组织故事会相互交流。
正是授课时间,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待情感体验达到比较理想状态时,不失时机地请学生结合自己调查的内容归纳和总结理想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而且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相较之下,座谈会投入的时间会少一些,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上座谈活动的嘉宾自身因素的影响,效果比较难预料,一般要差一些。
在学生充分认识到理想的作用的前提下,再安排学生自学课文p86——p87第三段,让学生总结主要内容。教师只需给学生作适当补充。另外,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运用思考题。
二、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本框题的主要任务在于让学生理解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而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共同理想的教育。因此,建议教师充分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事例得出结论。
在讲社会理想的不同表现时,教师可以直接使用第二段的材料。第一步,让学生总结材料中的理想属于哪一类理想,他们各自表现为什么形式?第二步,让学生思考,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有什么发展规律(由抽象到具体,由不切实际的幻想到可以指导实践的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教师再要求学生回忆有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旧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运用这一原理来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0页最后一段至92页第三段的内容。然后列表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空想社会主义 |
共产主义 |
|
诞生时代 |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
资本主义社会成熟与衰落时期 |
有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
无 |
有,历史唯物主义 |
实现的途径 |
资产阶级的改良、良心发现 |
无产阶级革命 |
实践检验的结果 |
失败 |
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但也出现了一些曲折 |
通过对比得出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的结论。
教师提醒学生,共产主义社会产生的条件具备了吗?让学生列举当今世界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说明现在的社会生产条件远远达不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因此,要实现这一伟大理想,必然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和若干个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具体到我国,让学生概述我国现阶段处于什么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和根本任务是什么?那么,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呢?
辨析:
有同学认为,最高理想要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而我们国家现在这么落后,实现共同理想就已经了不起了。因此,要不要有最高理想无所谓。
通过学生讨论,找到这种观点的错误。从而揭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了早日实现共同理想,我该怎么做?引导学生,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设计个人的人生目标。建议给学生留一份课后作业写一篇作文:《怎样实现我的理想》。
三、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本框题是前两框题的自任延伸,也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本框的难点,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是本框的重点。
建议教师列举部分学生中比较普遍的错误认识,例如:理想就是幻想,想了也白想不如不想;理想越高失望越大;平生无大志,过一天是一天……等等,然后仍学生就这些观点讨论理想和现实到底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通过学生讨论不难得到正确的结论。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请学生讨论如何才能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实现方式,教师都应该具体分析给出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把这些具体的途径抽象成为“艰苦奋斗”。这里不要强求学生赞同,而是与学生一同讨论:什么是艰苦奋斗?列举一些对艰苦奋斗的误解,通过讨论来帮助学生澄清对艰苦奋斗的错误认识。最后,再让学生思考:要实现我们的理想为什么必须艰苦奋斗?这样就能抽丝剥茧得解开学生的疑团。
但是,本课的教学并未就此结束。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帮助他们将本课的学习转化为下一步的实际行动。建议教师要求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选出几篇比较切合实际的进行课堂评析。最后,在要求学生将这份作业充实一下并制作成两张计划表。示例:
我们的社会理想 |
|||||
名称 |
内容 |
目标 |
需要做出的努力 |
我的态度 |
|
社会理想 |
最高理想 |
共产主义 |
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
需要经过很长的历史过程和若干个历史阶段,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
|
共同理想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需要全国人民经过一两代人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
我的理想实现计划 |
|||||
计划制定时间: 监督人: 执行人: |
|||||
名称 |
内容 |
预期目标 |
需要做出的努力 |
完成时间 |
完成情况 |
道德理想 |
|||||
职业理想 |
|||||
生活理想 |
|||||
长期目标 |
|||||
中期目标 |
|||||
近期目标 |